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提出3个人接替他,最后毛主席是如何决定的?

2024-05-11历史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这句诗用来称赞我们的英雄——左权将军,是最合适不过的。

左权将军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毛主席曾这样赞美他:「左权是我军中少有的人才!」

但就是这样一位军事人才,在抗日战争中,却不幸牺牲。

他的牺牲,对于八路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听到左权牺牲的消息后,毛主席甚至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半天。

他十分难过,痛心不已,当主席走出屋子后,只见他桌子上添了一幅新的笔墨「国之忠魂」。

虽然,左权将军的牺牲对我军将领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但是部队不能群龙无首,尽管很悲伤,但是还是要有人去接替他的位置的。

而作为昔日左权最默契的搭档——彭德怀,向毛主席提供了三个人选,那么最终主席是怎么决定的呢?

一代名将——左权

「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这是左权在一封家书中所述,在抗日战争年代,多少人有家难回,他们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国家的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承受了太多太多。

这封家书是左权寄给叔父的,当时东北已经全面沦陷,华北也面临着危险,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他不能回家,但是当他得知自己的胞兄林哥病逝,他心中悲痛不已,于是便写了这封家书安慰家人。

左权将军年少时便离开家乡,参军作战,他的一生南征北战二十余年,时刻冲锋在战场第一线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部队中,无暇顾及家乡父老。

甚至,家里亲人去世的消息还是在一次跟随周恩来总理去与蒋介石谈判时,遇到的一位朋友告知的,无奈他没有时间回家,只能写下这封家书加以慰问。

从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浩然正气,「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一句更能体现出左权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真正的「舍小家保大家」。

不取得抗战的胜利,绝不回家,誓死与敌人奋斗到底。

「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坚决不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左权将军在寄往家中的信中如此写道,他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坚信抗战必胜,始终坚持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

尽管局势不利,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与敌人进行斗争,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真正体现了那句古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42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打得火热之际,日军派兵对太行山地区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大家都知道,日军在扫荡执行的「三光」政策,杀烧抢掠无恶不作,人们深受其害。

而在当月22日,日军又通过截获我军电台得知了总部的位置,当天晚上便派了重兵将我军总部进行团团包围。

为了掩护总部机关的撤退,左权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主动承担了断后的任务,他且战且退,不断与敌军浴血奋战,给总部机关的撤退争取多一分一秒的机会。

但是就在他正在战斗之际,一颗炮弹落到了他的身旁,直接击中了头部,最终不幸牺牲。

「他平时在生活上十分朴素,仍然保持着普通战士的本色。部队行军宿营,他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住的地方也非常简单,都是一般群众住的砖房子。」

这是当时作为左权将军的警卫员陈利财,在一篇回忆录中记载的左权生活中朴素的样子。

在当时,年仅三十多岁的左权就早已成为前线指挥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了,但是从陈利财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左权没有一点领导人的架子,时刻不忘自己作为革命战士的初心,与普通战士并无二样。

左权的牺牲使我军领导人物都很悲痛

「同志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为左副参谋长报仇!」

「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彭德怀在【左权同志碑铭】中如此写道,他与左权关系最为要好,心中更是伤痛不已。

毛泽东主席对于左权的不幸牺牲更是十分难过,上文中提到过当他得知左权牺牲的噩耗后,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半天的时间。

毛主席在平日经常称赞左权,大家都知道主席的「枪杆子」和「笔杆子」的理论,而左权被主席称为是两个「杆子」都具备的人,称他为我军少有的军事天才。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同志为左权同志亲手写的挽联,他对左权的印象也是相当地好,甚至他还参加了左权与妻子刘志兰的婚礼。

所以当他得知左权同志牺牲的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能相信,在他的印象中,左权是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人物,怎么可能轻易地就牺牲了呢?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生,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这是左权将军母亲请人代笔,为儿子写下的祭文,失去儿子的痛苦,无异于是世间最为悲伤的了,但是左权将军的母亲并没有怪罪儿子没能尽孝,反而对儿子奋勇杀敌而英勇牺牲的壮举感到自豪,得子如此,深感骄傲。

