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轰轰烈烈,为何贺龙却「销声匿迹」,授衔时仍成十大元帅

2024-07-23历史

我国开国元帅里,有六位参加了南昌起义:朱老总,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老总,陈老总,聂荣臻元帅。

在开国大将里,有陈赓大将,粟裕大将,其中许光达大将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因为等许光达大将到达南昌之后,起义大部队已经撤离了,但是许光达大将和几个战友一起,赶上了撤离的起义部队,参加之后的战斗。

元帅中的几位,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都大放异彩,朱老总更是在长期坐镇后方时亲临前线,教聂荣臻元帅打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但是 当年在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的贺龙贺老总,却有些名声不显,好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上过前线。

这是为什么呢?贺老总去哪里了?他在解放战争中担负了怎么样的任务呢?

战略视野开阔 战术指挥稍逊

在开国元帅中,几个辈分比较高的元帅都曾经有过当旧军官的军阀时期,第一元帅朱老总1922年之前曾经是滇军的中将旅长;刘伯承元帅是川中名将,还和朱老总交过手,192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彭老总1928年是湘军第一团团长,贺老总1927年官至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这几个老帅无一不是能征善战之辈,不过相较之下, 贺老总在其中虽然战略视野不逊色于其他几位元帅,但是在具体的指挥作战上却稍有不足。

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此时解放战争还没有正式爆发,国共双方还处于军事摩擦阶段,都在试探对方到底有几斤几两,好给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在北方,中共中央想攻克大同,将晋绥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连在一起,而国民党想打下张家口,切断晋绥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的联系,担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和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坐镇指挥了这次作战。

在他们面前的是国民党名将,坐镇平津的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守城将军傅作义。

聂荣臻元帅是长于战略运营,短于战役指挥,两个人在傅作义面前吃了一个败仗,张家口失守。

当然吃了败仗的原因是综合的,当时的解放军既缺乏攻坚武器也缺乏攻坚经验,贺老总和聂荣臻两位元帅双头指挥未当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在战役中率先攻打大同的战术决策,却是整体战役失败的一个关键,攻打大同的失利,使攻城战变成了拉锯战,1946年9月,傅作义又在防守大同的同时派出了3万人进攻集宁。

虽然本身就打算包围大同围点打援,但是在傅作义的优势兵力下,晋察冀解放军和晋绥解放军处于战役劣势地位。

9月13日,我军撤出了集宁,第二天不再包围大同。大同集宁战役的失败,也间接导致了晋察冀首府张家口的失守,晋察冀和晋绥两个解放区不仅没有连成一片,还被傅作义切断了联系点。

其实在贺老总在红2军团南征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不长于战役指挥和士兵操练的问题了,虽然这其中有邓中夏强硬要求盲动战略导致整个红二军团都打得很惨的原因,但是贺老总指挥两万部队在面对湘军主力19师的时候损兵折将,最后部队集合连一万人可能都没有。

后来贺老总选择在洪湖湘鄂西中心区周围,建立湘鄂边、房县根据地,布置卫星苏区,可以看出贺老总的战略布局视野还是比较开阔和准确的。

但是在退出洪湖中心区之后,贺老总和国民党第10军徐源泉、湘西土著武装陈渠珍这些部队打了一年半,都没有打出什么优势,一直处于劣势状态。

直到萧克带领红六军团和贺老总合流之后,贺老总才扭转了局势,同时也发现了部队中的问题。萧克发现贺老总手下的各师师长身边只有一个参谋长和两个文书,打仗也不讲战术不做方案,普通战士也缺乏军事训练,基本的战术动作水平都很差劲。

作为军事主官的贺老总对于这样的问题自然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为将者,要靠战绩战功说话,要么得像聂荣臻元帅和李克农上将一样,一个是长于建设,一个在特殊战线劳苦功高。那么贺老总战术指挥和战绩都差点,他的长处除了战略视野开阔之外,还有什么呢?

