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800名红军在贵州神秘失踪,中央多次寻找无果,70年后才知道真相

2023-12-27历史

当年,蒋介石对发展起来的共产党,一直都有一个定向,那便是「攘外必先安内」,即便是后来日本侵华,老蒋的矛头也直指共产党,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剿杀,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也实施了「反围剿」。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这条路途惊险万分,战士们不仅要面对天然的危险,也要时刻警惕着身后国民党的追杀。

而其中有一支部队,当时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便主动要求吸引火力,以争取时间,出于大局考虑,上级同意了。但这次战役之后,却迟迟未见他们归来,多年后也依然找不到他们的丝毫踪迹。

可是那么多人,竟然一丝丝痕迹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70年后,中央才知晓了真相,只能说我们的战士们总是如此的英勇无比,爱国又爱民。

「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之路」

1933年,日本人在我国土地上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而至今,他们都没有忏悔自己,甚至还想掩盖他们的罪恶,实在是令人作呕。国家已然到了危急的时刻,可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一心要消灭共产党。

同年5月,蒋介石在南昌设立了军事委员会,他要亲自指挥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行动,并采取了打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也从经济和交通等方面去彻底摧毁中央苏区。

而红军这边对于这次国民党的新战略围剿可谓是急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而失败原因则是决策层内部出现了不正确的指挥方案。

红军在经历了四次「反围剿」成功之后,范围得到了扩大,在经济和政权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力部队扩大到了近10万人,地方部队与群众武装方面也纷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胜利的消息次次鼓舞着士气。

但这第五次「反围剿」可并不像前四次那样了,毕竟这次蒋介石亲自坐镇,且又推出了新战略,万不可大意,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该如何再次取得「反围剿」胜利,需上层干部好好琢磨。

这次国民党的新战略的确给红军带来了些困难,但这时却又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直接导致红军屡屡失利,苏区范围也因此逐渐缩小。

他们根本不顾当时毛主席想要采取的「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正确策略,最后致使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地位,最终,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之后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采取突围式转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

蒋介石看自身已占据了主导位置,就决定乘胜追击,誓要将红军彻底剿灭,便派出部队继续骚扰红军。

大部队转移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要知道前方的路途情况,于是毛主席就派出红六军团去前面开路,一定要为红军大部队蹚出一条路来。

红六军团是由任弼时和萧克领导的,他们接到命令后表示会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也明白这个命令一下来,就意味着红六军团是承担红军突围重任的,他们一定必须要为大部队撕开一个突围的口子。

但可惜的是,这个突围计划不知敌人通过什么渠道提前知晓了,只见敌人的部队分成了三路,企图要将「探路」的红六军团一举歼灭。

「主动请缨」

蒋介石一心要将共产党彻底清除,于是前后实施了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红军及时进行了粉碎,可是第五次的「反围剿」却因为王明等人坚决不接受毛主席的正确战略,最终失败,之后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而红六军团就承担了为大部队「蹚路」的重任,但可惜计划被提前敌人得知,那么,任弼时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果不其然,红六军团一进入敌人的包围圈,就遭受到了敌人的猛烈打击,红六军团迅速反应,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与敌方展开激烈的对峙。

任弼时等人立刻重新进行作战部署,红军当时的装备很差,没有质量不说,数量也不够,所以对于突围的地方,一定要仔细选择。经过谨慎的考虑之后,最终决定从五斗江这个地方突围,因为敌人部署在这里的兵力会比较薄弱,红六军团有在这个地方突围的可能性,突围成功后再与其他部队汇合。

后来,红军凭借着灵活的战术,抢先一步突围了,这让敌人大惊,于是又立刻派出部队去进行围截,企图要将红六军团消灭在这个地方。

因此,任弼时、萧克等人率领部队就算强渡了湘江,也再次受到了敌人的侵扰与包围。

国民党部队知道红军擅长战术,所以他们也早已做好了持久对战的准备,但红军却不能一直消耗在这,如果红六军团一直被围在这里,那万一其他的敌人部队再次对红军大部队进行反攻,那岂不是整个红军都成了被围在圈子里羔羊,任人宰割了?

就算红军正面硬刚也能杀出一条血路,那也必定是以巨大的牺牲为前提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实施这一步。所以红六军团必须尽快甩掉这个麻烦,为大部队开出一条路来。

此时,上级的命令下达,要求红六军团尽快活跃起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尽快完成为大部队探路作掩护的任务。于是,红六军团便决定前往石阡县与贺龙的部队汇合,但是这一点却被敌人给预料到了,所以有大量的敌军部署在了石阡县附近。

此时红六军团已经有支部队被敌军堵截了,双方始终僵持不下,而此时红六军团也算是被阻隔开了,无法相互进行增援,为了能更好掩护红六军团大部队的突围,就必须有火力去吸引敌军,否则就跟把自己的后背亮给敌人又有什么区别,这个任务是艰巨的,该由谁来承担呢?

