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越发佩服毛主席,他当年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2023-12-10历史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越发佩服毛主席,他当年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随着乌克兰危机步入第二个年头,特殊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将俄罗斯和西方阵营卷入激烈的博弈之中。

这场冲突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争夺乌克兰国土,更成为代表着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一场复杂较量。尽管俄罗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取得了一些进展,成功掌控了乌克兰相当规模的领土,但面对西方的坚定支持,俄罗斯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泥潭。

在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紧张形势下,回溯至1957年,毛主席曾向苏联提出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建议,这些建议的影响可能早已超越了时光的束缚。

赫鲁晓夫的背水一战

1956年的秋天,波兰大地上弥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紧张气氛,仿佛风云骤变的预兆正悄然逼近。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动荡,宛如暗流涌动,暗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深刻变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唆下,波兰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民们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抗浪潮,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推向了未知的境地。

这场农民暴动不仅让苏联领导人感到措手不及,也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引起了不安的观望。社会主义大哥的形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各地都在密切关注,期待着看到这位老大哥如何在这场内外交困的危机中应对。

尽管苏联通过强硬手段试图震慑波兰,但在波兰老百姓坚定的抗议游行中,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最终被迫撤退。

紧随波兰的惊涛骇浪后,匈牙利成为社会主义风暴的又一焦点。大规模冲突和流血事件将人民对纳吉政府的反抗推向了巅峰。苏联为了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不得不通过军事手段来平息动荡。然而,这场镇压并没有挽回老大哥在全球的地位。

很快,各国对赫鲁晓夫和苏联的不满如潮水般涌现,暴动再次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爆发。

冷战格局下,苏联与美国的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时,西方集团以美国为首,借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反苏联反共产」的运动。这场运动导致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党员纷纷退出党派,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动荡的时刻面临了空前的考验。

在苏联陷入国际困境的时刻,赫鲁晓夫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阵营中崛起的一股力量——中国。尽管新中国的实力相对薄弱,但在国共内战中的胜利和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国和「联合国军」的巨大打击,使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傲然崭露头角。

希望借助中国的坚实后盾来应对国际上的巨大压力,赫鲁晓夫毫不在乎国内可能产生的反对声音,勇敢地决定与中国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为了深化合作,他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旨在共同推动导弹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1957年11月,苏联向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出了邀请,共同参加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这一邀请仿佛是一场政治舞台上的邀约,意味着在社会主义阵营内,联合抵御外部压力的时刻已经到来。中国与苏联的紧密合作成为一场全球政治的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不安。

游泳池间的对话


毛主席再次踏足苏联,这一次的访问并非仅仅是为了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更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定义社会主义盟友之间的平等关系。

回首第一次访苏,斯大林的冷淡和拖延让谈判场面充满了尴尬,毛主席坚持着平等的原则,但却不得不在国际媒体的压力下,通过签署新条约来结束这场曲折的交涉。传言斯大林或许会通过「软禁」毛主席来控制新中国的消息成为了最后的妥协的推动力。

这次访苏,毛主席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功过三七开」,这一表态既承认了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功绩,也毫不回避指出他在中国革命中所犯的巨大过错。

赫鲁晓夫在毛主席的时代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1954年访问中国后,他于1957年再度亲自到机场迎接毛主席,展现了对中苏友好的重视。这一次,两位领导人在一片浴巾披肩的宁静游泳池边展开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成为两国领导人坦诚交流的平台。

毛主席在对赫鲁晓夫表达对帝国主义的深刻看法时,提出了「纸老虎」的理念,认为帝国主义并非强大而可怕,而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弱的纸老虎,不值一惊。毛主席坚信,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对比中,社会主义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其坚定的信仰让赫鲁晓夫感到意外。

对于赫鲁晓夫而言,毛主席的「纸老虎」理念可能有些出乎意料,尤其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他感到非常危险。在他的观念中,毛主席对西方的轻视可能会导致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冲突,可能会让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政治的大棋盘上陷入风险之中。


赫鲁晓夫试图向毛主席解释,以导弹来解决战争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毛主席显然对这种「武器可以决定胜负」的理念并不接受。