红二方面军的主心骨 金字招牌「撒豆成兵」

贺老总的核心能力其实跟聂荣臻元帅相似但是又不同,聂荣臻元帅擅长运营搞建设,贺老总却是能拉队伍招兵,会「爆兵」。

南昌起义之后的军事行动失败,几位领导人分散突围,贺龙去了上海见到了周总理。当时周总理想让贺老总在上海休整之后,去苏联学习,再回国领导革命, 但是贺老总想了想自己的长处,对周总理说:我还是回湘西地区拉队伍吧。

贺老总少年时期就在家乡出了名,功夫了得,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富家恶少。而且虽然贺老总家中确实贫苦,但是贺氏一脉在湘西却是大族,跟解放前遍布全国的哥老会渊源很深,贺老总作为贺氏一脉在当时名望最高的族人,在湘西十分具有号召力。

贺老总说: 「湘西、云贵、川渝的地形和人情,我都了解。特别是湘西,我还是回去组建红军吧,那边想拉队伍是没问题的。」

周总理思考了几天,最终还是同意了贺老总回湘鄂边,并且给贺老总配了一套领导班子,湘鄂边前委书记周逸群、卢冬生、李良耀等等。

回到湘西的贺老总在1928年初不费吹灰之力就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其中一千多人的核心武装就是自己的贺氏一脉的姐姐贺英掌管的哥老会武装。

而且贺老总除了能拉队伍之外,他自己身上的豪侠气质也特别能够凝聚人心,手下的兵都特别信服贺老总,是一个「乔峰」式的人物。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曾经写道:「贺龙可以到全国任何一个村庄,向哥老会亮出自己的身份,然后拉起一支武装来,甚至几次将地方哥老会的武装力量,全部收编至红军麾下。」

在贺老总和周逸群等人路过常德澧州返回湘西的时候,国民党已经派出通缉令要抓他了。贺老总在一个客栈里吃饭,突然被三十多名国民党士兵拿着枪跑了进来。贺老总站起身准备掏枪战斗,结果为首的国民党士兵认出来了贺龙,赶紧立正敬礼,并尴尬地对贺龙赔笑:「大帅,我们也是来搞点东西吃,没想到惊动到您了。」

贺老总跟哥老会渊源颇深,这些国民党士兵不敢惹,贺老总也做过澧州镇守使,使他们的老上司,这些国民党士兵也不愿意惹。

发现是老部下的贺老总也没有在乎刚才的事,对他们说道:「免了,我要住在这里,你们既然来了就在这给我站岗吧。」

结果这些国民党士兵就真的在贺老总住宿的客栈里乖乖站了一夜,第二天送走贺老总之后回到国民党部队,还报告说没有碰上贺老总。

南昌起义前,贺老总已经很明显的偏向了共产党,他手下的一些军官不愿意跟共产党闹革命,私底下开会想带部队投奔更强大的蒋介石,结果商量来商量去,发现没有一支部队可能会跟他们走。

当时担任二十军参谋长的陈图南叹了一口气: 「只要老板(指贺老总)在,把我们这些人全加上,又能拉走几个兵?」

在桑植暴动之后,贺老总陆续创建了湘鄂边、鄂西北、黔东、湘鄂川黔等几个根据地,一开始三千多人的队伍也发展到了将近三万人,组成了红二方面军,在长征路上,贺老总一路打一路招人,红二方面军也成为了唯一一支走过长征之后没有减员的队伍。

长征途中,许多红二方面军的战士冻死在了雪山上,饿死在长征路上,但是他们都坚定地跟随着红二方面军的指挥员贺老总,和他同生共死,不愿意离开。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来到了北方,担任了120师的师长,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不到一年时间就将120师的八千多人发展到了将近三万人。

1939年初贺老总又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刚刚建立的时候,只有东北军出身的吕正操手下的两个营, 贺龙到了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扩展到了两万一千多人 ,等冀中军区建立时,贺龙已经编成了十四个主力团。

