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战结束后,最先对我军动手的为何不是中央军,而是阎锡山的晋军

2024-02-05历史

1945年上党战役,是国共两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真正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虽然是在山西境内的局部作战,但双方均投入大量作战部队,战役结果以阎锡山晋军损兵近4万人,8个军的编制被迫变成了5个,在山西彻底陷入收缩防御告终。既然晋军当时自身实力并不怎么突出,总兵力不过12万人,为什么要在国民党中央军都尚未出动的情况下,第一个跳出来与我军开战呢?这似乎有点不合逻辑,我们来分析一下。

山西是旧军阀阎锡山起家的地盘,即便1930年中原大战失利后外围区域丧失、总兵力从30万锐减到十余万,晋军在山西的势力仍然树大根深,尤其经济实力和城防建设,其他军阀根本无法染指。阎锡山出于自身性格原因,也很满足于现状,并无多少大肆扩张的欲望,更多时候只是想保全山西,连山西境内的铁路线都是窄轨,外省火车开不进来,目的就是形成独立王国。但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山西各城市大部分被日军攻占,八路军的主要作战范围也在华北地区,因此阎锡山滋味并不好受,一直伺机想夺回山西全境,巩固自己的传统地盘。

如此出发点之下,阎锡山对晋军和八路军的实力对比产生了错误判断,在全国解放战争爆发之前,便大胆发起了上党战役。一方面抗战结束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由于我军对比国民党军在全国兵力方面处于弱势,阎锡山认为在谈判中我方将处在弱势地位,谈判桌外八路军也不会在此大背景下与其争夺上党地区;另一方面,局部兵力对比晋军也有一定优势,故派史泽波率领第19军抢先占领长治(上党)。此时日军投降,晋军正好还能假借受降之名恢复地盘,而且华北地区的我军部队长年打游击战,部队分散流动性大,阎锡山不看好八路军能立即转入正规战、攻城战,尤其长治还有坚固城防工事可供晋军利用。

结果事态发展与阎锡山战前估计完全相反,国共谈判期间,兵力处于下风的我军恰恰决定借助战场上的主动来给谈判增加砝码。华北我军的行动令晋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史泽波部外加阎锡山派来增援的彭毓斌部均被我军歼灭,从此阎锡山需要中央军和傅作义部队共同防守山西,再也不是原来「土皇帝」的样子了。

不过也不要因此就轻视阎锡山部队的实力。1949年北方三大战役结束,中央军损失百万部队,唯独山西省竟然还没有被解放!除去我军战略部署的因素外,确实也有晋军善于打防御作战的原因。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都是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才取胜,尤其最后争夺太原,华北我军损失4万多兵力才拿下,可见晋军的守城经验丰富,阎锡山的部队虽然攻击乏力,却善于死守地盘,给我军造成了巨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