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吴曼华:为女儿机关算尽,死前怪徐志摩害女儿,并将她托付给王赓

2024-08-08历史

「小曼,路有千千万万条,你要给自己选一条容易的路走啊,跟了他(徐志摩),可就是选了最难的路了!」

这是陆小曼婚内出轨徐志摩后,吴曼华苦口婆心对女儿说的一句话。说这话时,她一身旗袍站在女儿床前,脸上带着恳切。

这一年,是1925年初。此时,陆小曼与徐志摩已经偷偷恋爱多时,王赓也已知道妻子出轨的事实,但他还在坚持想挽回妻子。

在此之前,吴曼华曾无数次挡住前来探望女儿的徐志摩。她每次都拿出一副冷脸将他挡在门外,目的是为了阻止他们继续交往。

吴曼华是一个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吴耔禾。生在这样家庭的她,自小极重体面,她自然不能接受女儿的出格行为。

女儿出轨后,吴曼华和丈夫出现了分歧,她死活不同意两人往来,可丈夫陆定却暗地里支持他们。她想不明白,丈夫是举人出身,还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创办人之一,他平日也很看重脸面,怎么在女儿的婚姻大事上,他竟如此「草率」。

每每想到这儿,吴曼华都忍不住一边发抖一边道:「都疯了,都疯了!」

女儿的任性,吴曼华是早就知道的,可这次,她把事情闹得实在太大,为了她的前程,她这个做娘的经常整晚失眠。

吴曼华曾试图说服丈夫和自己一起劝阻女儿,她曾对丈夫说:

「你看这都像什么话,小曼说要跟他(徐志摩)花两三千块买一座杏花山,在山脚下造几个平屋隐居,还说什么‘卖杏子的钱卖到城里度日’,她是能过那种日子的人吗?」

陆定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还打趣说:「竹篱柴门,还能晒太阳赏花,这日子不是比仙人还美?我看你啊,就别掺和了,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造去!」

吴曼华这才想起丈夫早年曾在日本留学,他的思想已经和她这个传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了。听了他的话后,她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吴曼华突然有些后悔在教育女儿问题上太听从丈夫了,她心想:要是小曼不是一早就受纯西式教育,她的思想怎么会这么开放。想到这儿,吴曼华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阻止两人继续交往。就是为此断送母女情分,也在所不惜。

陆小曼

思量半日后,吴曼华意识到:眼下的时间,正是彻底掐断两人恋情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徐志摩刚刚离开中国不久。

徐志摩此次出国,是因为他三岁的小儿子彼得病逝于柏林。他本并不打算前去,可考虑他和陆小曼的恋情受到阻挠,加上社会对他们非议很大,他决心借着这个机会「避一避」。当然,这样一来,也更加能考验两人的感情。

吴曼华一开始并不知道徐志摩远走的原因,她以为:是自己的阻挠起了作用。为此,她心里很有些开心。为了让女儿尽快走出来,她除了给王赓和女儿创造独处机会外,经常把女儿叫出来陪自己做这做那。

陆小曼对母亲的做法很不满,在当年4月15日的一篇日记里,她这样抱怨道:

「每天像囚犯似的被人监视着,非去不可,也不管你心里是什么味儿。更加一个娘,到处都要我陪着去;做女儿的这一点责任又好像无可再避,只得成天拿一个身体去酬应他们,不过心里的难受是没人可以知道的了。」

陆小曼的日记,吴曼华当然看不到,她更不知道:他们俩,经常偷偷背着她写信。因为有鸿雁传书,徐志摩远走他国的那段时日里,两人的感情竟「有增无减」。

徐志摩与陆小曼

给陆小曼写信的同时,徐志摩开始频繁和吴曼华写信,以劝说她接受自己。可惜,无论徐志摩的言辞多么动人,吴曼华却只当他是想「哄骗」自己。

有一天,吴曼华和陆小曼争论完了后,她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封信道:「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先别走我还有话呢!」

吴曼华当日取出来的信,正是徐志摩写给自己的。陆小曼看了信后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被徐志摩的用心良苦打动了,她心里想不明白:「摩这样情真意切的字句,为何打动不了娘的心?」也因为想不明白,她曾在提及这件事时,在信里为徐志摩叫屈道:

