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真实的清末革命比【无间道】更精彩

2024-04-07历史

前言

最近马英九来大陆,去了广东的中山故居还有广州黄花岗烈士墓,都提到了当年革命党推翻满清的历程,不得不说在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上,革命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实在那个年代,也不止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反清,当年的反清运动也算是风起云涌,我们今天要来讲两场不一样的革命,没有孙中山的革命。

革命不一定要靠孙中山,这两场革命就很有意思,一个是大明顺天国,爆发在1903年,另外一个是1907年的安庆起义,这两场革命,似乎有很多不一样的影响。但是首先我们要先来看一下,在孙中山流亡海外之后,革命也有开枝散叶的状况。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大明顺天国起义」,这次起义也是太平天国最后一次扑腾。这一篇文章也是上一篇的延续,我们来聊一聊「安庆起义」

徐锡麟,清末革命版【无间道】主角

1907年的安庆起义,也跟孙中山没有直接的关系,1907年的安庆起义,安庆起义是非常壮烈的,背后发动的组织是光复会。

光复会原本是同盟会的下属组织,同盟会组成的时候,光复会就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因为已经到1907年了,同盟会接连发动了好多次的边关革命,以法属印支,就是现在越南作为核心。

同盟会

但是屡次失败,耗资甚多,所以光复会就很多质疑,那既然你干不成,我来干,而且到了1907年这个时间节点,基本上原本光复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做政治宣传。

其实这场起义,有许多划时代的意义在里面,让整个革命的方向开始发生一些转折跟改变,在此之前,广州的革命一直由孙中山率领他的同盟会,主要是在两广地区作为革命重点,这就是后来宋教仁所称的叫边陲革命。

但是一个安庆起义,是第一次发生在省会城市的革命,安庆是当时安徽省的省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河港,有洋人的租界,也是当年北京条约开放的口岸之一,只是洋人的势力没有那么大。那安庆起义领导人是谁呢,领导人名叫徐锡麟,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是徐锡麟的故事可以说是满清版的【无间道】。

徐锡麟

徐锡麟他是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一个标准士绅家庭的一个小孩,他的父亲叫徐凤鸣,也曾经在县里面当过官员,根据我们今天看到的记载,说他喜欢读书,通晓大义,刻苦致力,而且他大部份的时间都是自学成才,除了小时候上过私塾之外,他在20岁那一年考上了秀才,但是其实他对传统的这些四书五经,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据说他喜欢坐地球仪,算数学,他还到上海跟杭州买了很多书,自修数学,据说他的代数,三角函数等等都非常好。

他大概在1903年左右,到了日本,开始在大阪,后来又到东京,他认识到几个重要的人,一个就是光复会的领袖陶成章,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章太炎,这两个人对他颇有启蒙的作用,有记载是1904年的春天,他就加入了光复会,学成归国之后,在1905年的时候,创办了一所叫大通学堂。

据说这所大通学堂就是模仿日本的速成学校,里面也曾经请过日本老师来教书大通学堂一开始号称他的目的是,有点像是赴日留学的一个先修班,但他里面教导的科目,除了数学,格致学,西洋史地等等之外。

他还非常重视体操,军事训练,扎营,野外求生等等,他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学堂里面,能够培养一些他个人的势力,另外也是做一点洗脑的工作,因为这些浙江地区的小孩,有的将来就到日本读书,办大通学堂的时候,认识了另外一位很重要的女同志,就是女侠秋瑾女士,两个人一见如故,也就变成好朋友。

徐锡麟在1905年办大通学堂,据说还办得有声有色,也就差不多他在办大通学堂的时候,他认识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在担任江苏按察使的,满清重要的官员叫作恩铭。

恩铭

恩铭不是一个普通的满族的权贵子弟而已,各位他就是庆亲王奕匡的女婿,算起来算是皇亲,或者说国戚也可以。

恩铭他是满洲人于库里氏,镶白旗人,恩铭在当时在满洲整个统治集团,是个标标准准的开明派,而且他在担任江苏按察使跟江苏布政使,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颇有建树,而且跟江苏地方的士绅,像张謇以及另外一位跟他交情相当好的严复等人都有来往,彼此之间交换对时局的看法。

恩铭也多次在当时国内的媒体上面,发表论述,他完全支持立宪,而且他认为应该破除满汉隔阂,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也会用汉人,而且他说到做到。

这时候他非常欣赏一个人,谁呢,就是徐锡麟,据说他们就是在1906年的时候,在江苏认识的,认识之后当时恩铭非常欣赏,这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

恩铭在不久之后,升任安徽巡抚, 恩铭到了安徽,就立刻拔擢了徐锡麟,恩铭到了安徽办了很多的学校,包括所谓的安徽讲武堂,就是军校,满清这个时候正在办新军,各省都需要新军,安徽陆军测绘学堂,测量绘画,安徽绿营警察学堂等等,他将安庆讲武堂,跟安庆的警察学堂总监的位置,交给了徐锡麟,而且徐锡麟自告奋勇,他要担任这两位,恩铭也立刻把这个位置交给他。

