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5年,有13人不符合特赦标准,毛主席:全部放了!他们结局如何

2023-12-21历史

1975年,13人不符特赦标准,毛主席坚持全部释放。他们最终如何?

1959年12月4日,东北抚顺迎来了一场入冬以来的大雪,寒风呼啸,冰针般打在站岗战士的脸庞上。然而,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内,每个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尽管窗外雪花仍如鹅毛般飞舞,但他们的内心却如沐浴在春风中一般温暖。

因为这里正在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内战犯的特赦释放大会。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总理进行了补充总结,各部门尤其是公安部进行了精密安排。

从1959年至1975年间,新中国进行了七次针对国内战犯的特赦。直到第七次特赦结束,国内战犯已经全部被释放。

然而,在1975年国内战犯特赦的问题上,与以往有所不同。在对在押的国内战犯进行审查时,公安部排除了十三名不符合特赦标准的国民党顽固分子,但最终在毛泽东审阅名单后,仍然将他们释放。

那么是什么让毛泽东坚持释放这十三人呢?国内战犯的特赦政策又是如何形成的?特赦人员中又有哪些重要人物呢?

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特赦政策的起源开始。

特赦政策的实施:特赦对象包括全体国内战犯,包括解放战争期间和全国解放后被俘获的国民党集团战犯、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犯。

审定后的战犯共926人。对于这些国内战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根据其罪行进行判决,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这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也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期望。

另一种处理方式是「一个不杀」,这是毛泽东的主张。

在1956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促使中共中央在解放台湾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和平解放的策略。同时,为了展示大陆方面的诚意,国内战犯的特赦问题也正式提上了议程。

周恩来总理在关于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释放十几名战犯的建议。随后,中央政治局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最终认为释放一批国内战犯对当前的两岸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他们曾经对中国解放事业犯下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如果释放一批态度端正、思想改造良好的战犯,那么不仅可以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提供帮助,还可以打击甚至动摇仍在国内进行活动的反动分子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周恩来总理的对台方针和中央部署的指引下,政府曾公开表示,那些随国民党前往台湾后又返回大陆的人员,过去所犯的错误可以不再追究。

在这种情况下,释放一批战犯有助于加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我们最终决定采取逐步释放国内战犯的处理方式。

1959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各党派负责人会议上说,现在"人民群众站起来了,有神气了,不怕他们了"。既然不怕了,那么释放他们也是可以的。

9月17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颁布了特赦令。根据这一指示,全国的战犯管理机关开始了忙碌的审查工作,全面、严格地以在押战犯在改造中的表现进行筛选。

在此次审查工作结束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首批特赦的战犯共有33人。被特赦的人员周恩来曾强调:"这些人员出去之后,不论是想到台湾或者香港,都由他们自己的意愿决定,来去自由,不得强行干涉。

"

在1959年的首批特赦战犯中,有很多地位极高的人,其中许多人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此外,被特赦的两位伪满战犯中,其中一位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在伪满战犯中,溥仪作为「末代皇帝」,自然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其实,溥仪被羁押并接受思想和劳动改造,不是因为他的清朝皇帝身份,而是因为他后来以「皇帝」的身份与日本侵略者勾结,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这对我国当时艰难的抗战事业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在改造期间,虽然人们对于溥仪的改造工作并不抱有乐观态度,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溥仪本人表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他积极学习,还改掉了许多旧时代养成的坏习惯。

因此,基于他对待思想改造的良好态度,我党自然地将他列入了第一批特赦名单。

并非所有的战犯都能像溥仪一样,从一开始就能积极配合改造。杜聿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国民党战犯中,杜聿明的改造前后态度转变最大。

被俘前,他是国民党的实权人物,麾下有百万军兵,对蒋介石极为忠诚。然而,被俘后,他在最初的改造中是最不愿意配合看守人员的。

但是,随着改造工作的进行,杜聿明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转变的契机就在于他的身体状况。

杜聿明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投身军伍,历经无数的战斗,也多次在战斗中负伤。这些经历给他的身体留下了诸多隐患,加上军旅生涯中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他的身体像被虫子侵蚀的树木一样,处处都存在病痛。

经检查,他被诊断出患有胃溃疡、肾结石和肺结核等疾病。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日常行动也需要拐杖支撑,否则无法保持平衡。

尽管杜聿明曾是我党的敌人,且在领军期间犯下过重大罪行,但为了让他恢复健康,我党不计前嫌,特地请来医生为他治疗。

经过仔细检查,我们发现杜聿明饱受痛苦的罪魁祸首是脊柱炎。为了治愈他,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

