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91年,吕正操邀请张学良回到中国大陆,但是张学良提出三个条件

2024-04-09历史

1991年,吕正操邀请张学良回到中国大陆,但是张学良提出三个条件

1928年6月皇姑屯事变后,张学良怀着国仇家恨上任奉天总督,与蒋介石取得联系,主张改旗易帜。日本方面一直试图拉拢和控制张学良。田中义一内阁认为张学良易受操控,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土肥原贤二曾向张学良暗示,支持他成为东北的统治者。到了1930年,大川周明仍向张学良提出建立满洲自治国的要求。

1928年7月19日,奉天地区总领事林久治郎警告张学良,制止其易旗行动。张学良质问日本是否反对中国统一和干涉东北易帜,并未得到明确回答。【台湾日日新报】则误导报道称张学良误解了日本在大连支持国民党的意图,因而放弃了易旗计划,实际上这并非真相。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控制了蒋介石。各方纷纷猜测张学良的动机和意图。有人认为他意图取代蒋介石建立新政权,也有人认为他企图扩张势力,甚至称王称霸。此外,张学良与宋美龄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实际上,张学良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是为了对抗日本侵略。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惊讶地看着张学良的行动,对于多年的好兄弟竟然背叛自己感到不解。

目前日本人在各地造成骚乱,对我们祖国造成了威胁,然而你似乎听而不闻,出于个人私利,背叛了祖国和人民。

现在,如果你再不采取行动,就会像宋代的秦桧一样,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蒋介石听后非常愤怒:「你懂个什么啊,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国内局势!」

张学良和蒋介石在房间里激烈争论,几乎动手打起来。

蒋介石和张学良本是金兰之交,但由于一个为国家着想,一个只顾个人利益,才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经过十多天,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了张学良的要求。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虽然答应不追究此事,但他心胸狭窄,对反对他的人和不同意见毫不宽容。

蒋介石和张学良一同坐上飞往南京的车,但最终他食言了,下令逮捕了张学良,关进了监狱。

那时的张学良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我来南京,就是做好了必死的觉悟。」

宋美龄拜访时,张学良面带平静:「我的生死并不重要,但我希望蒋介石不要违背我们对抗外敌的承诺。」

事态发展到此,宋美龄只能尽力保住张学良的性命。

1937年1月,蒋宋夫妇因关心和义气问题激烈争执,宋美龄强烈反对伤害某人,强调此人的忠诚与义气,并提醒蒋介石,此人曾引领他回南京。

蒋介石虽然愤怒,但在宋美龄的劝说下暂时平静下来,开始思考杀死张学良后的后果。

东北大军虽然失势,但仍有十万余人,若得罪各界,又无宋家支持,将会得不偿失。

蒋介石暂时释放了张学良,但他心中仍隐藏着杀机。

张学良在被囚禁后,心中渴望自由。一天早晨,他在阳明洞练功后,听到一声鸟鸣。一只小黄鸟叼着一只野鸡,被他赶走后,他将受伤的野鸡交给了赵一荻照料。

听闻此事,围观者纷纷涌来。特工头领刘乙光命人寻来栅栏笼,将受伤的鸟安置其中。然而,鸟却不吃不喝,就连张学良和赵一荻也束手无策。徐师傅建议慢慢适应,于是他们将鸟笼移到二层架子上。

经过一段时间,鸟开始吃东西,张学良心满意足。然而,他注意到鸟只在听到竹林声时才会发出特殊的叫声。

徐师傅告诉他,这只鸟是公的,与山中的一只母鸟相伴。张学良思索着自己未能参与抗日战场,决定放走这只鸟。

赵一荻犹豫不决,但最终同意。他们一起将鸟笼带到凉亭,打开窗户,释放了竹鸡。

徐师傅和其他人也聚集在院子里,欣赏着表演。张学良将鸟笼打开,竹鸡顿时跃然而出。

随着竹林中的叫声响起,张学良心情大好,因为竹鸡获得了新生。他心中暗自庆幸:「自由了!解脱了!」

赵一荻瞪了张学良一眼,沉默了一会儿。张学良走上前去,赵一荻紧紧握住他的手臂,两人默然无语,心领神会。

张学良感受到了赵一荻的深情,安慰道:「我们终将摆脱困境。」

赵一荻默然不语,转身离去。张学良随即与几个战士打起了纸牌,消磨时光。

从此以后,张学良和赵一荻都喜欢上了山间的竹子。

他们对养竹鸡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不惜远道去修文街购买食物,每天早晨都到宾阳堂、何陋楼后面、和尚寥后窗等地喂食竹鸡。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灵巧的小生物似乎也对他们有所认同,经常在此觅食。

张学良听到竹鸡的鸣叫,心情愉悦,将食物分给它们。它们在树林中嬉戏,偶尔争抢食物,张学良感到十分高兴,也对它们羡慕不已。

继而,李宗仁再次以「代电」或亲笔信函的方式,要求当时的参谋长顾祝同、台湾省长陈诚、西南军政司令张群、重庆县长杨森,就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释放提出具体安排。

李宗仁对张杨获释的要求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蒋介石决心阻止这一行动。

1月27日,蒋介石致函陈诚,强烈反对张学良的获释,并建议陈诚:「如果李宗仁下令将张学良从台湾带回,我们将不予理会。否则,你可以不知晓张学良的去向,我们也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在此背景下,顾祝同顺应蒋介石的指示,于2月1日做出了应对,以推诿的态度对待此事。

尽管经过种种推托,最终张学良未能成功获释。

1990年,年近九旬的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梦想。

随后,台湾媒体爆出一则重磅新闻: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计划前往美国夏威夷,决定不再返回台湾。

这一消息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在猜测,张学良为何选择前往美国而不是回大陆?

张学良看中美国的生活条件,认为当地非常宜居。

他与妻子定居在夏威夷,过着平静而惬意的生活。他们定期参加教会祈祷活动,漫步于夏威夷海滩上。

在家中,夫妻俩过着和谐美满的日子,或观剧,或打牌,过着悠闲愉快的晚年生活。

张学良百岁寿辰时接受了媒体采访,被问及是否想回国,他坦言思念家乡,但又担心情绪波动。

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多次向媒体表示,他不赞成国家分裂,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友好,真心希望两岸和平融合。

张学良是位爱国者,怀念祖国,但也有难言之隐。

1991年,一年后,他前往美国探亲,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觉,认为是说服他回国的良机。

党中央派遣开国将军吕正操作为中间人前往美国,吕正操是张学良的亲信,也是西安事变中的战友。

吕正操接到使命后,迅速办理了医院手续,立即启程前往美国,探望张学良。

54年后,张学良得知吕正操即将造访,心情兴奋又夹杂着一丝担忧。他明白吕正操此行必有重要使命。

张学良即将迎来生日,与此同时,吕正操也抵达美国。他们相见时,满眼泪水,年华已逝,满头白发,岁月留下深深的印记。

吕正操为张学良备下丰厚礼物,包括他钟爱的京剧磁带、启功的墨宝和新鲜的碧螺春茶。张学良见礼物满桌,心中感慨涌起,也油然生出思乡之情。

吕正操向张学良表示,大陆和东北的乡亲们都期待着他回去,但最终决定权在张学良手中。张学良思忖片刻,提出了三个简单的条件,中共答应后,他愿意回到中国。

然而,直至生命终结,张学良都未能实现回国的承诺。他因妻子赵四小结的健康状况,以及对义气的坚守,无法迈出归国的脚步。虽然摆脱了蒋家的束缚,但他依然被困在自己的牢笼里。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逝世,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然而遗憾的是,他未能圆梦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