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清朝已灭亡111年,清东陵守墓人仍在坚守,背后故事让人惊讶!

2024-01-01历史

前言

皇陵守墓人,消失的职业吗?

皇陵守墓人,曾经是令人向往的铁饭碗。清朝时期,守陵制度达到鼎盛,守墓人不仅地位崇高、薪水丰厚,还具有极大的升迁空间,许多官员甚至曾担任过这一职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行当是否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曾坚守岗位的守墓人,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守墓人,清朝皇陵中的铁饭碗

清朝皇帝非常重视皇陵的建设和保护,皇陵中不仅有丰富的随葬品,也充满了历史文化价值。为了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清朝设立了守墓人这一体系,负责长期驻守和巡逻。

凭借着优厚的俸禄和世袭制度,守墓人成为了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正黄旗守墓人的年薪高达一千三百两白银,几乎相当于一个知州的俸禄。此外,皇帝还给予守墓人设置酒馆的特权,让他们可以经营副业,并将守墓人一职世袭给子孙后代。

在权力和地位上,担任守墓工作也意味着直接为皇室效力,有机会获得皇帝的赏识。清朝共有四百多名七品或以上文官出身的守墓人,近五百名五品或以上武官担任这一职位,可见守墓人的社会地位之高。

这样的制度安排让守陵职业无论从经济还是名利上都成为了当时的「铁饭碗」,深受八旗子弟的欢迎。甚至连某些藩王也心甘情愿地放下身段,来到偏远的皇陵驻守。他们虽然出身显赫,但为了铁饭碗也愿意到陵区 防守。

担任守墓职务,代表了直接受皇帝委托完成使命。守墓人们常常设身处地为皇上和先皇帝想,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宏大。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湘赘守陵,他担任裕陵和清东陵的守陵大臣长达四十年,忠心耿耿。

湘赘本是一品顶戴,却心甘情愿来到东陵郊野驻守。他利用业余时间研习典籍,许多皇陵建筑布局都出自他的设计。可以说,没有他的治陵贡献,就没有今日壮观的清东陵群。

湘赘身体力行践行「死生以陵社稷为归宿」的守陵人信条。在他心中,自己的命运早已与皇陵紧紧连在了一起。正是这种精神风貌,代表了守墓人最高境界,堪称典范。

末代守墓人,坚守与背叛的抉择

然而好景不长,清朝在鸦片战争一战之下节节败退,国力日益衰弱。原本优渥的守墓待遇也随之削减,俸禄缩水一半,生活日渐拮据。

这一批守墓人原本过着小康生活,许多人都娶了漂亮娇妻,儿女成群。他们平日只需在陵园周围巡视,工作轻松惬意。可一朝权利失去,许多守墓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面对生计难以为继的窘境,这些守墓人也产生了动摇。是咬牙坚持守墓使命,还是另谋出路自食其力?这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抉择。

一部分守墓人选择弃守回乡,通过务农自给自足。他们反正已经一无所有,与其在陵区挨饿受冻,不如回到故里稳定生计。这批人中也有心存侥幸的,希望国家江山兴旺之时,还能恢复守墓体制,到时再立功邀功。

另一些守墓人出于生计所迫,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他们不仅放弃守卫,还与盗墓贼勾结,参与掘掠皇陵的行径。这些本守陵的守墓人,利用自己对陵墓的熟悉,作为向导带领盗墓者进入皇陵窃取文物。

对守墓人而言,这无疑是背叛了自己的天职。但面对濒临破产的窘境,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自暴自弃加入掘墓行列。这些堕落的守墓人成为了皇陵最大的内部威胁,直接导致无数皇陵遭到毁坏和洗劫。

比如孙殿英,这位国民革命军的将军,不但没有制止盗墓事件,反而出于私利带兵掠夺慈禧陵墓,可谓背叛了守墓人的天职。面对利益和正义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了自己,置国家文物于不顾。

在这样的乱象下,清朝守墓体系名存实亡。随后接手皇陵防守工作的北洋政府军队,也很快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人马四散离去。这批「新守墓人」来得匆忙,散得也匆忙。

守墓人的后裔,传承与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先后经历了七次洗劫和盗掘。幸好,仍有少数忠心的守墓人和他们的后代选择留守陵区,发扬古老的传统。

这些守墓人后裔使用先人积累的墓葬知识,为文物部门的修复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他们居住在陵区周边村庄,世代承担守护职责。在他们心中,这是神圣的任务,更是骄傲的荣光。

守墓人后裔乐乐现在已经八十高龄,但他还每天起早贪黑巡视陵区。在他眼中,守护陵墓是自己的天职,就像长辈们教导的那样:「我们的命运跟这些陵墓连接在了一起」。想到祖辈泪水和汗水打造的陵寝就在脚下,乐乐牢记血脉相连的责任。

如今,在清东陵景区和博物馆里工作的员工中,不乏守墓人后裔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扬着这一行当。政府也给予这些「新守墓人」以物质支持,由国家负担其工资。守护先人陵墓,不只是责任,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2021年,清东陵举办了主题展览,向人们展示守墓人的生活点滴。这一持续千年的古老职业,正通过这些展览活动得到重新的认知与尊重。历史并没有将其遗忘,守墓人的精神也将由这些身怀使命的后人传承下去。

结语

当今社会,许多传统行业和职业正在日渐衰微,有些甚至已经名存实亡。然而守墓人这个职业却历经沧桑,以另一种形式在现代得以延续。

这些现代「守墓人」并不像先人们那样直接参与皇陵的日常防守,但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坚持着使命,守护着历史。这也许可以给那些正在消逝的行业一点启示,传统与创新如何取得平衡,如何在不同时代转型生存下去。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只要有人怀揣着使命,传承着信念,一些看似消失的东西,也许就真的没有离我们而去。历史的镜子里常常倒影出我们当前的影子,当我们凝视过去,也就看清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