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俄乌冲突,一切豁然开朗

2024-04-17历史

审视今日之世界,我们仿佛置身于一段历史的回响之中。回望百年前的1920年,那个时代又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到1918年的大流感肆虐,再到1921年的苏俄大饥荒,这些战争、瘟疫与饥荒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周期性幽灵,不断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反复上演。

尽管历史在不断地演进,但某些惊人的相似性却时常浮现。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类记忆中那些深刻而痛苦的体验。这些经历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它们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种传承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然而现实却往往并不如人所愿,残酷的真相常常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历史的教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现实的困惑时,倾向于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这被称为「以史为鉴」。相较之下,西方人的历史观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历史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未真正从历史中吸取过教训。这种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对待历史方面的独特之处,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在当前的情境中,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准确界定俄乌冲突的性质。对于这场冲突,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从迅速的闪电战到长期的持久战,从颠覆全球秩序到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泥潭,各种解读层出不穷,而且各种观点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今天,我们将尝试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线索,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的参考方向。

【换个角度看问题】

全球对于乌克兰的冲突战场目前存在两大观点:一派认为乌克兰终将败北,另一派则坚信俄罗斯将陷入困境。这两种观点都能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找到支撑。然而,随着战斗的深入,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整个局势如同一团迷雾,难以看清。只有在战斗彻底结束后,我们才能对整个局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以战术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我们只会陷入更加深重的迷雾之中。至于俄罗斯的最终战略意图,这无疑是最高级别的机密,无人能揭示其真相。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国际大环境,去探寻那些公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再与历史上的事件进行比对分析,或许能在这混沌之中找到一丝光明,揭示出其中的真相。

首先,让我们深入剖析当前的国际局势与战略态势,明确其具体状况;随后,我们将回溯历史,探寻过去是否存在相似的情境或先例。

从二战结束至今,全球格局大致呈现为三大势力的均衡态势。一方面,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构成了一个阵营;另一方面,苏联领导的盟友国家组成了另一个阵营;而我们则自视为第三股力量,与那些既未与美国也未与苏联结盟的国家站在一起。这种三方对峙的局面,构成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基本框架。

在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变革,形成了当前的中美两强并立的局面,而俄罗斯的影响力已明显减弱。历史在这一刻似乎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美国的真实意图与其公开言论背道而驰,他们正在推行新的冷战策略,迫使其他国家作出选择并站在他们的一边。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其他国家仍然持观望态度,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美国正利用美元加息和紧缩的金融策略,意图迫使摇摆不定的欧洲,这个其最大的心腹之患,与美国保持一致立场。然而,这种站队并非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表态,而是需要在实际行动上,尤其是在经济利益上,做出明确的抉择。

美国运用金融策略,巧妙地影响欧洲的经济决策。在加息周期的初期,美国挑起冲突,引导资金回流;而在加息周期的后期,美国则引发金融危机,刺破资产泡沫。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美元资本有机会抄底,掌握欧洲的核心资产,进而掌握话语权和控制力。一旦美国成功掌控了欧洲的核心资产,欧洲的经济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左右,难以再自主决策。

观察目前的局势,除非欧洲突然涌现出杰出的领导者,否则这一过程似乎难以逆转。此刻,历史似乎再次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呈现出两国强大、一国较弱的格局。目前,中美两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美国的力量更为强大,而中国则稍显薄弱。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国力上相对较弱,但它却成为了这一局势中的关键角色。

至关重要的是,它所站立的立场将可能决定历史的走向,从而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

这一幕与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颇为相似。那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财政赤字急剧攀升,过量发行美元,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随后,石油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国内通胀问题严重,整个国家仿佛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苏联却从石油危机引发的油价飙升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国家实力迅速增强。

在那个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力量对比呈现出苏联较为强大而美国稍显弱小的态势。我们与美苏之间的国力差距,或许与现今俄罗斯与中美之间的差距相当。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智慧。1972年,我们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这一行动在历史的天平上为美国增加了一份重要的砝码。

在此进程中,我们主动调整并重塑着全球战略架构的平衡状态,这种举重若轻的策略智慧,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乒乓外交时期的有意识引导。自此以后,整个局势的发展脉络基本上遵循了这一策略方向。

在1979年元旦,当苏联正值其鼎盛时期,中美关系得以建立,这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大转变。然而,同年年底,苏联却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此时,苏联气势如虹,让美国不敢轻易挑衅。而我们则通过巧妙的策略,从简单的力量运用发展到更加高效的借力打力。

【战争的艺术】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三线建设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它历时十余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三线建设的背后,源于美苏两国对我国实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这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将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面对外部的压力,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隐忍,并努力研发自己的核武器,以此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1964年,我们成功进行了首次原子弹试验,而在1967年,又成功试爆了首颗氢弹。这两项重要成就标志着我们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为保卫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使得我们有能力直面来自美苏等国的潜在威胁。随后,1969年珍宝岛战役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中苏关系的紧张。苏联在冲突中受挫,此后便在我们北方边境陈兵百万,给我们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全面的经济建设变得尤为困难,因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前提在于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若这种环境时刻面临被打破的风险,那么人们又怎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建设之中呢?