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所谓的总监就相当于校长,等于是这两所军警学校校长,就交给徐锡麟这汉人办。

在1906年的时候,有记载还是恩铭出钱,给徐锡麟捐了一个道员的官,满清到了中后期之后,是捐钱可以买官的,因为政府财政太糟了,等于给徐锡麟买了一个功名,甚至还有记载,徐锡麟这时候还认恩铭为义父。

但是徐锡麟很清楚,他在日本的时候,受到陶成章跟章太炎的启发,光复会的基本意识形态非常简单,四个字叫夷夏之防, 简单说:我们跟满洲人是不共戴天的,没有什么可以妥协的余地,除非满人把汉地18省全部还给汉人,退到关外去,否则没什么好说的。

徐锡麟据他后来起义失败的口供,他的计划就是抓住军权,伺机刺杀恩铭,进而发动起义,控制安徽这一带,这完全符合了光复会在核心城市闹革命的主张,光复会认为,孙中山在两广一带搞革命没有什么意义。

就算你成功拿下一两个小城,意义也不大,因为没有办法撼动全国的局势,光复会的人大部份都是江苏,浙江人,他们对长江流域这一带的人缘地缘都比较熟,所以他们就希望能在这里发动革命。

重要的长江流域起义,就是从1907年的由掌握军权的徐锡麟发起。

安庆起义:徐锡麟刺杀恩铭!排满意识强烈!

很快徐锡麟把学校据说办得有声有色,当时徐锡麟就纠集了他的党羽,陈伯平、马宗汉等人,预计要在1907年的夏天,也就是在7月8号的时候,要发动武装起义,因为7月8号那一天刚好是,安徽巡警学堂的毕业典礼。

据说恩铭会率领安徽省府,所有重要的大员前来观礼,徐锡麟要代表学校在大操场上集合,向安徽巡府做一个报告,他就想趁这个机会,在恩铭的面前就把恩铭给杀掉。

简单讲就是把省政府的人一网打尽,当时除了恩铭之外,还包括布政使,冯煦,按察使,联裕等人,几乎所有安徽省的大头都到了。

就在7月8号这一天的上午,恩铭等人就定位之后,徐锡麟先开始把部队带出来校阅,各位请注意喔,是整个当时警校的学生都到了,一百多个毕业生,这是成建制集合,到达之后,徐锡麟据说当场掏出手枪,就在距离恩铭很近的连开数枪,就把恩铭当场就击毙在他的座位上,他这一开枪,现场就一阵混乱。

据说他也朝冯煦这些人开枪,但是没有打中,其他的几个官员就慌乱而逃,整个状况就大乱了,徐锡麟当众就立刻宣布起义,而且率领一百多名学生,进占安庆军械所,就是火药库啦,抢夺枪械。

不过这一次这些官员倒是没有慌乱,冯煦跟联裕等人惊魂未定,逃走之后,回到了安徽的巡抚衙门之后,立刻就通知驻守在安庆各地的满清的军警,集结起来,据说集结了一千多人。

携带各种的武器,就开始向军械所跟学校发动进攻,战场就在安庆市市区,这其实算是一场标准的兵变,兵变从这一役之后就成为革命的常态。

而且就是由满清政府的军警自己发动,据说就在军械所跟学校里面,发生激烈的战斗,这战斗非常惨烈喔,根据我们今天看到满清政府的报告,后来冯煦这些人,跟满清政府上的报,连野战炮,马克沁机枪都拖出来了。

打的得非常惨烈,最后的结果百余名学生,大概有六七十人被击毙,一直打到弹尽粮绝为止,清军大概也伤亡百余人,阵亡上百,最后被清军包围,总共战斗了四个多小时,陈伯平阵亡,马宗汉跟徐锡麟当天晚上被逮捕。

被逮捕之后,布政冯煦来负责审判徐锡麟,据说徐锡麟在被审判的时候,可以说是慷慨激昂,他事先就准备了一篇光复军告示。

光复军就是光复会的军队的意思,来作为他这一次整个起义,他的初衷跟他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徐锡麟的光复军告示写的是:

为晓谕大众,翦灭满夷

除暴安民事,维我大汉民族,立国千年

文明首出,维古旧邦,乃自满夷入关,中原涂炭

衣冠扫地,文献无遗,非常强烈的汉族的民族意识,夷夏之防

与我汉族诸父兄子弟共诛之

我认为已经是超越了夷夏之防,更是一种,有一点跟近代民族意识结合在一起的慷慨陈词。

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民族意识,把满汉彻底割裂了,另外呢,我们可以看到他口供文的部份,徐锡麟有亲笔写下口供文,非常精彩,非常的长,这一篇比他的告示更精彩,他说:

