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天惊·江西|1186个姓名背后:是前仆后继的积淀 是红色热土的传承

2024-08-01历史

【编者按】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的一声枪响,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声惊雷,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伟大开端。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成为全体中国人民铭记的荣耀时刻。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大江网推出「八一」特别策划【天惊·江西】,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起义参加者故事,回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起义的惊心动魄,展现起义参加者的英勇无畏。(全媒体记者谢梦丽)

策划:江西省党史综合服务中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社

执行:大江网采访中心、视频中心、网端编辑部、信息日报总编室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实习生王烨琛报道: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希望。创造这一次历史的人民军队中,众多将士随着革命的枪声、战火的硝烟,倒下成了无名的先烈。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一面墙古朴庄重、厚实肃穆,上面镌刻着的一笔一画,正是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的人名。「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九个烫金大字静默无声,却又深厚浓重地让参观的人们报以尊崇与致敬。

寻找南昌起义参与者的名字,铭记英雄先辈的功绩,是后人的责任与使命。「八一起义参与者有两万多人,不能让这些革命前辈做无名英雄,我们必须铭记历史,就要回溯历史,挖掘整理革命前辈的功绩,寻找他们的信息,不能让历史的链条缺失了他们的名字。」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员肖燕燕对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说道。

经过苦心地搜寻,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寥寥无几,到如今1186个革命前辈姓名「入列」,姓名收集工作跨越75年,背后凝聚着代代纪念馆成员的努力付出与辛勤坚守。

【萌芽】1952年:为理清八一起义史实 初次找寻参加者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成立之初,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1952年,时任南昌市市长的邓飞同志在长江日报(中南局机关报)上发表了「南昌,英雄的城市」一文,首次提出举行过震惊中外的八一武装起义的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邓飞同志说:「把南昌起义的史实搞清楚,向全国人民宣传介绍好,是南昌人民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因此,他下令在市政府办公厅资料科,抽出专人,组成南昌市历史调查组,开展南昌市近代革命史,特别是八一起义历史的调查工作。徐巍便是其中一员。

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到1956年,调查组完成了对南昌市革命历史的调查,基本弄清了南昌起义的经过。其间,徐巍等调查组成员采访了大量起义参加者,通过他们的口述史料进一步分析,将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得以再现。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昌市革命遗址恢复整理办公室,并进而成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处」,这就为建军30周年时,在江西大旅社,即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举办军史和八一起义史的陈列展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徐巍还曾多次跑到南京和上海的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资料收集,因此,他也是最早介入研究南昌起义的一批人。调查组早期调查、收集的资料已移交到八一起义纪念馆成为珍贵的馆藏,这些资料也为后辈陈列工作者的整理查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徐巍本人在之后也曾到八一起义纪念馆任副馆长,即便退休后也继续回馆发挥余热。

【开端】1957年:起义事件首次向全国公开 五位领导人确定

1957年,恰逢建军30周年,那时候,还没有专门介绍过「八一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决定在【解放军报】发表一组宣传「八一起义」的连环画,并配上说明文字。由于这是第一次向全国介绍「八一起义」的具体过程,时任总政领导对此十分慎重,指派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专程前往南昌采访写生,并请南昌有关部门提供文字说明稿。

根据连环画绘制需求,这篇文字说明稿内容包括:「八一起义」爆发背景、起义酝酿决定过程、前敌委员会成立、起义前夕的争论、起义战斗、南征广东、潮汕失利、会师井冈等内容。说明稿由八一起义纪念馆负责起草。

说明稿被带到北京后,为了慎重起见,时任总政领导将之呈请周恩来总理审阅。周恩来等同志对说明稿进行了细致修改。在这份最终的「八一起义说明稿」中,确定了起义领导人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着一幅油画名为【欢呼胜利】,这幅油画便描绘了五位南昌起义领导人和军民欢呼胜利的情景。这幅油画由我国著名油画家黎冰鸿于1977年绘制。他先后多次创作了南昌起义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收藏。

【启航】1987年:正式确定找寻起义参加者 填补历史空白

2019年肖燕燕在北京寻访郭沫若女儿郭平英

1987年9月份,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肖燕燕进入八一馆工作,正巧碰上了南昌起义六十周年纪念展的收尾工作,便参与了纪念展览后续资料的整理。她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有一份起义参加者的部队序列表由于资料空白太多并未展出。于是,肖燕燕便萌生了将资料补充完善并展出的念头。

当时馆内工作重心在于研究八一起义的历史过程,肖燕燕进入馆内工作时恰好大家认为南昌起义相关历史已经研究完善,可以着手填补细节上的空白了。那时馆内的研究大背景正好与肖燕燕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她迅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经常跑到阅览室翻阅南昌起义的采访资料与档案。由于保密性较高,资料不可外带,肖燕燕就带上纸笔在阅览室内翻看、整理,经常一坐就是一天。时间长了,档案室管理员对肖燕燕的专注持久习以为常,有时出门办事就索性将她锁在阅览室内,等办完事后再将她「放出来」。

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间肖燕燕基本上把所有馆藏资料都摸了个透,并且对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卡片标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资料旁标注出分类清晰的内容小卡片,这些细节虽小,却是肖燕燕数年如一日整理资料的证明,更是她潜心整理的心血体现。

【崭露】1997年:功不唐捐 104位起义参加者名录展出

2019年肖燕燕在北京寻访杨庆兰儿子黄道宏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丰富展出内容,更新史实资料,每隔十年就会对馆内进行改建。1997年,经过改建,换装归来的八一馆再次向公众开放。此次变装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对馆内的展览进行了调整,馆外还树起了一座五位领导人的雕塑。

