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和毛主席同名的少将,破格提拔副国级,主席为何劝他多读红楼梦?

2024-02-05历史

武夫治国,古今皆有。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大部分的统治者都出身于行伍,基本以杀戮的方式来统治,他们把礼仪纲常踩在脚下,造就了五代的乱世。

在近代,也有一段将近十二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往来斗争之间,受苦的只是百姓们。

武夫们甚少读书,多只会用手头的武器,对百姓进行性命上的威胁,而不知如何从文化律法,进行协调统治,甚至是他们并不愿知道,毕竟手头上的武器更加方便快捷,不必咬文嚼字。

总结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经验时,毛泽东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个道理,所以一有时间,他总劝战将多读书。

其中不乏一些高级将领,比如今日与毛主席同名的这位。

华夏延绵,得一德生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华夏文明,在近代河南新建的一个小村子里,也走出了一代上将——李德生。

他的家里没有水田,全家只靠父亲在山脚边开荒种点杂粮,并不能够让家庭有太多的发展,九岁时,他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贫困和疾病当中,离开人世。

即便如此,他的父亲还是希望李德生能多读一些书。

但让他转变命运的机缘,不是读书,而是1928年他的家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少年李德生在14岁的时候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一名小兵。

和之前的奋进一般,成为了红军战士后,他又想有一把自己的枪。

由于年纪较小,打仗过程中,他先后得到了两把小枪。

枪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缺损,比如没有准星。

但是,他能自己发掘出了打准目标的方法。

这让人感到,他天生就应该加入军队,成为军人。

反「围剿」时期,李德生跟着在川峡革命根据地奋战。

红军长征时期,不惧山高水险之苦,跟着部队艰难抵达陕北,即使在战斗当中受到了贯穿伤,危及心脏,伤愈后便马上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参与开辟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以及多次反「扫荡」战斗,立下诸多军功。

解放战争时期,跟着刘邓大军一路进军,还活捉了当时绥靖区的中将康泽。

他的运气也极佳。

在1948年时,正在低头看地图的他,突然放下地图想去外面看看,谁知刚走出指挥所的门口,一枚重磅炮弹就从天而降。

当时指挥所内的全部人员都不幸牺牲,唯独他毫发无损。

又过了不久,在战火纷飞的前线里,他和几位干部正在研究战斗的准备工作。

说话间隙,他侧过身子和一个人打招呼,突然远处飞来一颗子弹,正好打在他转身之前的位置。

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他破军杀将,立下无数战功,成为了智勇双全的将领。

能够得到这样的成就,除了从小加入战斗的他,有着对军事战斗天生的敏感,也不得不说,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运。

不过,真正让他扬名的,是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

1950年12月,他领着全师进行了短期训练之后,着重解决朝鲜战争中的近战、夜战和防空等问题,刚刚到达朝鲜的集结地,就马上参加了紧急会议,接受战斗任务。

可是李德生和他的战友临危不乱,及时进行了战时政治工作,整个军队的军风焕然一新。

即使当时对战艰难,可他还是克服了一切困难,从地形到全局的谋略以及士气方面对敌人进行打击,抢夺一切先机,抓住一切机会。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他带领的师部展现了「铁军」的风范,并被志愿军总部点名表扬。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德生一直,都在为国战斗。

信仰坚定,始得挖掘

和绝大多数的开国将领一样,李德生和毛泽东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接触,他生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长征途中的革命根据地懋功。

他所在的红四军与中央红军,在此会师。

在抗美援朝后,他又加入了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后来1960年学成,发现了部队战士的训练水平需要提升,通过半年多的艰苦训练,总结并推行了「郭兴福教学法」,提升了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让每个战士都练出了真本领。

但是,他们真正面对面说话,是在1968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负责人,列席了这次大会。

会上,周恩来念到了李德生的名字,毛泽东则让李德生站出来瞧瞧。

这次会议之后,他开始了人生另一条上坡路,竞升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开国将领这么多,是什么让毛泽东知道了李德生,并且在最后选择了李德生?

在后来对李德生将军的采访当中,他自己提到,是他在安徽制止混乱的这个行为,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动荡的年代中,每个人都想通过政治的立场来打倒自己的对手。

可是这样一来,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李德生作为当时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十二军的军长,他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群众互相进行没有章法的斗殴厮杀。

在毛泽东批发了「九五」命令后,全国的局势都有所好转,安徽的绝大多数地区也是如此,可芜湖却发生了不一样的事件。

李德生直接「单刀赴会」相关人员,并面对面批评他们的行为,还做了思想工作。

回来后,开大会揭露了芜湖事件的真相,发起政治攻势,大搞舆论声讨这一事件,最后用舆论稳定了安徽全省局面,并大力发展经济,让安徽得到了稳定的经济增长。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考虑领导干部的「老、中、青」结合问题。

