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莫道桑榆晚

2024-06-04历史

■ 董艳丽

天高云淡,金秋送爽,在这个美丽的收获季节,渑池县迎来了三门峡市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观摩推进会,行走在乡镇社区的办公地点,关工委的工作痕迹无处不在,与会人员不约而同交口称赞:渑池的关工委工作确实顶呱呱,渑池的「五老」人员作用真是发挥到了极致。

翻开这本厚厚的渑池县关工委三十年工作纪实,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耀眼的奖牌: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三门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精准扶贫·护苗行动」活动先进集体,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连年的省市先进,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一系列的荣誉后面,一定是沉甸甸的付出。

面前的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渑池县乡村两级关工委组织257个,县直单位及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104个,设立「五老」工作室116个,全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超过2100人。

统一有力的组织领导,先进精准的工作机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五老」队伍,就是关工委工作落实的坚实基础。

老骥伏枥领头雁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以县老干部局为领导单位,以「五老」人员为主要力量,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17年开始,从县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的侯铁军,接过了渑池县关工委主任这个重任。

侯主席变成了侯主任,工作风格和工作力度一点儿也没有减弱。这个当过乡党委书记、县财政局长的老领导,从来都是以工作为重,力度大、措施多、要求严是他秉承的工作原则。找出相关文件,拿到往年的工作档案,侯主任开始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细则、标准和要求。

关工委是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看着这些要求,满头白发充满智慧的侯主任陷入了深思。关工委是个协调机构,虽然有老干部局牵头,但因为内容涉及多部门,大量的工作需要退休回家的「五老」人员参与,如何让工作有成效、如何让「五老」人员发挥作用,这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找到了做好工作的关键点,侯主任开始行动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要想做好工作,必须争取相关领导的支持,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一面积极向主管领导汇报,争取财力和人力的支持,一面开始下基层、摸底排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健全机构和组织。

滨临黄河的南村乡是渑池县最北的一个乡镇,也是侯主任考察的第一站,山区乡镇,村少路远,金灯河村有所仅有4个学生的小学,坐在简陋的教室,侯主任和坚守在这里30多年的王栓堂老师交谈着,山里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望着远处绵延起伏的大山,侯主任思绪满怀,绝对不能让山里的孩子少了教育和关爱,关工委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基于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有单位的地方一定要有关工委,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配备关工委主任。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侯主任带领县关工委的主任们,走遍了全县12个乡镇和关工委成员单位,看了又看,说了又说,终于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每个乡镇除主抓领导外,又选拨了一名有责任心的退休干部,担任执行主任,为后续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要想做好工作,问题在认识,关键在领导,重要在落实。这是侯主任常说的一句话,组织一健全,立马开始落实工作,从培训到学习,从活动到宣传,无论大事小情,侯主任都是亲自到场,观摩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侯主任发现,要想把工作做实做出彩,必须从创新载体、激发活力上下功夫。戴上老花镜,他一遍一遍地翻资料,认真学习其他地区关工委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了县乡村三级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县直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等工作模式,形成了以县促乡,以乡带村,三级互动、部门联动的关工委新格局,利用这些载体树标杆、促联动、提水平,实现「县乡结合,上下联动,全面发展」的目标,让全县的关工委工作如鱼得水,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侯主任敏锐地发现,任何工作一定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才更有效果和力量。从他担任关工委主任的那一年开始,就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关工委的所有工作都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党的中心工作为主题,每年开展系列的大型活动。他总结了「读一部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唱一首红色歌曲,参观一个红色基地,举办一次红色故事演讲」的「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开展5年来,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也引起了市关工委的注意,一个个荣誉,一次次调研都来到了渑池县关工委。

无怨无悔讲奉献

在全县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一个稍微有点儿驼背的老人家闯入我的视线。他就是渑池县仁村乡的关工委执行主任秦万绪。

2004年初,秦万绪从教育岗位退休回到了仁村乡发科岭村。退休了,干些什么呢?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发挥余热的广阔天地,先后担任了仁村中学、仁村乡小、发科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承担起了传承、引导、保护、关爱青少年的任务。他经常到各学校义务为孩子们作报告,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故事爷爷」。2012年以来,一直坚持义务出黑板报,大到国计民生、方针政策,小到劝世良言、村规民约,让党的声音和国家大事能够通过他手里的一根粉笔,跨过群山阻挡,来到山村之中,他还结合农村实际开辟「相邻一家亲」「劝世良言」「六尺巷」「孝亲篇」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群众喜闻乐见,成了仁村乡乃至全渑池县的一道亮丽风景。