杜聿明的治疗过程持续了数年,期间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随着病痛的减轻,他开始真正客观地看待中国共产党,不再受到旧身份的影响。

最终,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正在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他决定痛改前非,在日后的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中,积极地展示自己,并开始认真学习我党的政策精神。在获得特赦后,杜聿明也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是留在了大陆工作生活,并担任过两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直至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逝世。在其遗嘱中,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更是溢于言表。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战犯进行特赦的决定公之于众后,海内外对这一举措都报以衷心的赞誉。

1978年,杜聿明与袍泽故旧在武汉重逢。从左至右分别是:宋希濂、侯镜如、萧作霖、彭杰如、杜聿明、朱鼎卿、韩浚、黄维。

在两岸对峙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宽大胸襟,尽力争取和平解放,甚至释放了国民党在押战犯,令世人震撼。

然而,这只是释放战犯的开始。从第一批国内战犯特赦到1974年,我国政府共释放了六批在押战犯。九年后的第七次特赦,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了释放剩余战犯的建议。

毛泽东主席对战犯的情况依然非常熟悉,并亲自提了一个很长的名单,询问这些人员的现状。随后,公安部召开会议,华国锋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达了「对各地监狱进行清理,并统计仍在押国民党战犯人员」的命令。

清理工作迅速完成,随后公安部就此向中央作了详细报告。公安部对300多名在押战犯提出的处理方案是:特赦、刑满释放、提前释放(刑期未满者)、保外就医和继续关押。

在几次研究和报告中,总有继续关押的一类,送给周恩来的报告和表格中继续关押的有13名。张百龄,徐天任,郭吉谦,周养浩,黎宗铭,樊迅,李清,翁羽,刘衍智,沈勤康,谢代生,邱沈钧,杜超群。

毛泽东主席看了公安部对于在押战犯处理办法的研究报告后,作出了以下指示:

在收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处理剩余战犯的问题变得非常容易。无论战犯曾经的职位、罪行大小,以及他们的思想改造情况,一律被特赦,并且所有特赦人员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1975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特赦并释放了所有在押的战犯。至此,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在押的战争罪犯都已经被彻底处理完毕。

这次特赦释放大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其中有十人提出了去台湾的意愿,这是特赦以来首次收到这样的请求。虽然大陆一直主张特赦人员来去自由,但对于这十名特赦人员的去台申请,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月12日,中央统战部在北京一家知名餐厅设宴为他们送行,并表示理解他们希望与亲人团聚的想法,并希望他们早日团圆,过上好日子。

同时,政府也表示,如果他们在台湾感到不满,愿意回大陆,政府同样欢迎,并专门通知广东省做好这十位去台人员的行程安排和接待工作,确保他们能在4月14日到达香港。

4月13日晚,一行十人乘飞机抵达广东,受到了广东省委领导的热情接待。在招待宴会上,十人激动地表示,共产党对他们的宽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他们说:「共产党对这些曾经犯下深重罪行的战犯非常宽容,不仅没有杀戮和羞辱,反而在押期间提供了很好的衣食保障,对患病者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他们甚至笑称:「曾经作为刀枪相见的敌人,都对我们这么宽厚,那么我们几个曾经效力于国民党的人,自然会更理解我们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我们有任何猜忌。

」然而,事与愿违,与大陆支持的态度截然相反,在得知十人到达香港后,台湾方面对他们赴台的请求进行了层层阻挠。

台方表示:「我们对这10名所谓战犯并不重视,他们必须以普通逃港难民的身份来办理入台手续。甚至变本加厉地污蔑回台十人,称他们是共产党的一种「统战工具」。

这些曾经为国民党效劳的老人,如今只剩下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却被国民党无情地拒之门外,甚至遭受污蔑。其中的张铁石,在等待了近两个月后,被国民党情报人员带到另一家酒店单独居住。

虽然他期待能够赴台,但却被带到那里,只是为了方便国民党对他进行盘问,并威胁他的儿子,要他在与张铁石的电话中,指责张铁石已经叛变,成为了中共的「统战工具」。

张铁石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于是留下一封写着「兔死狗烹」的遗书,自杀身亡。这个消息传到北京后,中央认识到国民党不会让这十人回到台湾,于是表示,无论他们选择回大陆、在香港留居,还是去国外,国家都会提供协助。

蔡省三在得知他们的意愿后,对每个人进行了周到的安排。这就是最后一批特赦国内战犯的结局,其中大多数人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而那些想返回的人员,却被国民党人拒之门外,甚至遭受迫害。

这种鲜明的对比,无情地揭示了国民党当局的虚伪,同时也再次彰显了我党的光辉形象。不得不让人感叹,毛主席的决策无比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