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千越军打不过4百法军,武元甲还想撤,陈赓大怒:这仗还打不打

2024-07-18历史

在抗法援越的烽火岁月中,有一位中国将领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了一段传奇。他就是陈赓大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熠熠生辉的名字。

一、临危受命,陈赓踏上援越征程

1950年,越南的抗争之火熊熊燃烧,他们渴望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然而,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法军,越南军队显得力不从心。在这个关键时刻,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寻求援助。

毛泽东主席深知越南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持,并决定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提升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在选择高级将领坐镇指挥时,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一致想到了陈赓。

陈赓,这位在军事上仅次于「军神」粟裕的大将,不仅拥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更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游刃有余。他的耐心和智慧,使得他成为指导越军的最佳人选。

于是,陈赓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援越抗法的征程。

二、初到越南,陈赓面临重重挑战

陈赓抵达越南后,很快便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越军虽然士气高昂,但战斗力低下,指挥体系混乱。更为棘手的是,一些越军指挥官自信过度,对陈赓的建议不以为然。

一次,当陈赓还在熟悉地形、制定作战计划时,越军指挥官们便声称要将高平作为见面礼送给他。这无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高平是越军难以攻克的大城市,而越军连法军的一个小连都难以消灭。

然而,陈赓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耐心地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先清除高平城外的敌人,再集中力量攻打高平。

这一计划遭到了部分越军指挥官的质疑,他们认为应该先攻打「值钱」的城市,以战养战。幸运的是,越军司令武元甲对陈赓的计划表示了支持,这使得其他指挥官不得不暂时接受这一方案。

三、东溪之战,陈赓怒斥武元甲

在攻打高平外围敌人的过程中,东溪之战成为了一次关键的考验。越军拥有7000多人的兵力,并装备了中国的先进武器,而法军只有400多人。从纸面实力上看,越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战役打响后,虽然出现了一些意外,但越军的进攻仍在稳步推进。晚上,武元甲打电话给陈赓,告诉他马上就能占领东溪。陈赓听后非常高兴,便安心地去睡觉了。然而,第二天清晨,他却被武元甲的电话惊醒。原来,越军在关键时刻撤退了,一夜的激战化为泡影。

陈赓闻讯后大为震怒,他立刻穿上衣服赶到前线。眼前的景象让他更加生气:前线士兵已经撤回,正在吃早饭。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但陈赓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开始研究接下来的对策。

通过调查,陈赓发现了越军失败的原因:战斗力低下,指挥官躲在后方观战,士兵们缺乏斗志;同时,越军没有按照作战计划行事,导致法军能够集中防御。了解这些情况后,陈赓决定亲自指挥接下来的战斗。

四、力挽狂澜,陈赓盘活战局

陈赓首先将那些躲在后方的指挥官赶到前线,确保他们能够亲身参与战斗。随后,他按照原计划指挥越军进行多方向进攻。在陈赓的精心部署下,法军顾此失彼,难以招架。

最终,越军成功占领了东溪,歼灭了300多名法军。

虽然此战越军付出了500多名士兵的牺牲,但对他们来说仍是一次大胜。陈赓深知,如果越军一开始就能按照计划行事,牺牲将会大大减少。然而,他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士兵们,而是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随后,法军派遣了一支2000多人的增援部队。陈赓见状大喜,他带领士气正盛、开始听从指挥的越军,成功歼灭了这支增援部队。随着胜仗越来越多,越军对陈赓的信任也日益加深。

在陈赓的指挥下,越军逐渐找回了战斗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开始按照计划行事,不再盲目冲锋。在陈赓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越军成功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城市。

法国的最高指挥官也不得不承认:「我说越军怎么突然像个军队了,原来是中国的陈赓来了,怪不得我们会接连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