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还承载着历史记忆。在民国时,国民党为了表彰或纪念国军将领,会用他们的名字来给一些地方命名。
1、立煌县
安徽的金家寨,坐落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所在。
蒋介石曾组织了多次对鄂豫皖苏区的进攻,均以失败告终。1932年,蒋介石调遣30万大军,分兵三路第四次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
国民党军队和红军主力展开多次激战陷入困境后,蒋介石下令各纵队向金家寨发起强攻,并许下承诺:谁能率先攻克金家寨,就以谁的名字来命名该地。
卫立煌担任中路军第6纵队指挥官,他率领部队从山间小路翻越大别山北部,偷袭金家寨。红军与卫部交战后,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卫立煌乘虚占领了金家寨。
大喜的蒋介石没有食言,以金家寨为核心,从周围5个县划出55个保,设置了一个新的县,并命名为立煌县。
1947年刘邓大军攻克立煌县,参考过去的名称金家寨,更名为金寨县。
2、经扶县
除了金家寨,河南新集是鄂豫皖苏区的另一个军政中心。
1932年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由刘峙担任中路军指挥。
由于张国焘指挥失误,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为了加强对这里的统治,同样以新集为中心,从周围几个县划出区域设立了一个新的县。
为奖励刘峙,蒋介石以刘峙的字「经扶」来为之命名。
1947年刘邓大军攻克经扶县,将名字改为新县,一方面是沿用过去的「新集」之称,另一方面也寓意着这里的人民迎来了新生。
3、灵甫县
1947年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攻山东,华东野战军为寻找歼灭敌军的时机,将主力向后撤退并隐匿起来。
蒋介石和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误以为华东野战军已无力决战,遂下令各兵团大胆挺进。
74师的师长张灵甫刚愎自用,为抢夺头功,仗着74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甩开其他部队,孤军深入。
华东野战军当机立断,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将 74 师围困于蒙阴县东南的孟良崮地区。
历经激烈战斗,74 师被全部歼灭,张灵甫也被击毙。
为了缅怀自己的爱将,蒋介石将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然而,国民党军对山东的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个改名仅仅存在于纸面之上。
4、自忠县
1939年,日军侵占武汉后,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被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击退。
次年,日军调集众多部队,总计 11 万人,向主力驻扎在枣阳的第五战区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攻势。
张自忠担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和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他向蒋介石报告行动的多封电报被日军截获。
日军从电报中察觉张自忠部所在的位置为宜城,即刻集结了 2 个师团的兵力对 33 集团军实施包围。
在与日军的殊死激战中,张自忠将军英勇殉国,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中国军官。
1945年,为了纪念张自忠,国民党国民政府将宜城县更名为自忠县。
1949年宜城解放,更改回宜城县。
5、林森县
林森乃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长达二十年,1941年代表国民政府向日本宣战。
林森是福建闽县人,75岁时因车祸去世。为了纪念林森,国民政府将他的家乡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林森县恢复原名闽侯县。
小结
卫立煌、刘峙、张灵甫皆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将领,双手都沾满过革命烈士的鲜血,以他们姓名命名的地名自然不可能保留。
而张自忠将军是抵抗日军壮烈殉国的烈士,国共双方对其评价都很高,自忠县这个名字似乎可以保留。
但在1949年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毛主席做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等规定。
为纪念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经将江苏盐城更名为叶挺县,但在1949年后同样改回盐城。更不必说自忠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