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27年汪精卫设下「鸿门宴」,被叶剑英识破,成功救下贺龙和叶挺

2024-01-23历史

毛泽东曾经借用一副对联,对叶剑英元帅的一生进行过高度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如果把这副对联翻译一下,毛泽东其实在说,叶剑英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就像诸葛亮一样,考虑得非常全面,他永远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坚持共产党人的办事原则,毫不动摇。

1927年,在南昌起义前夕,发生过非常危险的一幕,汪精卫设下「鸿门宴」,正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他一人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成功救下贺龙和叶挺,这才最终确保了南昌起义的顺利举行。

叶剑英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在战斗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北伐军拿下南昌城后,叶剑英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奉命驻守吉安。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甘心跟在帝国主义屁股后边当走狗的国民党反动派,将枪口朝向革命同志。与此同时,蒋介石以自己为中心,很快建立起了反革命统治,革命形势迅速恶化,众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残忍杀害,长江流域被一片血雨腥风笼罩着。

面对白色恐怖,我党的革命事业遇到了很多阻碍,那些意志并不坚定的革命者,他们很快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和屠杀吓倒了,接下来,有一部分革命者开始向邪恶势力投降,倒向蒋介石那边,另外的一部分人直接脱离革命队伍,不知道去了哪里。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叶剑英对蒋介石等人的恶劣行为非常愤怒,他公开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向反革命势力屈服。随后,叶剑英离开吉安,启程前往武汉,毅然决然地跟着张发奎一起参加第二次北伐,率领部队攻打奉系军阀。

1927年7月前后,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叶剑英冒着巨大风险,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刻起,叶剑英正式踏上了戎马生涯。

那个时候,我党正在组织筹备举行南昌武装起义的事情,专门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来领导这次起义,由周恩来担任书记。随后,叶剑英跟着第2方面军第4军军部一起抵达九江。

当时担任第4军军长的是黄琪翔,他根本没有心思作战,一方面,汪精卫等人在逼着他推行「清党」行动,让他公开迫害共产党人,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和众多军阀势力一起争抢地盘,几场仗打下来,地盘没有抢到多少,烦心事却添了一大堆。

在复杂的时局面前,黄琪翔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也是,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堆在他一个人身上,他肯定受不了。黄琪翔和叶剑英原本就认识,二人都带兵打仗,都有着治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平常聊天的时候,话题也比较多。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一旦遇到军事方面的重要事情,黄琪翔都会邀请叶剑英一起商量。除了黄琪翔外,那个时候,叶剑英还和第4军的政治部主任有交往,和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的秘书长也有交往。

关于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和这几个人的交往中,叶剑英常常能够接触到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他也会通过一些秘密手段,把这些情报告知党组织。时间久了之后,叶剑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非常熟练了,他传达过很多情报,但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我党在做南昌起义准备工作的同时,蒋介石在继续推行他的一系列反共政策,汪精卫在忙着策划宁汉合流,朱培德在忙着「礼送」共产党人出境。

那个时候,在很短的时间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的众多部队,一起抵达九江和南昌两地,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反革命势力的注意。随后,又有大批军事人才来到九江和南昌,狡猾的反革命势力最终察觉出了一丝不对劲。

就这样,在反革命的血雨腥风中,汪精卫开始策划一场阴谋,他当时在秘密筹备庐山会议,汪精卫等人觉得贺龙和叶挺的两支部队「太红」了,决定剥夺掉这两个人的兵权。

精心策划好这场阴谋后,这一年的7月下旬,汪精卫和张发奎正式抵达庐山。早在动身之前,汪精卫就向黄琪翔、朱培德等人发去电报,要求这些人按时前往庐山参加会议。

另外,汪精卫将自己准备裁掉贺龙和叶挺兵权的阴谋告知张发奎后,张发奎向贺龙和叶挺正式下达命令,要求他们也按时前往庐山参加会议。

这哪里是什么参加会议,这就是汪精卫、张发奎等人精心布置好的一场「鸿门宴」,在这件事情上,汪精卫老奸巨猾的本性彻底暴露出来了。

面对这个命令,如果贺龙和叶挺二人执行命令去庐山开会,那汪精卫等人就会扣押他们,如果贺龙和叶挺二人违抗命令不去庐山开会,那汪精卫就更有理由扣押他们了。违抗命令是大罪,这些都是反革命势力提前算计好了的。

我们常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就在汪精卫一行人等着贺龙和叶挺上当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当然了,这个人就是叶剑英。

有时我们不禁这样联想,如果当年没有叶剑英站出来拆穿这场鸿门宴,如果贺龙和叶挺真的被削去兵权的话,那南昌起义还会不会发生?毕竟,在南昌起义进行过程中,贺龙和叶挺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他们都不来参加的话,南昌起义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当然了,关于南昌起义,历史无法假设,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也只能默默怀念这些革命者,同时默默敬佩他们的勇敢、无私和伟大。

