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讲述「郧县人」3号头骨出土背后的故事,大型人文纪录片【「郧县人」3号出土记】23日登陆央视

2023-12-22历史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是怎样发掘出土的?这背后,考古工作者付出了怎样的艰辛?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郧县人」3号出土记】即将给出答案。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郧县人」3号出土记】将于12月23日登陆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首播,12月27日湖北卫视联动推出。完成该片摄制的,是曾经拍摄过【金银潭实拍80天】等优秀纪录片的湖北卫视纪录片团队。

【「郧县人」3号出土记】共三集,分别为【启封】【领队】【远方】,该片聚焦于「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出土的过程,从考古发掘工作与「考古人」两条脉络出发,全景式记录「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提取工作,借助对考古队生活化情境和细节描摹,传播考古人的文化传承,在古今「郧县人」跨越百万年的时空对话中探索人类起源之路,既追寻过去的历史,也不断思索未来。

纪录片中,主角之一的考古队领队陆成秋曾说「我们创造了历史」。的确,「郧县人」3号头骨的出土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它的提取发掘是令世界瞩目的重大考古事件。而纪录片采用悬念引领式的叙事策略,将本次考古运用的科技手段、克服的技术难题、面临的挑战等悬念层层拨开,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此次考古发掘的全貌。以提取过程为例,半掩在土层中「郧县人」3号头骨是否完整?「郧县人」3号的后脑勺与动物化石紧密粘连,是锯断还是一同取出?如何在不损伤「郧县人」3号头骨的情况将其顺利取出?一个个悬念的叠加增强了纪录片的故事化叙述效果。

在看片过程中,让极目新闻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郧县人」3号出土记】一方面将重心放在考古发掘上,另一方面也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微型考古人群体——他们是「郧县人」3号头骨的发现者、守护者和传承者,更试图以考古之光照亮人类起源的深处,为中国考古事业砥砺奋斗、无私奉献。

据悉,「郧县人」考古属于旧石器时代考古范畴,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的童年,占据了人类出现以来99%以上的时间,沿着这个时代溯源,能更清楚地观察人类演化文明的起源与流变。但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界的人才却只有一百来人,「郧县人」3号头骨考古队的队员就来自于这样一个「骨灰级」的冷门专业。

【「郧县人」3号出土记】并不单单只是记录「郧县人」3号头骨被发掘的过程,更将视野投向了这批考古人:纪录片第二集【领队】中的主角陆成秋就是湖北省唯一一名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考古工作者,由于这个冷门学科太小众,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机会从事自己的专业,但他却一直记挂着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员贾真秀的家乡在世界著名的旧石器考古遗址泥河湾盆地,从小跟着当农民技工的父母在考古工地玩耍的她,最终把成为旧石器考古学家作为职业志向;刚刚研究生毕业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的小杜在学堂梁子拜高级工程师老罗为师,这里也是老罗退休前工作的最后一个工地……

同时,与「郧县人」头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遗址地村民,也成为纪录片观察的对象——「郧县人」遗址所在的弥陀寺村二十多年前就被划为文物保护区,多年来,淳朴善良的村民们为支持考古事业做出巨大奉献,但由于土地使用严格限制,村民们修路、建房、种田都受到制约,也导致该村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周边,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的桃子,因交通不便很难卖出好价……这些考古保护背后的连带反应也被纪录片如实记录下来,而「郧县人」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最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并开始动工建设,也让弥陀寺村迎来了复兴的机遇……

采访中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为拍摄【「郧县人」3号出土记】,湖北卫视纪录片团队自2022年5月「郧县人」3号头骨被发现起,便驻守学堂梁子遗址展开伴随式记录拍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摄制组与考古队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历时500多天共拍摄100多T独家考古作业现场和发掘珍贵影像,仅整理的拍摄场记就多达几百万字。

(图片为【「郧县人」3号出土记】公开发布物料)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