在他看来,军事力量背后的真正力量在于信仰和坚定的意志,而导弹只是手段之一。在离开中国时,赫鲁晓夫甚至向身边的人表示,与中国的冲突难以避免,而毛主席在泳池旁的接见更让他感到被轻视。

尽管赫鲁晓夫因为自尊心强烈,曾将毛主席的幽默误解为轻视,但为了拉拢中国,他在上台后已经不得不顾及更多。在1954到1957这三年里,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物资、人力、技术援助,甚至包括原子弹的研发。这是一场政治上的赌局,赫鲁晓夫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来稳定两国的关系。

作为回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愈发密切,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榜样。赫鲁晓夫原计划安排200万人在路旁欢迎,但毛主席拒绝,认为太过隆重不妥。最终,赫鲁晓夫改为红毯铺地,亲自带领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机场迎接。

平和应对

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交谈中,毛主席再次强调「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纸老虎」的信念,这一理念在与会领导人中得到广泛认同。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毛主席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应以苏联为首,认为只有苏联才是有着40年经验的大国、老党。

毛主席分享了两次来苏联的不同感受,强调了他对民主的理解:「以前不像兄弟党,但是现在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大家提出来的意见,一次又一次地改动,这就是民主。」 毛主席的言辞引起了6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的共鸣,他们纷纷起立鼓掌,对毛主席的开放和民主态度表示高度赞赏。


在毛主席的努力下,包括波兰在内的12个国家签署了宣言书,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将团结一致。赫鲁晓夫对此表示满意,但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对赫鲁晓夫来说颇具挑战性的建议。

毛主席建议苏联在遭受资本主义国家进攻时不要立即还击,而是保护自己,保持冷静。这个建议让赫鲁晓夫感到疑惑,他不理解为什么在遭受攻击后不能立即还击。对于赫鲁晓夫来说,现代战争已经超越了过去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的人力、坦克和飞机的对抗,而是可以迅速决定胜负的远程热武器。

毛主席在向赫鲁晓夫提出的建议中展现了深刻的战略思考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他认为苏联在面对可能的敌袭时,应采取一路撤退的战术,将战线拉伸至乌拉尔山,坚持两三年后再进行更有优势的反击。这个战略建议体现了毛主席对战争的独到见解,强调保护资源和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赫鲁晓夫对这一战术有些无奈,他认为毛主席的战争观念可能有些过时,现代冲突更加依赖先进的武器技术。尽管双方对此存在争议,但并没有深入讨论。


毛主席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以其对持久战、游击战理念的深刻认识而闻名。在与苏联领导人的交流中,他展现了对战争本质的透彻分析,尤其是在建议苏联调整战线面积、拉伸作战纵深方面,符合游击战十六字方针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与毛主席当时的建议相比,俄乌冲突的发展似乎验证了毛主席的战略智慧。最初的预期是俄罗斯迅速占领基辅,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不同。虽然俄军迅速占领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但在多次进攻基辅后未能成功占领,阵线的拉长使得俄军伤亡急剧上升,后勤补给问题也暴露无遗。

乌克兰在得到西方国家的武装支持后发动了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一冲突由最初的短期战变成了长期的消耗战,与当初赫鲁晓夫想象中导弹乱飞、原子弹参战的情景背道而驰。

毛主席的预见


几十年前,毛主席的战略洞察早已超越时空,他对西方国家阴谋的深刻分析和对苏联作战弱点的揭示,似乎在当今的俄乌冲突中找到了回音。这场冲突实际上是俄罗斯与资本主义国家西方阵营之间的战争,而毛主席的思想再次显得尤为重要。

从另一角度看待这场冲突,它不仅仅是局限于乌克兰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同样也在对我国进行着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的思想变得更加珍贵,我们有必要从中汲取营养,以有效遏制、打击,甚至消灭这种霸权主义。

毛主席的智慧不仅仅表现在对苏联局势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独到见解。他的预见力使得他能够看清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并为未来的应对提供了指引。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我们可以从毛主席的战略智慧中找到应对当前威胁的策略。

毛主席的思想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我们应对国际关系中不断变化的力量的有力武器。这是一场思想的传承和战略的启示,让我们能够以更为明智的眼光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挑战,为国家的独立和和平作出更为明智的抉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