为什么毛主席说贺老总是「撒豆成兵」?对比一下和晋绥地区相邻的晋察冀大家就清楚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称为根据地里的「模范区」,这一点聂荣臻元帅当然功不可没,但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华北同浦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是一片面积十分广大,人口众多的抗日根据地。

到1938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已经有七十余县一千两百万人口,部队的数量大约在十万左右。

而晋绥抗日根据地则是沿大青山一线,将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于晋西北合并而成的,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 到1940年2月下旬,还没有改名叫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才有二十三个完整县和三十四个县的部分地区,人口也才一百五十万。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陕甘宁边区西北门户的晋绥抗日根据地在地少人稀的情况下,也多次遭到日军的残酷打击,作为司令员的贺老总还能在短时间内就极大的扩编当地的抗日力量,怎么能不让毛主席赞扬一句:「撒豆成兵」呢?

党性坚定 坐镇后方

现在所长相信诸位看官应该就已经能够猜出来,解放战争开始之后,贺老总去了哪里了。

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失败,中共中央本着人尽其用的考虑, 就把两位负责全面指挥的司令员贺老总和聂荣臻调到了后方发挥自己的长处,不再位列战役指挥的第一梯队。

这算是贺老总在解放战争中不上前线的主观原因。

至于客观原因是,解放战争开始之后,贺老总开辟的晋绥解放区从前方变成了后方,我党和国民党作战的主要战场变成了东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东北的指挥官是林彪罗荣桓,华东的指挥官是陈毅和粟裕,中原则是刘伯承和小平同志。

西北战场贺老总本身可以争取,但是由于大同集宁表现不佳,而且在胡宗南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攻延安的时候,贺老总还在晋绥前线,陕北当时需要一个统一指挥,中共中央考虑之后,选择了在陕甘宁边区的彭老总接替了贺老总的位置,指挥西北战场。

贺老总则奉中共中央的命令协助彭老总组织指挥西北战场,并在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主持财政工作。

彭老总指挥的部队有绝大部分都是贺老总带出来的。

面对党让自己移交军权的决策,贺老总坚决服从,从南昌起义开始,贺老总就是一个党性非常坚定的人了,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贺老总服从组织安排交出兵权。贺老总常说:「我领的兵,如果离开了我贺龙就指挥不动,那是我贺龙有问题!」

在后方的贺老总为了支援彭老总在前线的战斗,想办法在后方建兵工厂,建技术学校,建医院,招募兵员,到1948年底,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军区加一起一共有十四座兵工厂,年产子弹十五万发,一百万枚手榴弹,七万多发迫击炮弹,四千多发山炮炮弹,二十多万吨炸药,这些军备不仅支撑了陕北彭老总对胡宗南的作战,还对全国初期的解放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北野战军在贺老总在后方的那几年,从一开始的两万人发展到了二十二万人,可以说彭老总能够 有足够的兵力 解放大西北,绝大部分都是贺老总的功劳。

解放战争形式明朗之后,建国前夕,贺老总又一次得到机会带领兵团上一线,南下解放了四川,做了西南军区司令员,在成都坐镇川渝。

当时部队里有很多北方的战士和干部,适应不了四川的气候,想回北方去,军心浮动。有些政工干部做工作没做到位,反而加剧了战士们想要回北方的念头。

贺老总一听,说知识分子办事就是麻烦。

贺老总首先把司令部直属的部队集合了起来,开了一次大会。

在大会上贺老总说: 「我们这些南方战士,在你们北方吃了八九十年小米,现在换你们这些北方战士,来吃几年南方大米,有什么关系!驻扎在四川,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谁不想完成任务?想当逃兵?」

这句话传开之后,十八兵团的北方战士们心思一转,觉得贺老总说的十分有道理,就安安分分地待在四川跟着贺老总坐镇川渝了。

贺老总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传奇色彩,有着豪侠风范的元帅,不过话说来,十大元帅开国将领革命烈士们,那个经历不传奇呢?他们在经年累月的斗争中所积攒的故事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只能从雪泥鸿爪中拾得一两丝,赞扬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