我本革命党大首领,捐道员,到安庆,专为排满而来

做官本是假的,使人无可防备,满人虐我汉族,将近三百年矣

观其表面立宪,不过欲牢笼天下人心

实主中央集权,可以膨胀其专制力量

我蓄志排满已十余年

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

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从徐锡麟的文里面你就可以看到,他意志之坚定,必死的决心,可以这样,不成功便成仁,他这样做了,影响巨大,尤其是安庆是安徽的省府,今天安徽的省府已经迁到合肥了,所以安庆当时,在长江沿岸上面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等于说控制了长江的中下游,很重要的一个据点,跟另外一个重要据点就是南京。

但是南京可能有重兵布防,加上整个的排布,里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另外除了徐锡麟这个事情之外,还牵扯到另外一个人,谁呢,是秋瑾,秋瑾也被牵扯进来,因为当时有一个士绅就做口供,把秋瑾给供了出来。

不过这也象征一件事,就长江流域已经开始有革命势力渗入,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不论是在安徽还是在浙江一带都有,另外就是恩铭被打死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孙中山前几次最多就是打死一个县长,就已经不得了,这一次,一次就击杀一个皇亲,而且还是地方大员。

安庆起义的蝴蝶效应 之后清末新军起义的模板

按当时大清的形势,奕匡不久之后就担任内阁总理,如果恩铭不死,以恩铭当时的声望,以及他跟奕匡的关系,那恩铭很可能会入阁,他跟端方当时是开明派满洲人的两个重要代表,可以说是青壮派的领袖级人物,跟当时在朝中的载沣做一些呼应也许就能遏制新军成建制叛变,日后袁世凯的崛起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

恩铭被杀这件事情,当时在舆论也引起很大的讨论,像张謇等人也都在国内的报纸上面,发表文章严厉谴责徐锡麟等人为暴徒,而且梁启超在日本也公开撰文认为说徐锡麟这样一杀下去,造成了满汉之间难以协调的仇恨。

恩铭是不断地展现出自己没有满汉的陈见,所以他才提拔了一个汉族的青年知识分子,来担任很重要的职务,而且注意把兵权交给他,结果没有想到这个人,最后是利用这一场兵变,就把他的老板恩铭杀掉。

这件事情也等于是告诉了当时满洲人一件事,就算你愿意跟汉人分享权力,就算你真的实行立宪,汉人一样有可能会对满洲人进行报复。

恩铭被杀这件事情,最后就造成了满洲贵族内部,保守派的力量进一步抬头,像铁良,良弼,另外就是恭亲王,奕欣的孙子,溥伟,就让这一些所谓的满洲,保守反动的满洲权贵,又开始结合成一股非常大的力量,反对载沣跟汉人合作推动立宪改革。

但是反观革命党却非常的振奋,尤其是光复会,光复会等于是证明了两件事,第一个,你孙文的革命路线有问题,你在广东那边搞那些小东西没有用,我们在长江流域搞大的,要搞就搞大的,一次就干掉一个巡抚。

更重要一点是各位,满清的军队这是有史以来,尤其新军运动之后,第一次整个学校在学校的领袖率领之下成建制叛变,从此之后革命的整个核心的力量,就发生很大的转移。

在这之前都是以会党为主,但是从此之后,长江流域的新军就取代了会党,成为革命很重要的要角。

各位这个影响很大,我们知道新军跟会党不一样,新军是有纪律有训练,真正的军人,战力很强,他们一旦在这种重要的大城市,尤其水路交通据点,如果发动了革命武装起义制造的效果,就会比过去会党,在边陲地区制造的效果要大非常多,我们后面会看到,后面几次重要的起义,基本上就是以新军为主角,而起点就是安庆起义。

是我想这边有几个点再做一个补充,为什么在长江流域,新军变成整个渗透的重点,这里也牵涉到整个清廷新军建设36镇,他是从北京直隶为核心,开始往各地去推。

在北方当时在建设新军的要角是谁,当然是袁世凯,袁世凯练兵是出了名的严格,而且袁世凯练兵还有一个特点,他对于这些军人的军训教育,思想教育也是很严格,所以服从性很高。

这些后来就变成所谓北洋的骨干,所以战力很强,也造成日后革命的时候,为什么要南北开打,南北议和。

南方啃不动北方,关键因素就在这里,可是南方推动新军的,主要是继承自张之洞,刘坤一以来这种遗脉,各自推动很分散,各省都府自己去搞,北方不一样,北方就是以李鸿章作为一个核心。

李鸿章,袁世凯,还有荣禄,他们是有一个比较强的脉络在,所以他们整个的战力的编整也比较快。

很多人在读革命史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一个点,就是为什么新军的叛变,主要是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到了北方是越来越弱,很简单,因为他的新军的练成,跟时间有它的差异,组成结构也不一样,南方被革命党渗透成筛子一样。

在当时的中国大地,革命就像一个图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拼上去,每一此革命事件看似单一,其实相互关联。也正是有了众多革命志士的努力集合在一起,才有了革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