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彭老总给主席发电,主席回电后彭总摇头,韩先楚埋怨了邓华几十年

2024-01-30历史

前言

志愿军为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防御战役,至此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爆发。此前,彭老总曾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但毛主席回信以后,彭老总却直摇头,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次战役爆发以后,展开了多次战斗,志愿军皆取得了胜利,唯有砥平里战斗,是志愿军首次折戟沉沙。而这让「联合国军」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对之后志愿军开展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为这件事,让韩先楚埋怨了邓华几十年。

解放军接连胜利,中朝双方就接下来路线产生分歧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志愿军前进至三七线后,彭老总下令停止进攻,转入防守。不过金日成被胜利冲昏头脑,为此和彭老总大吵一架,认为现在的局势与中朝军有利,应该一举攻陷联合国军。

首先,虽然抗美援朝以来的三次战役,都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胜利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军彻底被打垮了。朝鲜半岛对美国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美国制霸亚太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够使美国意识到,朝鲜战争对美国弊大于利,那么美国不会撤兵。

其次,之所以每次战役我军都能够占优势,是因为用了大量士兵的生命换来的。虽然赢得多,但是损失的也多。而且我军的补给军备根本无法与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相比。第三次战役我军基本上已经遏制住了联合国军的步伐,但若是再推进,那就只能饿肚子同敌人战斗。而我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补充的兵力还没到,前线又损失太多。没有兵力补给,靠一些本就疲惫不已的士兵再去推进,那不是将自保的武器都丢了出去?

因此彭老总下令休整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一个命令,不过我军想休息,联合国军是万分不同意的。

解放军弱点被识破,彭老总申请撤兵被拒

虽说联合国军之前被志愿军打怕了,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联合国军新上任的总指挥李奇微却不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善于观察总结,他发现志愿军一般在晚上发起攻击,进攻都是以一周为一个周期。于是李奇微猜测,志愿军的补给不及时,只能维持一周,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为了躲避空军轰炸,就只能夜间行动。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李奇微制定了一个「磁性战术」,小规模、多次骚扰消耗我军兵力。几次下来,李奇微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于是李奇微在得到我军的破绽后,果断「趁你病,要你命」,在1951年1月25日,发起了「霹雳行动」,对我军展开大规模反攻,这也是联合国军的第一次反攻,拉开了第四次战役的序幕。彭老总从中察觉到李奇微想法,但是当时志愿军的情况不容乐观,硬碰硬绝对不行,按彭老总的想法是撤退15到30公里,等兵员充足,后勤补给到位再战。

于是,彭老总给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表示:「为增加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原州南)线,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如同意,消息请由北京播出。」同时向主席表示:「出击将破坏整个整训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弹药全无补充,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是否许可」

但毛主席的回复却出乎意料,发给彭老总的电报里写道:「……我军没补充弹药也不是很大的困难,但集中全力向原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是有的!」意思就是让彭老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2至3万敌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为目标继续。彭老总心中诧异,暗暗摇头,前线的情况不容乐观,毛主席还下这个指示,到底是因为什么?

其实毛主席命令彭老总打下去,是出于当时需要。彭老总的电报里提到了撤退,但是敌人正希望我军撤退,以封锁汉江,然后停战。这和当时需求有冲突,所以撤退是不允许的。而军事战争永远要服从,因此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继续打!

军令如山,彭老总巧用战术率兵迎战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只能研究战术、做好准备。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最后制定出「西顶东放」的战术。所谓「西顶东放」,是指现在西线顶住强大的美军,然后从东线诱敌深入,以此来取得胜利。战术制定以后,彭老总便让韩先楚在西线,率领志愿军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让邓华在东线,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同前线指挥官金雄带领的兵团配合,寻找机会实施反击。

按照彭老总的布置,韩先楚在西线顽强抵抗联合国军的进攻,因此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主力集中在西线,于是便让东线的联合国军不断进攻。至此,东线联合国军翼侧暴露,邓华希望的反击态势终于出现。邓华克服万难,终于将敌军阻止在横城和砥平里。

解放军再迎难题,韩邓两人起争执

不过这两个地方的敌人,以我军的兵力而言,不可能一起打,因此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攻打。那么是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呢?彭老总罕见地犹豫了。