到了70年代末,我们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全力投入市场经济建设。然而,就在此时,新的挑战又浮现出来。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在1975年全面撤出越南,使得越南手握大量美国遗留以及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一时间,越南声称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意图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新的战争威胁使得我们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

1978年,苏联与越南缔结了苏越友好条约,允许苏联在越南驻军。借助苏联的支持,越南进而入侵了柬埔寨。此后,越南的野心不断膨胀,竟敢挑战其长期的盟友——中国。在这种复杂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如何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和应对策略,无疑是对战略智慧和战争艺术的巨大考验。

之后的历史发展众所周知,我们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推进至谅山。谅山距离越南的首都河内仅130余公里,历史上常有「得谅山者得越南」的说法,因为一旦越过谅山,前方将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再无险要可守。然而,我们并未因此而盲目冒进,反而在抵达此地后选择了主动撤退,并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

针对这一自卫反击战的战略意义何在呢?其中最为突出的作用便是对苏联的一次试探。当时的苏联气势汹汹,北方边境上集结了庞大的百万大军,声称随时可能南下,与越南的军队会合。在这种剑拔弩张的背景下,我们怎能安心地进行生产活动呢?因此,这场自卫反击战在战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对苏联的意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稳定生产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这场战斗,苏联变得异常谨慎,不敢轻举妄动。原本,越南以为有苏联的支持可以无所畏惧,但却被这场战斗打回了原形,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苏联、中国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苏联不断向越南提供援助,却不敢直接参与战斗。这一行为在国际社会上让人看出,苏联实际上只是外表强大,内心却虚弱。紧接着,美国在阿富汗大量武装游击队,接下来的十年里,苏联在越南和阿富汗都陷入了困境,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陷入了泥潭。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战争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集结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动迅速且有力的打击,从而取得关键性的胜利。随后,运用少量兵力牵制敌方,使其战略资源逐渐耗尽。这一切的基础源于双方之间的绝对实力差距,这种差距为战争中的主动选择提供了可能。

至此,很明显地,许多人已经观察到,无论是从战略布局的角度,还是从战争本身的层面来看,都展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

【历史的坐标】

如果我们观察俄罗斯在发动战争之前的战略格局和历史背景,并将苏美中和现在的美中俄在战略态势上的位置进行互换,那么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历史关系的相似性。事实上,中越之间的历史关系与俄乌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换句话说,通过改变两个国家的历史角色和地位,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这种比较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加深我们对国际关系复杂性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尽管具体的国家和事件有所不同,但某些国际关系的动态和趋势在历史上具有惊人的重复性。

在冷战时期,苏联以其强大的实力背景支持越南,对实力较弱的中国进行了挑衅。然而,历史变迁,现在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支持乌克兰,对相对较弱小的俄罗斯进行挑衅。尽管背后挑事的美国和苏联在历史上有过不少激烈的言辞和行动,但它们都明白硬碰硬的后果,因此不敢轻易下手。至于嘴巴上已经把对手消灭的说法,这无疑是夸大其词,因为真正的战争并不是通过言语就能解决的。

在战略上,我们决定主动调整全球平衡和格局,通过最后的反击,为经济建设打开了发展的战略空间。现在,俄罗斯能否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开辟自己的发展战略空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场战争对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全球金融体系和背后的战略格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我们当年的策略结合了迅速进攻与持久消耗。迅速进攻在战术层面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持久消耗则大量削弱了苏联的资源援助,并在南部战线牵制了苏联的力量。至于现今俄罗斯的战略与战术是如何协同作战的,目前尚难以明确判断。

客观地讲,俄罗斯的战争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但从战略角度看,它确实对美国造成了制约。至于未来的资源消耗情况,目前尚难以判断。这与当年苏联在国际上遭遇的信誉危机极为相似,如今美国也正面临类似的困境。尽管美国仍在试图用言辞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其他国家对其的质疑已经深入人心,无法掩饰。

尽管苏联当年未直接参与越南战争,却迅速在阿富汗投入了新的军事行动,此举被视为其国运的转折点。同样地,当前美国正竭力防止自身陷入新的冲突。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无法抗拒和身不由己的因素,让人不禁思考,未来是否会有力量将美国引向新的战争之路。

这个答案,或许只有日本民众才能真正领会。尽管世界上有很多人对美国抱有不满,但真正怀有敌意,希望美国衰败的,或许唯独日本。按照美日安保条约的规定,美国有责任保卫日本的安全。这意味着,只要日本采取冒险行动,美国很可能被卷入其中,陷入困境。

尽管这些看似是历史的偶然事件,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往往成为推动历史趋势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事实上,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它们是历史进程中的常态,而不是例外。这些意外不断地涌现,就是为了促使战略格局迅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就乌克兰战争而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俄罗斯可能会利用这场战争,重新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圣彼得堡和克里米亚,这两个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其向欧洲开放的重要门户。自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里,俄罗斯努力融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虽然表现得十分谦卑,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因此,乌克兰战争或许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其重新评估其对外战略,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美国正计划重构供应链和经济体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并未被纳入其中,这令俄罗斯倍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求新的机遇。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一个向东方进行改革与开放的重要契机。而这场战争,或许正是俄罗斯展示其决心的标志。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西方国家并未给予俄罗斯再次崛起的机会。然而,如果欧亚大陆能够重新实现互联互通,无论俄罗斯能否实现伟大复兴,未来二十年,其发展前景都将比过去二十年更加广阔和美好。

【最后】

深圳,作为当年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其起点之重要不言而喻。它与西方世界的联系,犹如一条河流的两侧,一岸是中国,一岸是西方的窗口。四十年的光阴见证了深圳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验证了这一战略选择的正确性。如今,俄罗斯以及整个中亚地区,正站在类似的历史节点上,等待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可以预见,未来的黑龙江黑河、绥芬河,内蒙古的满洲里,以及新疆的霍尔果斯,这些与俄罗斯和中亚接壤的边境城市,都有可能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城市或许将再次迎来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