这座雕塑由著名的雕塑家程允贤创作,名字为【一代英豪】,目的是纪念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雕塑人像从左到右依次为叶挺、刘伯承、周恩来、贺龙、朱德。

这一年,已被完善好的部队序列表也正式展出。当时,八一起义纪念馆专门设立了人物展厅,将已经确定的104位南昌起义参加者以喷绘的方式进行图片展出,与喷绘图片一同展出的,还有104位起义参加者的简介。在此次展览中,南昌起义参加者的相关信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这次的展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一致好评,许多先辈的后代专门赶到现场观看展览,只为在名录墙上寻找自己先辈的名字。不少后辈面对熟悉的名字热泪盈眶:原来党和人民都一直记得他们,无谓生死的革命者。

看着后代激动的神情,肖燕燕心中无比庆幸当初自己的决定,同时她暗下决心:要让更多起义参加者被历史铭记,得到名实相副的尊重。

【开拓】2007年:名录墙首次露面 858人只是起点

2022年肖燕燕 采访进贤籍烈士陶植柳后人陶表凡

付出是时间的见证者,它默默记录着每一分努力,最终一定会发光发热。

又是十年过去,在建军80周年之际,起义参加者名单增加至858人。而这858人的姓名展出,一改之前以临时性人物展厅展出的方式,变为浮雕墙和名录墙。此次十年一次的改建,八一起义纪念馆特地为起义参加者制作了浮雕墙和名录墙,浮雕墙雕刻照片,名录墙上镌刻姓名。

浮雕墙上,革命者的面容平和却不乏庄重;名录墙上,起义参加者的名字按笔画顺序工整排列。两座墙岿然而立,静静传达着报国丹心。肖燕燕经常看着两面墙上赫然陈列的先辈头像和姓名,默默坚定自己继续找寻名单的决心。

随着馆内展出的南昌起义参加者人数不断增加,慕名前来参观的先辈后人也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起义参加者后代提供有价值线索,肖燕燕团队又开始新一轮的查找论证,力求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起义参加者。

起义参加者陈昌的确定,便是其后辈家属提供的线索。2009年肖燕燕和自己的团队接到家属提供的线索后,取证过程中发现其为地下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隐蔽性,相关资料少之又少,若无家属提供信息,找寻难度更大。肖燕燕一行人辗转多方取证,直到2020年确认其起义参加者的身份,并将其收入起义参加者名录中。

此外,由于起义参加者遍布全国,仅仅依靠家属提供的信息远远不够,八一起义纪念馆还与地方史志办、档案馆、烈士陵园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局保持紧密联系,借助多方力量提高找寻效率。

一次南昌烈士陵园在举办相关展览时与八一起义纪念馆对接,提到了一位八一起义参加者陶植柳。「我们收到消息后,如获至宝。」接到消息后,肖燕燕与团队成员迅速与陶植柳的家乡——进贤县取得联系,并前往当地进行实证调查。果然,在进贤史志办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发现了他的烈士档案,找到了他的后人及烈士证书,证实了其为南昌起义参加者。

更令人惊喜的是,肖燕燕此次去进贤县实地考察陶植柳身份时,进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还提供了另一位同为进贤人的吴雷鸣的信息。经史料考证,确认了他也是南昌起义参加者的身份,一并列入了名单。

【传承】如今:后人接力 薪尽火传

2022年肖燕燕 实地采访进贤县史志研究室,了解进贤籍烈士陶植柳和吴雷鸣等2人。

2024年4月,肖燕燕正式从岗位退休,名单找寻工作的接力棒,也由馆里9位年轻同志接过。

「这一份神圣庄严的工作,将在他们的手中继续传承,持续坚守。」肖燕燕坚定地说。据不完全统计,八一起义参加者两万多人,目前只找到了1186人,名单的找寻工作任重道远。

周珊秀就是其中一员。

1990年出生的周珊秀大学毕业后便考入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当时,八一起义纪念馆招聘中国近代史专业的人员,周珊秀因为对历史的热爱,便报考且成功录取。

2017年3月,刚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周珊秀就到了陈列部工作,开始接触起义参加者名单的找寻工作。「那时候会时不时帮肖燕燕主任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现场核实、查询史料、电话联系……在慢慢地接触与学习中,周珊秀也掌握了很多找寻参加者的方法。如今,她和其他8位同事正式接棒。「还有很多先辈的资料有待完善,其中有一位名叫蒋仁风的起义参与者,在他三本厚厚的自传中,提到了诸多起义参加者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有待核实……」

南昌八一起义参加者名单找寻工作仍将持续。找寻的过程远非一日之功,尚需代代传承、久久为功。肖燕燕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如今薪火相传,又一代寻找者在路上……

【破浪】未来:前仆后继 坚定前行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先烈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从安源矿井的怒吼,到黄洋界的炮声,从南昌城的建军,到瑞金的建政,从浴血广昌到血战湘江,先辈高举革命旗帜走上井冈山,高擎革命圣火奋战赣南,高唱革命战歌从于都河出发,他们的赤诚照耀了中国革命的铁血征程,他们的信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江西始终不忘记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阻隔,让每一份忠魂都能找到归途。除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还有很多部门,很多人一直在寻找先辈名字、事迹的道路上。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历史追寻,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在这条无尽的征途上坚定前行。他们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之心,肩负着传承与探索的使命,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历史的真相终会逐渐清晰,直至找到所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