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0年沈醉被特赦,享副部级待遇,唯一留在大陆的女儿:我不想认他

2024-01-23历史

曾是「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在革命期间迫害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1949年,云南解放后,罪孽深重的沈醉被押赴重庆的战犯改造所,由此便开启了他十年的战犯改造生活。

成为战犯的沈醉终日惶恐不安,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功德林监狱见到日后的「同学」杜聿明时, 杜聿明却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共产党真的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杜聿明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开始让沈醉尝试接触管理人员,后来沈醉回忆道:「他们耐心的教育让我的思想受到启发,从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错误看法!」

思想的转变最终让沈醉重获了自由,妻离子散的他不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还重新组建了家庭,甚至还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副部级待遇。

一、十年改造、走出功德林监狱

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之后,蒋介石的统治已经危如累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四川后,云南省主席卢汉随即宣布起义,并扣押了蒋介石的「说客」张群和军统高官沈醉。

卢汉为了报答张群昔日的恩情,私自放走了张群,由此打乱了周总理「以张群换张学良」的计划。

担心被「秋后算账」的卢汉便将沈醉交给了解放军,身为「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从此开始了战犯生活。

刚进入战犯管理所的沈醉,对于战犯生活十分抵触,不服气的他甚至做好了一死的打算。

不过,在经过几年的改造学习后,沈醉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曾经的罪恶,以至于在重庆战犯管理所期间,沈醉一直都怀着负疚的心情。

1957年秋,沈醉被转移到北京功德林监狱的战犯管理所,在这里,沈醉见到了许多「老熟人」,徐远举和宋希濂等人都聚在这里。当然,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杜聿明,这位很久之前就传闻被枪决的国民党将领。当时杜聿明整个人躺在石膏模型中,沈醉还以为这是管理所的刑罚。

带着愤慨的心情,沈醉问杜聿明:「这是什么意思呢?」

杜聿明却笑着回答道:「这东西是为我治疗脊椎病的啊!」杜聿明称自己已经患脊椎病三年了,这个石膏模型是医疗人员专门定制的。

随后,杜聿明又向沈醉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杜聿明身患肾结核、肺结核、胃溃疡和脊椎病等多种疾病,为了治疗杜聿明身上的各种疾病,医疗人员经常为他购买进口药。

讲到最后,杜聿明很是感动地说:「共产党真的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看到曾经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杜聿明如此激动,沈醉的内心深受触动,于是沈醉开始暗下决心向他学习,好好改造一下自己的思想。

不久之后,沈醉就开始付出行动,他申请了缝纫机厂的副组长的职位,协助杜聿明完成工作,两人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后来更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杜聿明向沈醉讲述了许多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经历,在杜聿明的话语中,沈醉也开始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杜聿明还劝沈醉多去领会共产党的政策,消除自己抵触的情绪,抛弃自己的落后的思想,做到真正的改过自新。

在杜聿明的劝导下,沈醉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沈醉在日记中回忆道:「他们耐心的教育让我的思想受到启发,从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错误看法!」

1960年末,46岁的沈醉作为第二批特赦人员被释放,至此,他重获了自由。

沈醉刚走出战犯管理所时,心中的包袱十分沉重,曾经是一名特务的他,做了太多愧对人民的事,在出狱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内心一直都充满自责、愧疚和自卑。

出狱的沈醉说:「真要离开这里了,我竟然有些舍不得,11年的改造,对我来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我认清了自己的罪恶,也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伟大。」

被特赦后的第一个春节,周总理会见了沈醉,周总理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共产党人只有阶级仇恨和民族仇恨,不会有个人仇恨,希望你以后多做有益人民的事」。

沈醉听完后十分感动,他追问道:「怎么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呢?」

周总理握着沈醉的手说:「最好把以前军统的经历写下来,告诫后人,我很期待你写的文章。」

1962年,沈醉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他在日记中写到:「从今以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下半生都要铭记的事。」

1981年,沈醉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副部级的待遇。

二、痛失挚爱、中年时妻离子散

1960年沈醉刚被特赦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寻找妻子栗燕萍和六个孩子,这也是他在监狱中朝思暮想的事情。

