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赵云不老,姜维不出,文长被杀,幼麟崛起,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4-01-06历史

三国时期,有关于赵云、姜维、魏延和马超四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赵云不死,姜维未发,文长不在,幼麟升天」,这四句话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三国后期,蜀汉五虎上将只剩赵云一人生存。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已年届七旬,但仍勇敢地自告奋勇,任先锋之职,持续与敌军浴血奋战。

奉诸葛亮之命,赵云带领五千士兵攻取天水郡城。不料,姜维已识破诸葛亮之计,设下埋伏,亲自出城与赵云决斗。

两人均使枪,少年姜维越战越勇,令老年赵云大吃一惊,没想到天水还有如此英勇之士。此时,天水郡太守马遵率军归来,与姜维前后夹击赵云。

赵云虽双拳难敌四手,仍尽力应战,最终因马遵的加入被迫退走。回营后,赵云向诸葛亮详细讲述了姜维的英勇事迹,让诸葛亮也大为惊叹。

诸葛亮珍视人才,计划将姜维纳入麾下。

尽管姜维已经崭露头角,但此时蜀汉的头号人物却是魏延魏文长。姜维作为一名新近归顺的年轻将领,被魏延的才华所压制,难以展现自己的实力。

公元234年,蜀汉名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与杨仪的内讧导致魏延被马岱偷袭而死,蜀汉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虽然魏延离世,但也出现了一位引领蜀军多年的大人物——姜维。姜维,字伯约,又称「幼麟」,寓意着他像一只还未展翅的麒麟,有着无穷的潜力。

诸葛亮在临终前,将他一生所著的兵书和诸葛连弩制造之法传授给了姜维,姜维成为了诸葛亮的关门弟子,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

姜维在魏延去世后崭露头角,凭借卓越的战功逐步晋升为蜀汉后期的大将军。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他坚持北伐的志向,尽管胜败参半,却成功地增强了蜀汉的实力,削弱了曹魏的实力。

在蜀汉的末期,只有少数几位像姜维这样的优秀人才在支撑着大局,因此,姜维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魏延还活着,他将成为军中翘楚,无论在资历还是军事能力上都超越姜维,使得姜维难以出头。

同样的,诸葛亮也坚持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选择了条件相对较差的刘备,最终成为蜀汉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领袖。

结尾:随着赵云的年老,姜维崭露头角,成为诸葛亮的最后一位门生,跟随诸葛亮学习兵法。然而,他一直受到大将魏延的压制。

后来,魏延在蜀军内斗中不幸被杀,姜维才得以崭露头角,逐渐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真正崛起。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赵云未老,姜维未出,文长未死,幼麟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