叶剑英意外得知汪精卫和张发奎的阴谋后,他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再拖延下去,后边的事情就很难预料了。因此,叶剑英连夜出发,找到叶挺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二人分别时,叶剑英再次强调,让叶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个消息告诉贺龙,叶剑英当时还约定好了几人接下来的碰面地点,到时候一起商量对策。

几天后,在九江当地的一片湖上,在那里的一条小船里,叶剑英、贺龙、叶挺、廖乾吾和高语罕五个人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小划子会议」。大家一边在湖上聊天,畅谈国内外革命形势,分析敌我双方的处境,一边秘密商量对策,一起想办法来应对汪精卫布置出的鸿门宴。

这5个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拒绝执行张发奎的命令,叶挺和贺龙不去庐山开会,接下来,叶挺会率领部队去南昌,几天后,贺龙的部队也会跟过去。

就这样,大家在小船上商量出了应对汪精卫、张发奎等人的策略,这次「小划子会议」成功保护了贺龙和叶挺,也保障了起义军主力部队的安全,它对南昌起义的最终举行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后来回忆起这次「小划子会议」,事情本身那么惊心动魄,叶剑英却讲得特别轻松,他说道:

「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坐在小船上,大家并没有觉得多么紧张,在划船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在放松心情,当然了,我们也在秘密商量对策。关于南昌起义,我当时知道的情况很少,就只好一直听其他几个人介绍情况,那会儿,大家都希望赶快去南昌,我就叮咛叶挺和贺龙,如果党组织有什么动作的话,就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告诉我!」

刚刚听说南昌起义这件事情的时候,张发奎非常惊慌,后来,叶挺和贺龙的部队先后去了南昌,张发奎就立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汪精卫。

随后,根据汪精卫的安排,张发奎马上召集叶剑英、黄琪翔等高级军官开会,商量出兵捉拿贺龙和叶挺的计划。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叶剑英再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张发奎,同时也保护了贺龙和叶挺。

张发奎的老家在广东,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把广东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想法,在张发奎看来,只有在家乡干革命干出名堂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再说了,自己对家乡的各方面情况也都比较熟悉,不管是打仗还是开展其他活动,进展起来也都会更顺利一些。

那个时候,叶剑英就充分利用了张发奎的这个想法,在开会的时候,叶剑英说道:「张总指挥,在我看来,我军现在还是应该直接开往广东,而不是继续去追叶挺和贺龙的两支部队。」

叶剑英竟然想违抗汪精卫和张发奎的命令,难道他是和贺龙、叶挺站在一起的吗?一听到叶剑英这句话,黄琪翔等人很快向叶剑英看过来,张发奎当时也有点吃惊。然后,叶剑英继续分析当时的战斗局势,他说道:

「我知道张总指挥的心思,你早就想率领部队启程南下,往广东去了,那里是你的家乡,在那里,你也可以替总理完成他尚未完成的事业,率领部队重新开始北伐,在我看来,现在就是带兵南下的好机会。如果我们真的去捉拿贺龙和叶挺,打一仗下来,肯定也是两败俱伤,这对我军长远的发展也不利啊!」

最后,叶剑英终于做通了张发奎和黄琪翔等人的思想工作,张发奎最终没有执行汪精卫的命令,他放弃捉拿叶挺和贺龙了。就这样,叶剑英第二次保护了叶挺和贺龙。

南昌起义的爆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非常大,随后,张发奎很快下达了「清共」的命令,周围的氛围突然紧张起来,叶剑英自己的处境也有些危险了。

不过,叶剑英完全没有把个人安危放在心上,在「清共」的紧张氛围中,叶剑英通过自己的职权,最终成功保护了第2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的2000多名战士。如果没有叶剑英的话,这些人肯定难逃被逮捕和被杀害的命运。

8月初,叶剑英带着这2000多人从武汉前往九江,随后,他又带着这些人继续南下,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赶了3个多月的路,最后到了广州。这一年年底,广州起义爆发的时候,这支部队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力。建国后,在回忆起南昌起义的时候,贺龙说道:

「在‘小划子会议’上,叶剑英问我和叶挺要不要去庐山,我们都说不去,当时张发奎让我们带着部队去德安,我们也决定不去,叶剑英就建议我们直接去南昌。后来,叶挺的部队先到了南昌,我比他晚一些!」

整体来看,从南昌起义的筹备阶段开始,一直到起义爆发,叶剑英通过自己第2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的职务,最终办成了3件大事。

第一件事,拆穿汪精卫和张发奎的鸿门宴,保护贺龙和叶挺的兵权,壮大了起义军力量。第二件事,打消张发奎捉拿贺龙和叶挺的想法,第二次保护这两个人。第三件事,成功保护了军官教导团的2000多人,壮大了广州起义的革命武装。

在当时的残酷环境中,叶剑英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这些事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进程中,他写下了精彩的一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叶剑英对我党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

国民党叛变革命不久后,广州也被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尽管这样,活跃在广州的进步人士却一点都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吓倒。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这些人的身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成长,敌人的逮捕和屠杀行为虽然恐怖,但他们并不害怕。