在监狱时,沈醉曾收到战友唐明生的来信,唐明生信中说在香港见过栗燕萍一次,后来就没有了音信。

沈醉出狱后便联系了唐明生和栗燕萍,可是,一直没有得到两人的回复。直到1962年,沈醉收到了另一位战友丁中江的来信,才得知了妻子栗燕萍的消息。

在和栗燕萍取得联系后,沈醉方才明白自己早已妻离子散。

栗燕萍来信告诉沈醉,母亲在他被捕三年后便去世了,他们的六个孩子中的大女儿和小女儿还在大陆,而她自己也早已改嫁别人。

栗燕萍的来信,犹如晴天霹雳,让沈醉不禁仰天痛哭,悔恨和自责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尤其是在得知自己心爱的妻子改嫁时,痛不欲生的沈醉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从前……

1938年,沈醉在军统特训班当行动术教官,遇到了学员栗燕萍,沈醉对这位活泼开朗的女孩一见钟情,甚至不惜违反军统的规定,硬是要娶她为妻。

在姐夫余乐醒的周旋下,沈醉最终抱得了美人归,沈醉和栗燕萍婚后十分恩爱,两人在十年内育有六个孩子。

不得不说,沈醉对栗燕萍的宠爱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以至于他们的女儿沈美娟后来回忆道:「母亲被他宠爱得丧失了独立的能力,离开他就会不知所措,只能再依靠别的男人」。

正如沈美娟所说,沈醉对栗燕萍的娇宠,造成了二人悲惨的结局。

随着与栗燕萍的书信往来,沈醉才了解到当年发生的所有事。

1949年沈醉被捕前,已经决定起义的他担心军统会迫害自己的家人,便费尽心机地弄来飞往香港的机票,沈醉深知妻子栗燕萍柔弱任性,于是,便委托朋友将自己的家眷带到香港。

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人自危,沈醉的这位朋友将沈醉的家眷带到香港后,便消失在这座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栗燕萍和一家老小的未来也只能听天由命。

刚到香港时,因为带着钱财的缘故,栗燕萍还能勉强带着家人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她带去的钱财就被人骗走大半。

栗燕萍在香港语言不通,又没有生存技能,开始时还能打牌吃茶的她最后只能沦落到四处求人的地步。

离开了沈醉的栗燕萍失去了主心骨,最终,做出了一系列令沈醉心如刀割的决定,栗燕萍先是将母亲送往台湾的沈家大哥那里,之后又将弟弟和两个女儿送回大陆。

在弟弟在从大陆返回香港后,栗燕萍便得知了沈醉的「死讯」,伤心的她选择了与一位国民党团长结婚,婚后的栗燕萍饱受委屈,无论丈夫如何家暴她,她都没有勇气离开。

栗燕萍再婚后,孩子们也都被沈家大哥接到台湾,三个女儿寄人篱下还要受到军统的监视,沈醉的儿子因常年浪迹街头最终成为了混混,弟弟也在返回大陆后被捕。

而被送回大陆的两个女儿也都命运多舛,痴傻的大女儿因为生病去世,小女儿沈美娟则被送往了伯外公家寄养,现在就读于长沙市第七中学。

明白了一切的沈醉万念俱灰,在监狱的11年里,他曾为挚爱的妻子写下了数不清的情话,但是,在得知妻离子散的事实后,沈醉留下的眼泪也从激动变成了痛苦。后来沈醉在书中写到:「我不相信她改嫁了,爱妻别抱,五内俱焚,我的心犹如插了一把尖刀。」

此时的沈醉已经再无他求,他只想找到自己的小女儿沈美娟,用余生的时光来弥补对她的爱,于是,沈醉写信给栗燕萍,说自己以后一定会照顾好小女儿。

1962年,沈醉成为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后,他的小女儿沈美娟被批准来北京读书,父女两人阔别多年后终于团聚。