他召集邓华、韩先楚等人开会,共同商讨接下来的计划。在会上,邓华首先发表了意见,他认为先打横城,因为砥平里是美军在守,战斗力强,不易被迅速攻破,而横城是南朝鲜军队在守,相比而言很好击破,不仅可以保存实力,还能从敌军哪里取得物资,他说:「砥平里守军是美23团,兵力集中,如果几十个小时不能解决战斗,敌军援兵赶来,志愿军情况就会极为被动。」

但韩先楚并不认同邓华的看法,他表示:「从战略位置上看,砥平里距离西线更近,属于交通枢纽。如果尽快拿下,敌军就会骨鲠在喉,进退两难,我们很容易抄袭其后路。先打横城,的确容易取得较大战果,但从对整个战局的意义来看,要小得多。」

很明显,邓华考虑的是大量歼敌,保存兵力,而韩先楚则从战略位置进行考虑,想得是一招制敌。

两人的争论让彭老总越发犹豫了,他上午决定先打横城,下午又决定先打砥平里。在这种情况下,彭老总再三发电报给邓、韩二人,希望能够二人能够达成一致。可是邓、韩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彭老总还是采取了邓华的意见,因为邓华在东线战场,更明白东线的情况。

彭老总立即围绕横城部署作战计划,韩先楚知道以后,忧心忡忡,但是他也无法改变,只能按照部署去做。布置完毕后,彭老总还向毛主席发了密电,做了最坏的打算:「如能求得歼敌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

横城的确十分好打,我军歼灭南朝鲜第8师3个团全部及第3、第5师和美军第2师各一部,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在两天一夜的战斗中,我方共歼敌1.2万余人,其中俘南朝鲜士兵7300人,美军500人。韩国方面对这场战役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韩国的【朝国战争史】写道:「中共两个军和北傀军的一个军团发起大规模反攻,前线国军3个师倾刻溃散。」

战线更变再现转折,砥平里战役暴露解放军弱点

这样的情况,到了砥平里却发生了变化。彭德怀致电邓华,指出:「伪八师已大部就歼……战役口子已经打开,敌人可能动摇,……乘敌撤退时,在运动中歼灭之。」同日15时,联司令金雄集团向平昌、旌善扩张战果。邓华令第40军第119师配合第39军主力和第42军第126师,准备于围歼砥平里之敌。

志愿军各部对砥平里之敌发起了攻击。原本,按照彭老总的预测,敌军会撤退,这样砥平里就能轻而易举地拿下。但是李奇微对砥平里的战略位置十分看重,他认为:放弃砥平里势必使西面的美第9军右翼暴露,面临威胁。如果美第9军遭受攻击,不仅使正在进行的进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招致全线龟裂,同时丧失反击的重要据点。因此,他命令所有士兵都不许撤退,要求美军「无论如何要确保砥平里,死守砥平里。」

因此美军在砥平里的兵力就有,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有1个炮兵连、1个高炮连和1个坦克中队,总兵力6000余人,火力和工事都很强。由于我军火力弱、兵力又不足,虽压缩了砥平里之敌的防守范围,歼其一部,并击伤美第23团团长,但未能将砥平里之敌根本打动邓华调整了部署,以第119师全部、第126师1个团和第115师2个团共6个团,于当晚继续攻击砥平里。但由于砥平里美第23团等火力猛烈,并且地形太狭窄,志愿军兵力展不开,因此仍未能解决战斗。

两军胶着,对志愿军来说十分不利。于是邓华向彭老总做了请示,彭老总表示:「如继续组织力量攻击砥平里之敌,即使能够攻克,就整个态势来说,再各个击破敌人,造成战役的有利形势,已慢了一步;除非我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时,能够击溃并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但是在当时志愿军的情况来说,继续攻克砥平里毫无可能,因此,彭老总决定停止对砥平里发起进攻。

至此,砥平里战役结束,然而此次战役却将志愿军的弱点暴露出来。此后,李奇微抓住我军的弱点进攻,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正是因为如此,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韩先楚一直埋怨邓华,而邓华也愧疚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