甚至,广州的这些农民、工人和爱国进步青年,他们在反革命的浪潮中越挫越勇了,内部也比原来更加团结,在一些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大家一起开展示威游行、集会和罢工等行为,高喊「打倒蒋介石」和「打倒新军阀」等口号,秘密组织起形式多样的武装团体,大家在团结一切力量和反革命势力作斗争。

叶剑英等人抵达广州后,当地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比原来更高涨了,惨遭破坏的革命工会组织重新组建起来,罢工、集会等活动的声势也越来越大,投入其中的工人和农民的数量,也比先前增加了好多。

在那个时候,广州看起来是在张发奎势力的控制下,但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驻扎在广州的反革命势力,其实只有教导团和一个警卫团,再加上一小部分的警察武装。总之,反革命势力的内部其实很空虚。

对当地的农民、工人和爱国进步青年来说,这一刻,正是大显身手、举行起义的好机会。不久后,广州省委成立了「行动委员会」,省委将众多工人组织进行统一管理,给这些工人发完武器后,一支工人赤卫队很快就组织起来了。

广州起义前夕,当地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非常高涨,最终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他们知道了广州起义的消息,随后,他们开始搞破坏了。

为了打击起义军,张发奎将当时担任前敌总指挥的黄琪翔召唤回去,与此同时,他还在策划一些活动,随时准备解散教导团。戒严令很快颁布,张发奎派出好几支队伍,那些人昼夜不停地走街串巷,检查大家的户口,搜查可疑人员。

这一年的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了。众多教导团学员自发行动起来,他们枪毙掉了张发奎派过来的特务参谋长,控制住一批反动军官后,教导团学员参加了广州市内的战斗。

警卫团差不多是和教导团同时开始行动的,将一部分反动武装控制住之后,警卫团正式宣布起义。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由工人赤卫队第1联队和教导团第1营担任主力,反革命势力的坚固堡垒——公安局,很快就被拿下了。

广州起义军的战士们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大家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敌人的铁甲车展开激烈对抗,为了炸毁这些车辆,众多战士前仆后继,场面非常惨烈,也非常壮观,这大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斗争热情。

随后,按照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拿下公安局的办法,起义军战士们先后控制了邮政局、电报局和各个警察署,最后,国民党反动派的绝大多数党政机关,都被起义军攻克了。

起义的当天上午,广州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广州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府,它的成立意义十分深远。

接下来,广州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革命纲领,起义军从敌人手中缴获到了大量武器弹药,随后,这些武器全都分给了参加起义的人民群众。广州市内的妇女同志和青年学生迅速组织成立宣传队,另外一部分人参加到了运输武器、救护起义军伤员等工作中。

起义之前,广州城被反革命势力控制着,城内城外到处人心惶惶,起义结束后,大街小巷的墙上都贴着欢庆胜利的标语,城内到处插着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看上去非常漂亮。

通过这场起义,先前死气沉沉的广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革命的新广州。

广州起义的第二天,帝国主义很快出动军舰,向起义军部队展开攻击,他们一边派兵在城外集结,一边开炮轰炸广州市区。广州城内,那些反革命部队早就被起义军战士们打得屁滚尿流了,但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帮助下,他们又重新恢复,然后一起向起义军部队反扑过来。

最终,起义军部队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反革命势力包围起来,起义军战士们虽然一直在和敌人浴血奋战,但失败的局面已经难以挽回。敌人的兵力远在起义军之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士们非常被动。

和敌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后,出于保存革命力量的目的,起义军部队最终决定撤出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这场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也并非毫无意义。这次起义,是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当地农民、工人和进步青年团结起来,向反革命势力的一次大胆挑战和主动出击。

在起义进行过程中,众多革命群众身上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决心,这标志着,人民群众的内在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再也不会默默忍受反革命势力的剥削和压迫了。

一次起义的失败又能代表什么呢?只要条件成熟,这些革命群众和起义军战士就会吸取经验教训,再次发动起义,再次开展革命斗争,直到取得胜利。

毛泽东说叶剑英遇到大事不糊涂,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建国后,叶剑英元帅就是最早站出来,支持广东办特区的人。

那个时候,「逃港潮」的问题汇报到中央后,很快有人提出,要动用强硬的手段进行打击,叶剑英是第一个站出来否定这种想法的。关于「逃港潮」,叶剑英听说,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是逃不过去的,一些人最后就会淹死在深圳河里。

每次听到这种消息,叶剑英都非常难过,他曾经说道:「因为生活实在太贫穷了,这些人才会想要逃到香港去,我们必须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抓,也不能杀!」

叶剑英是广东人,不久后有一次,他向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说道:「同志啊,我的家乡现在这么穷,你有什么办法吗?帮家乡改一改面貌,你要多想一些方法才行啊!」

1980年四五月间,经过讨论研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最终通过了【特区条例】,随后,该条例送往全国人大进行审批。

得知这一消息后,叶剑英马上坐不住了,几天后,他激动地前往深圳视察工作。因为这次视察,叶剑英最终成了第一位到特区考察工作的中央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