「哪知道你明珠似的话好似跌入了没底的深海,一点光辉都不让你发,你可怜的求告又何尝打得动她像滑石一般硬的心呢!一切不是都白费了么?到这种情况之下,你叫我不想死还去想什么呢?」

陆小曼不理解母亲,她恨透了母亲的「铁石心肠」,她并不知道,她母亲实际很心软,只是,她太过于恪守道德,也太过于想让女儿选择真正的幸福。

吴曼华心里,女儿的幸福只有丈夫王赓可以给,这个男人是她眼里的最佳女婿:高大英俊,还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毕业后任哈尔滨市警厅厅长。还先后担任孙传芳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等等军职。

吴曼华确定,全天下的岳母对这样的女婿,都会一顶一地满意。她实在不明白,女儿为什么放着这样的男人不要,非要跟着那个只会写点诗文的徐志摩。

后排右二为王赓

在吴曼华眼里,女儿所举证的王赓的「不是」,都是他的优点。拿他的不懂情趣来说,这是踏实,一个男人只有踏实才可靠。至于他的事业心过重,她更加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吴曼华曾经无数次对女儿说:

「你别一天到晚说他只想着自己的‘官’,他不想着,能年纪轻轻爬到这样高位?照你的说法,成天陪着女人就是好男人?男人,事业第一,应该的!」

陆小曼对母亲的说法嗤之以鼻,她受不了王赓的事业心,在她看来,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太枯燥。

吴曼华看不惯徐志摩,多少也和她太中意王赓有关。这个男人,是她和丈夫亲自为女儿选择的佳婿,这些年,她对他是越看越顺眼,哎,可惜,女儿被徐志摩搅得昏了头。

吴曼华决心采取点行动,她特地将王赓叫回,以让他们夫妻趁着徐志摩不在的间隙好好地沟通沟通。她并不知道:女儿实际已经打定了离开王赓的主意,为此,她甚至还在不久前,将自己和王赓的孩子打掉了。

王赓回来「沟通」没几日,夫妻俩就爆发了激烈的争执。陆小曼身体本就不大好,加上刚堕胎,她竟因情绪过于激动:昏倒了。

关于陆小曼昏倒后的种种,她曾在6月21日给徐志摩的信里详细讲到过,她说:

「我醒来,看到大家的样子,也明白我病得不轻。等了二十几分钟我心跳还不停,气更喘得透不过来,话也说不出,只看见W(王赓)、B同医生轻轻地走出外边唧唧地细语,也不知说了什么。」

陆小曼的病把吴曼华和王赓等人都吓坏了,好在,她的病并不要紧。只是,她这一病,吴曼华和王赓两个深爱她的人,都突然有了巨大的转变。

王赓似乎做了很大的决定,他在她醒来后轻轻问她道:「要不要打电报叫摩回来?」陆小曼虽然已和王赓闹僵,且很想徐志摩,但她毕竟有些分寸,所以,她轻轻摇头拒绝了。但王赓依旧坚持给徐志摩发了电报,并将陆小曼病倒的事全部告知了。

王赓这样做,显然是因为:他已经决定放手了。果然,不久后,他便同意离婚了。

王赓与陆小曼

另一边,吴曼华经过女儿这一病后,也开始妥协了,还有什么比女儿的命要紧呢!待到没人时,吴曼华肿着眼走到女儿床前道:「你实在想分开,就暂时分开吧,我拦不住。」

之后不久,听说王赓已同意离婚的徐志摩欣然回国。

9月,为了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徐志摩特地备了一个特别的宴席,这次宴请的主人,表面是刘海粟,实际却是徐志摩。