之前多年的从军优异表现,再加上这一次芜湖事件的突出表现,便让毛泽东对李德生极为关注。

八大会上,询问李德生的年龄之后,毛泽东满意地重复了几遍。

1969年7月下旬,周恩来电话联系李德生,告知他,中央决定让他参加政治局,以及国务院和军委的一些活动。

李德生刚开始还表示了婉拒,想要继续在地方办公,为老百姓做实事。

周恩来向他介绍中央政治局活动的特点,和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有关情况后,便鼓励他大胆工作,更是让他继续管理地方的工作,中央地方一起管。

等到李德生安排好安徽的工作,正式回到北京时,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一次。

闲话家常,为国选才

「李德生,我也叫李德生(得胜)啊。」

在交谈之中,毛泽东和李德生开了一个这样的玩笑。

转战陕北时,毛泽东曾化名,李德胜。

用湖南话来说,这两个名字是相同的,这也是后来人们传说,李德生受到毛泽东关注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还是由于李德生能够在动荡时期稳定局势,展现能力,更展现了他对中国,对党,对人民的坚定。

闲聊当中,毛泽东简要询问了李德生,关于安徽的形势,以及当地革命与生产的问题,还提到了李德生的读书情况,对如何学习向他进行了细致地讲解。

从周恩来给李德生打电话时,中央便决定了要培养李德生,不仅要管中央的事务,还要继续接管地方的事务,同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全方位进行调整。

了解到李德胜文化程度不高,除了学习粗浅的文化外,只是读了一些军事理论方面的书。

毛泽东便建议他读历史、文艺、科技类方面的书,同时最好多读几遍【红楼梦】。

【红楼梦】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一本著作,他凭借自己身后的文学功底,运用马列主义哲学思想进行解读,通过他作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极大的推动了【红楼梦】的普及。

从延安时期,他就不止一次要求干部们读【红楼梦】,并且提到要把【红楼梦】当成历史来读。

因为他知道【红楼梦】里面有丰富的社会史料,可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里面的封建社会图景,可以让人看到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有效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从而指导中国的革命,能够从里面去吸取政治的营养和智慧。

他不仅向李德生推荐过【红楼梦】,他也向传奇战将许世友、大将徐海东推荐过这本小说。

而且,他向李德生说,他自己也读了五遍才能够读通透。

再次强调了,要把【红楼梦】当成历史来读,并且让李德生同时看【天眼论】和【通鉴纪事本末】。

此时的李德生,面对的不仅是地方的事务,而且要适应中央的工作。

毛主席又给他布置了这些书,他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毛泽东已经给了他下一个提议,就是让李德生1/3时间在北京工作,1/3时间读书学习,1/3时间到下边搞调查研究。

李德生本以为这一次是会和他谈,为什么把他调来中央,以及如何去进行下一步的中央工作,但他更多的是听到,要求他如何去学习。

人才是天生的,更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开始慢慢老去的毛泽东,对军队高级将领的独特培养和殷殷期许,更是期许着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希望有人能够接好他们这一代人的班。

李德生的坚定,没有辜负毛泽东、周恩来对他的期待,他认认真真按照三个1/3的要求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作风优良,哪处都可打胜仗

身兼党政军数职的李德生,在听从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的鼓励之后,开始接触各方面的工作。

先是从政治斗争方面,进行磨炼。

毛泽东和周恩来用「掺沙子」的方式,安排李德生成为了总政治部主任。

李德生成为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抗林彪的一把利刃,从掺在林彪集团的「一粒沙子」到泸州会议的斗争,再到从河北的38军调兵防范政变,毛泽东给予了李德生莫大的信任。

最后在处理林彪的叛逃事件当中,李德生发现了林彪企图大肆宣发的【「571工程」纪要】,让党和人民群众没有受到蒙蔽,让全国的思想信仰没有被攻击消耗。

1973年中共十大,毛泽东、周恩来一名李德生当副主席候选人,李德生仿佛被什么砸中一般,他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

耿直的他一站起来,就说自己不合适,从资历和能力都不行。

坐在他旁边的李先念也是副主席的人选,他见到李德生这个样子,看不过眼,朝他暗示着,主席都表态了,让他不要再说话了。

8月30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正式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登上了他人生权力和地位的顶峰。

从一名少将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进入中共中央的政治核心。

李德生的人生有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巨大的变化,其实都是因他一以贯之的坚定。

很多人会喜欢混乱,因为混乱当中可以少去很多的努力,方便他们浑水摸鱼,但更多的人是喜欢清晰的条理,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收获。

李德生,当得起被夸赞为「久经考验的忠实的共产主义战士」。

战场上的混乱,他一枪一炮地打了清楚。

国家地方的混乱,他以身作则,多方设法平定。

对于党给他的重任和考验,他勇敢接受,不懈学习,为国家和人民,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论

很多人可能看到李德生的人生经历,都会感慨他的幸运,从战场上的几次巧合避险,再到和主席化名相同,若没有这样的机缘巧合,他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人生巅峰。

但李德生与许多中国红军战士一样,都是起于微末,生于贫困的小村子里。

他能够被作为下一任国家支柱培养,更是因为他这么多年在军中的赫赫军功,在地方管理上的优秀才能,在平衡各界势力当中的初心不变。

正是因为这一份初心,才让他在同等能力的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