左权同志的葬礼举办得十分隆重,众多当时军队领导以及地方的政府官员,全都自发地前来送左权同志的最后一程。

葬礼当天人们悲痛不已,心中悲伤之情难以表达。

但是八路军的战士们全都记住了彭德怀说的那句「化悲伤为力量」,现在还不是他们悲伤难过的时候,只有将日寇彻底逐出中华大地,才是对左权最好的慰藉。

左权牺牲后,彭总提出三个人选,接替他的位置

如果说在当时谁与左权在工作上配合最为默契,生活中最投脾气的,那么当数我们的彭德怀老总了。

彭德怀与长左权经常共商大事,甚至在当时,除了重大决定的宣布需要彭总出面以外,其他的全部权力都交给了左权这位副参谋长,可以说左权是彭德怀最得力的助手了。

在左权葬礼的当天,彭德怀不禁悲伤,这时的彭总丝毫没有那个叱咤风云、征战沙场的样子,他在此刻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了,面对着左权的妻子和女儿,他心中的痛苦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左权与彭德怀在生活中是通家之好,左权的妻子刘志兰就是彭德怀夫妇介绍的,而左权女儿的名字「左太北」也是彭总亲自给取的,对于这个名字左权也是喜爱得不得了,可是如今英雄已去,只留下了刘志兰带着女儿孤苦伶仃的生活着,对此彭总心中怎能不痛。

「如果十字岭战斗我是那个负责断后的人就好了,这样左权就不会牺牲了!」

这是彭总亲口说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与左权的关系是有多么地要好,在二人之间不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更多的是兄弟之情、家人之情。

彭总忍痛向主席提出人选

虽然彭总心里十分难过,但是抗日战争还在继续,部队还需要有人去带领,于是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毛主席提出了三个人选,他认为可以接替左权位置的人选,他们分别是:叶剑英、林彪和滕代远。

文韬武略齐备——叶剑英

叶剑英在当时担任的是军委参谋长的职务,他统筹全军与日军展开战斗,是个大将之才。

与此同时,他同时抓着军事工作、统战工作以及外事工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十分善于分析局势,对战场的分析和战机的把握也是非常准确,让叶剑英来代替左权的位置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能征善战——林彪

林彪,林总,可是一位猛将,他就如同古代的「张飞」、「李逵」一般是战场上的一位悍将。

他指挥的战斗,可以说是胜绩居多,而且在他的带领下,手下的战士也是无比勇敢,英勇善战,个个都是敢打敢拼的好战士。

「儒将」——滕代远

「代远同志对平江起义帮助不小,是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军队中建立政治工作、建立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都起了积极作用」。

这是彭总对滕代远的评价,从中也能看出这也是一个可大用之人才,滕代远曾与彭总共事过,在昔日红5军刚刚成立之时,二人分别担任军长和党代表的职务,所以两人可以说是早就相识了,是老战友了。

此时的滕代远,担任的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主抓政治工作,所以被其他同志亲切地称之为「儒将」。

毛主席的选择

面对彭德怀提出的这三个人选,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滕代远去接替左权的副参谋长位置,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

「叶剑英时任军委参谋长,对整体抗战形势掌握得透彻,军委离不开他,如派他去,新来的军委参谋长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不利于军委做决策。」

这是毛主席给予叶剑英的评价,而且不光是他,连朱德总指挥也曾这样说过:

「我们队伍里这样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林总虽然合适,但他刚从苏联回来,看上去是枪伤已经治好了,可身体还是很虚弱,八路军总部一直在前线作战,条件十分艰苦,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

毛主席认为林彪的伤还没养好,如果匆忙的去担任副参谋长,对于他的身体来说是一种负担,是很不利于他休养身体的,所以林彪也不适合去接替左权的位置。

综上所述,叶剑英和林彪都不适合去接替左权的位置,那么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滕代远的身上。

……

滕代远早年就参加了革命的队伍当中,他不仅军事才能十分出色,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开展得也是非常优秀,是属于军政双优的人物了。

面对着临危受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转交自己的工作,前往彭德怀的驻地,积极上任。

随之出色地开展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与彭德怀的工作配合得也是很密切。

诸如左权将军这样的抗日名将层出不穷,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辈奋不顾身地投身革命事业,才有了新中国成立的今天。

他们不畏牺牲,奋勇杀敌,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英雄人物永不落幕。

参考文献:

1.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将军纪念碑碑文敬读

2我心中的英雄——左权将军——王浣儿

3. 品读左权将军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孟红

4.回忆老首长左权将军——陈利财 口述 唐荣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