这时,红六军团的第18师市长龙云主动请缨,要求派出第18师的第52团去完成这个任务,他则亲自率领这支部队。

这第52团,人数共有800人,人少但战斗力极强,在「反围剿」战斗中,这个52团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给敌人曾制造了不小的难题,尤其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敌军一听要对战的就是52团,士气顿时都降了一半,更不说作战的时候了。

而此时为部队探路带出包围圈,他们则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任弼时、萧克他们便同意第52团来承担此次任务,龙云也在领导面前保证他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就这样,龙云带着英勇的第52团做好了一切对战准备。

「永远的英雄」

红军进行长征时,毛主席决定派出红六军团先行探路,但由于相关计划被敌人提前得知,于是红六军团受到了敌人的阻击,红六军团身但重任,必须立刻突围,而掩护其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就变得至关重要,于是红六军团的第18师第52团主动要求承担起此次重任,而结果证明,他们的确是有钢铁般的意志。

第52团的战士们也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一个个都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之后,龙云就带领部队紧急赶往了石阡县,一到那里,所有人都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没过多久,敌人果然追了上来,龙云他们拼死抵抗,尽全力掩护主力部队进行突围,这个过程是十分惨烈的,双方谁都不会允许自己后退一步,但就是如此僵持的局面,也硬是被第52团给扛了下来。

后来,大部队顺利突围,开始前去与贺龙的部队汇合,这时萧克命令第52团尽快与大部队汇合,结束此次任务。

龙云他们也想尽快回归大部队,可敌人就似那狗皮膏药一般,扯都扯不下来,穷追不舍的,想要让大部队绝对的安全,他们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朝着另一个反向走去。

大部队突围之后,敌人攻上来的也很快,龙云下令边打边撤,但谁知敌人直接将整个红六军团要走的下一个路口给堵住了,龙云见状直接决定走另一个方向,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与大部队失联了,但战士们并不在乎,只要能完成任务,他们不怕。

这时,龙云的部队只剩下了300人,但敌人还在后面猛追猛打,于是龙云就将他们引到了川岩坝,困牛山一带。这一带敌人是很熟悉的,他们看到第52团上山了,就立刻封锁了唯一的路口,龙云这才意识到他们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为时已晚。

第52团身上并没有多少物资,所以敌人知道只要多围困他们几天,他们自然就会不堪一击,而这也是龙云所担忧的。几天之后,战士们的身体果然在敌军不断的骚扰中吃不消了,没办法的他就只能决定一鼓作气,带部队冲出去。

几次冲突下来之后,都未能成功,再当他们想最后冲一次的时候,谁知他们竟然看到敌人抓当地的老百姓当挡箭牌,红军怎么可能会对老百姓开枪呢?第52团因此变得有些犹豫,火力也没有之前猛烈。

敌人看准机会,直接来了个猛攻,第52团再次受到了损失,如此艰难的局面,龙云也是犯了愁,这时战士们对龙云说,全部突围是不可能的了,他们希望龙云先带出去一部分人,能保留一些是一些。

在战士们的请求下,龙云只好答应,他带200左右的人奋力冲了出去,而剩下100余名战士则奋力抵抗,吸引火力,最终龙云他们突围成功。敌人知道龙云逃跑之后十分恼怒,便下令对剩下的战士展开更猛烈的攻击,而且他们仍把老百姓们放在最前面。

为了不伤害这些老百姓,敌人每进一步,战士们只好就退一步,最后便被逼到了悬崖边,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绝不会朝向老百姓开一枪。而如果被敌人抓获必然会遭受非人的折磨,于是他们最终选择一起跳下悬崖,100名战士,无一胆怯,全都跳了下去。

龙云突围后其实也依然被敌人追击了,最后龙云一行人被捕,最后英勇牺牲。至此,第52团全团被灭,上级只知龙云一行人被捕或牺牲的消息,其余人无任何讯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也一直在搜寻他们的讯息,但仍无发现,后来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发现石阡县当地有一个特别的祭拜习俗。

后来经过询问和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乡亲们一直在重阳节祭拜的人,就是当年在这里跳崖的战士们,因为上一辈人跟后辈讲述了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所以现在的人就谨遵老一辈的教诲,每到重阳节就会祭拜这些逝去的英雄们。

就这样,中央终于知道了那些失踪红军的消息,如此悲壮的红色故事,值得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