宴会设在功德林,当日宴会上的人,除了刘海粟、徐志摩外,还有陆小曼、王赓、吴曼华、唐瑛、李祖法、张君劢、唐腴庐(唐瑛之兄)。

吴曼华事先已经猜到了酒宴的用意,她本可以拒绝,可她太关心女儿的事了, 所以她必须来。当日宴席上,徐志摩非常紧张,王赓不知所以,倒是陆小曼看起来很淡定。

开席后,刘海粟斟酌了一番,以反封建入题,大谈婚姻应以感情为基础,否则便是有违道德,而离婚的双方应当继续保持友情,因为爱情与友谊不可混为一谈。

刘海粟自己是挣脱封建包办婚姻,选择自由恋爱的代表,他说这番话,似乎并不违和,可王赓还是听明白了:他拐弯抹角,是在劝自己。那一刻,他心里多少有些说不出的酸楚。

吴曼华一直在暗中观察王赓的反应,她对王赓有太多亏欠。好在,当日的王赓看起来一切如常,但吴曼华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苦。

陆小曼自由了,她脸上放着光,眼里满是喜悦,可吴曼华却满脸的忧愁。她比谁都知道:女儿接下来的路,将分外难走。

为了避开非议,陆小曼离婚后,一直未与徐志摩见面。两人的关系正处于风口浪尖,他们不能太张扬。热恋的两人,又只能鸿雁传书了。

期间,徐志摩开始在北京筹办【晨报副刊】的事宜,这件事本在一年前就应该启动,可因为他一心扑在陆小曼身上,事情竟一拖再拖。

这次,若非为了避风头,加上大家伙一个劲地「逼」,他会继续拖。从英国回来的三五年间,徐志摩除了写诗文、创办属于自己的社团,正经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和陆小曼打造了一场惊世骇俗、毁誉参半的热恋。

可惜,这两件事在正常人眼里,都不算「正经事」。

上天对徐志摩似乎有某种眷顾,被逼迫接手【晨报副刊】,当了主编后,这份报纸竟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了日后与【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齐名的,五四时期中国四大报纸副刊之一。

到此时,徐志摩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不久,陆小曼寻到北京,并与徐志摩在北京中街寻了一处院子,正式同居。那段时日的徐志摩好不惬意,事业风生水起,身边又有佳人作陪。可这时的吴曼华却更发愁了:女儿无名无分和他同居,这可如何是好。

吴曼华再次出手干预,她说:如果不明媒正娶,我不同意你们在一起。吴曼华实际是在为女儿争取名分,她做一切事情,都是为女儿计。这一次,陆小曼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为了与陆小曼结婚,徐志摩可谓煞费苦心。为了争取父母同意,他请出了胡适和张幼仪,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得到了父母的首肯。

期间,徐志摩为了筹备婚礼,将自己第一个正经工作完全搁下了,在他眼里:事业,如何能和爱情比!

1926年10月3日,两人在北海董事会举行了婚礼。如吴曼华要求的那般,主持婚礼的,是赫赫有名的梁启超。

吴曼华千算万算没算到的是:他们婚后不久,原本已接纳女儿的徐家父母,突然地切断了予以他们的经济支持。

原来,徐志摩父母是看不惯陆小曼的懒惰和做作。徐志摩母亲曾与张幼仪详细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陆小曼第一次来看我们,竟然要求坐红轿子。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她才吃了半碗,就可怜兮兮地让志摩帮他把剩下的半碗吃完!那饭还是凉的哪!志摩吃了说不定会生病哪!吃完饭我们正准备上楼休息,可是你看陆小曼接下来要干什么。她竟然让我儿子抱他上楼……」

徐志摩父亲徐申如

陆小曼与徐志摩父母的关系闹僵后,他们不得不搬到了上海。为了挣钱养活陆小曼,徐志摩开始在高校教书。很快,他便发现:要养好陆小曼,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陆小曼的开销之大,在整个民国是出了名的。她不仅在家里请了厨师、司机、佣人等等,还长期吸阿芙蓉(名贵鸦片),因为长期出入交际场所,她需要各种名贵衣服、鞋子、首饰等等。

最多的时候,徐志摩同时打五份工,也不足以维持家里的开销。

吴曼华曾给陆小曼和徐志摩当过家,但那次当家让她伤透了脑筋。她不明白:明明钱不够用,他们的花销为何还那么大?一次,郁达夫妻子王映霞来家里探望时,正给他们当家的吴曼华忍不住抱怨道:「这个家,我实在当不了,哎,花销太大了……」