三、父女团聚、命运多舛的女儿

1960年11月的一天,正在吃饭的沈美娟,突然听到伯外公家的表舅一声呼喊:「五妹子,报纸上说,你爹还活着嘞!」原来是表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沈醉被特赦的消息。

伯外公说:「你不是想见爸爸吗,现在你有机会见到他,可以父女团聚了。」

可是,沈美娟却冷冷地说道:「我不想认他,我想和外公在一起生活。」

在沈美娟的心里,对这个失散多年的父亲已经十分陌生,反而是相依为命的外公让她难以割舍。

1949年沈醉离开云南后,不到四岁的沈美娟便跟随母亲栗燕萍去了香港,过上了辗转漂泊的生活。

在跟随舅舅返回大陆后,由于舅舅被捕,沈美娟和大姐便被寄养在伯外公家中,天真烂漫的沈美娟从小就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沈美娟姐妹刚来到伯外公家时,老两口的生活也十分窘迫,为了养活两姐妹,一把年纪的伯外公只能去采石场采石,伯外婆就带着两姐妹在家糊纸盒。

在姐姐死去后,沈美娟渐渐地开始学会自立,伯外公出去采石,她便出去捡树枝、摘野果和摸鱼。

有一次,沈美娟在河边摸鱼时,因为占用了别的小孩的「地盘」,几个男孩子便上来对她拳打脚踢,最后沈美娟拼劲力气撞倒一个小孩才逃了出来。

事后小男孩的家长找上门来,伯外公只能拿出几天的薪水了事,心怀愧疚的沈美娟从此对伯外公格外依赖。

当传来爸爸的消息时,沈美娟还是不想离开伯外公,可伯外公说:「我已经老了,照顾不了你了,还是去找爸爸吧。」懂事的沈美娟最终还是给父亲写了信。

收到女儿来信的沈醉激动不已,他随即给沈美娟回信,并且寄去过来的路费,还有一件用他的「囚服」改做的衣服,沈醉在信中说:「穿上这件衣服就不会认错了。」

1961年夏天,瘦弱的沈美娟来到了北京,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她不知所措,沈醉看到她后连忙呼喊「美娟」,看到父亲远远地伸出双手,胆怯的沈美娟才低声回应道:「爸爸」。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沈美娟度过了一生最快乐时光,沈醉带着她游历北京,遍吃美食,亏欠女儿的沈醉恨不得将一切都交给沈美娟。

经历了思想改造的沈醉,早就已经洗心革面,曾经那个杀人如麻的军统特务现在只剩下对女儿的怜爱。

1962年夏天,周总理批准了沈美娟来北京六中读书的申请,父女两人历经坎坷后终于团聚在一起。

回到沈醉身边的沈美娟虽然很享受父亲的疼爱,但是,此时的沈醉已经48岁了,看到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沈美娟也觉得不是办法,于是,沈美娟决定给父亲再找个伴侣。

1965年8月,在沈美娟的撮合下,沈醉与医院的护士杜雪洁步入了婚姻殿堂,已经迈入中年的沈醉最终重组了家庭。

沈美娟原本以为这是美好的开始,却没想到继母难以容下自己,为了给予父亲安稳的晚年生活,沈美娟决定去宁夏做一名知青,沈醉听后泪如雨下地说:「为什么我的女儿不能在我身边?」

在边疆的戈壁滩,沈美娟一呆就是14年,她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艰苦的条件,续写了父亲的伟大理想。

因为父亲身份的原因,沈美娟最终嫁给了当地的一位老实的工人,并生下了两个儿子,1980年,沈美娟带着家人来到北京,再次回到了父亲沈醉的身边。

1981年,沈美娟陪着父亲沈醉前往香港,探望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当亲友劝她留在香港时,她振振有辞地说:「我爱我的母亲,但我更爱让我成长、扎根的土地,这片土地有我的理想和希望!」

四、结语

从一位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到兢兢业业的新中国政协委员,沈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曲折,是新中国宽阔的胸怀最终让他「由鬼变人」,正如晚年的沈醉所说:「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是必须要做人,新中国真正地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