仁村乡马跑泉村,解放战争时期渑池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1948年解放前夕,这里发生了震惊豫西的「马跑泉事变」。为了让烈士的事迹在仰韶大地传播,每年清明节,秦万绪都会给前来拜谒的青少年们,当义务宣讲员。随着仁村乡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声名远播,特别是建党百年之后,有更多的团队来到这里祭奠烈士、瞻仰烈士,秦万绪总是乐此不疲,随叫随到,不知道讲了多少场,从不讲价钱不计报酬。有一次,我随一个作家采风团去马跑泉,秦万绪的动情讲述,感动了所有的作家,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能发出这铿锵之音的人,是一位年届八旬的清癯老人。正是凭借着对先烈的这份崇敬和热爱,凭借着想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的强烈愿望,秦万绪才会忘记年龄、忘情付出。

关心青少年的安全,是秦万绪最为操心的事情。每年暑假前,秦万绪都要组织全乡各村宣传防溺水教育,督促他们出宣传板报,组织「五老」巡查组,沿河巡查隐患险情,邀请家长、学生召开防溺水专题座谈会,普及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因为秦老师他们的努力,连年来,仁村乡境内没有出过一起青少年溺水事故,仁村乡关工委也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秦万绪个人被河南省老干部局评为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

「只要我能走,我就还会出板报,还会写对联,还会关心青少年成长,还会宣讲革命故事,我要坚持到最后。」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用奉献一词,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晚年。

在秦万绪的影响和带动下,仁村乡的「五老」人员自发地做起了关工委工作。90岁的老军人刘思畅,家住学校门口,老人家特别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从他退休那一天开始,就坚持每天在放学时间守在学校门口,就是下雨天也不放弃,看到最后一个学生安全地离开,他才慢慢走回自己的家,很多人不理解刘老的行为,不明白他这把年纪,为什么不享清闲,而要给自己找这些事做。刘老轻轻一笑,回答:「啥也不为,就是想让孩子们健康长大。」

始终如一有真情

王培华是仰韶镇的退休老干部,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对家庭教育他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退休后,自然而然地被任命为仰韶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王培华家住三门峡市,有两个需要接送上学的孙子孙女,老伴一个人力不从心,急需他回家帮忙,可是一辈子把工作放在首位的王培华,不想辜负领导的信任,狠狠心接过了仰韶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的重任,从此,年过六旬的他,总是不辞劳苦一个人开车往来于渑池到三门峡的高速路上。

仰韶镇是个大镇,全镇有25个行政村,12个学校,关工委工作任务多,难度大。担任过计生办主任的王培华,根本不怕这些所谓的难点,他仔细权衡、认真研究,把突破口放在了「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好家风」这个主题活动上,邀请专家老师讲课、春节给寿星拜年、文明村创建搭台唱戏等等活动,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一时间,全乡各村都知道了关工委,「五老」人员都争相参与关工委的工作。韶华村的老支书张学春,亲自敲响威风锣鼓给村里的老寿星拜年,镇「五老」人员舞蹈队,几乎是场场活动都到。为孩子们做点儿事,他们高兴。

开农药门市的仰韶镇「五老」人员李松伟,有一天在店里见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说是家长让买一种农药,又不知道名称,看着不知所措的孩子,老李心里画了个问号,他想方设法问出孩子父母的电话,一方面稳住孩子,一方面抓紧联系孩子的父母,原来是孩子和父母发生争吵,想买农药自杀,老李的敏感和责任,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孩子的父母千恩万谢,反倒让老李感觉不好意思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关工委是「五老」为主体的群团组织,因「五老」而存在,因「五老」而兴盛。而「五老」人员都是退休在家不受约束的老年人,做这项工作全凭热情。多年来,渑池县关工委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让侯铁军、秦万绪、王培华等老干部、老教师们,扑下身子,放下面子,全力以赴努力付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才能在渑池遍地开花,在全市绚丽夺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现场观摩会刚刚结束,「侯主任们」就秣马后兵再出发,「五老」人员培训、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研讨、红色故事宣讲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本文载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