除了经济问题外,夫妻俩最让吴曼华操心的是:他们长期处于分居状态,陆小曼长期在上海,徐志摩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住在北京。作为过来人,她数次劝过女儿,她曾说:

「要么,让他定在上海,要么,你跟他去北京,两地分住,迟早要出事!」

眼看着女儿婚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如意,吴曼华只能唉声叹气。

另一边,徐志摩也开始对这段婚姻感到失望,与陆小曼结婚四年多后,他疲惫地写道:

「这几天,就没全醒过,总是睡昏昏的······脑筋里几乎完全没有活动,该做的事不做,也不放心上,不着急······想做诗,别说诗句,诗意都还没有影儿,昨晚写信只觉得一种拿腔拿调在我的筋骨里,使得我说话上只选抵抗力最小的道走…….」

谁会相信:这样的字句,竟出自诗人之口?这些字句里,透出的是徐志摩从心底升起的幻灭。

徐志摩对婚姻如此失望的另一个原因是:陆小曼和为她推拿的翁瑞午关系太暧昧了,他有些吃受不住。同时,他想有个孩子的想法,也一次次幻灭。

关于孩子的问题,吴曼华也曾经催促过女儿,她总想着:女人,有了孩子,总会精打细算些。吴曼华不知道女儿堕胎的事,更不知道女儿已经因为那次堕胎,失去了生育能力。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遭遇飞机失事身亡。得知消息那一刻,吴曼华差点晕了过去。当她缓过神来时,她出口的第一句话竟是说:「他(徐志摩)害苦了我女儿啊!」

陆小曼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人生彻底坠入了深渊。世人甚至将徐志摩的死,怪在了陆小曼身上,他们纷纷说:「若不是她花钱如流水,徐志摩何以会为了省钱坐免费飞机,并遭遇飞机失事呢!」

好在,这些话,吴曼华听不到。徐志摩死后,她没有心思管别的事了,将全部的心力放在了安慰女儿上。

吴曼华害怕女儿自杀,所以,徐志摩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寸步不离地陪着女儿。陆小曼最终答应母亲「绝不自杀」后,她才略微放下心来。

接连的沉重打击下,吴曼华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她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她想在自己离世前:为女儿安顿好生活。

吴曼华病后,王赓曾数次前来探望,她看出来了:他似乎有和好的意思。知道王赓还爱着女儿后,她曾恳切地嘱托他道:「不管怎样,如果可以,请替我照顾她!」

吴曼华还曾为两人的和好事宜,探过女儿的意思,可结果让她很失望:女儿说什么也不同意复合。

更加让吴曼华想不到的是:女儿竟在徐志摩死后不久,与有妇之夫翁瑞午同居了。吴曼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别人向她说起这件事时,她从来只说「没有的事,都是瞎传,他们之间是朋友关系。」

翁瑞午与陆小曼

吴曼华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女儿确实是这样告诉她的。哪个母亲会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呢?吴曼华曾问过女儿将来的打算,她的回答是:「不会再婚,只想把他生前的稿子集齐,出版全集。」

果然,此后的陆小曼一直在为出版徐志摩全集操劳,她终日素衣素服,且日日给徐志摩的牌位上香。见到这样的女儿,吴曼华心如刀割。

父母永远只能陪子女一程,陆小曼32岁那年,即徐志摩死后四年,吴曼华便撒手人寰了,死前,她最后一次会见友人时,依旧耿耿于怀地道:「他(徐志摩)害苦了小曼啊……」

吴曼华有多恨徐志摩,就有多爱陆小曼。

吴曼华死后,陆小曼一直与翁瑞午同居,直到他出轨他们的义女后,他们才最终分开。晚年的陆小曼再未想过婚恋之事,为了生计,她不得已在文史馆谋了份工作。

62岁辞世时,她孑然一身。因为死后无人为她收骨灰,她最终落了个「尸骨无存」的凄凉下场……

【战国策·赵策】里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吴曼华曾为陆小曼做过无数「计」,她的「计」也都基于「深远」,可无奈,结果却一次次让她失望了。

这一切,或许只能用「命」去解释了。但若细问什么是命,答案应当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