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5年毛主席为陈赓授衔,陈赓却不买账我的大将军是李聚奎给我的

2023-12-30历史

陈赓大将众所周知,而他的好友李聚奎却相对鲜为人知。实际上,李聚奎曾是打龙岗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挥官,当时他担任红军二十七团团长。

李聚奎毕生专心致志为党工作,他常说: 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外,别无所求。



陈赓的授衔实际上与李聚奎有直接关系。在授衔仪式上,陈赓并不认同毛主席授予他的军衔,反而表达: 我的大将军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04 年,李聚奎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 1926 年,他投身革命,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果断逐渐晋升为红军高级指挥官和高级将领,在两个红军师担任过师长。在长征期间,他率领红一师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被誉为红军的 先锋开路者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 1936 10 月,两万人组成的西路军开始行动,李聚奎担任第九军参谋长。到了 11 月上旬,西路军向甘肃河西走廊进发,连续取得了胜利。



然而,接着发生了 马家军 民团 疯狂的围追堵截。

李聚奎率领部队对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最终他们人寡力弱,西路军遭受失败。

1937 3 月,祁连山的北部地区寒冷异常,李聚奎率领着马家军在山脚下艰难行进。战斗失败的打击加上严寒的天气让士兵们情绪低落,即使李聚奎一直耐心地鼓励着他们,但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反应。

尽管他们成功逃脱了,但是马家军仍在不断地追踪他们。为了躲避这一追踪,同志们只能分头行动,现在李聚奎身边只有一个警卫。



夕阳西斜之时,李聚奎回忆起这段历程,心情复杂不已。自加入红军以来,他经历了无数战役,有胜利也有失败,但从未有过如此惨烈的时刻。

他望着夕阳,心中忽然灵光一现。尽管西路军失败了,但革命事业并未结束,党中央仍在坚定支持。此刻,他脑海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前去寻找党中央,联络红军。

为了躲避盘查,他找到一家老乡的住处,换上了一身衣服,拿了一根棍子,模样打扮成了一个乞丐。由于长途跋涉,警卫员的脚磨破了,他只得把他留在老乡家里照料,然后独自上路寻找红军。

李聚奎当时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为了避免让自己的物品落入敌人手中,他拆开了空枪,将红军奖章藏在了树洞里,然后把指南针藏进了皮袄。他希望能够依靠指南针找到党和红军。



一个人踏上充满危险和意外的旅途,对未来的挑战一无所知。他不断鼓励自己要坚持到最后一刻,重返党中央的怀抱。为确保安全,他白天躲藏在山沟和草丛中休息,只在夜幕降临时继续前行。

他独自一人赶路时,危险无处不在。那天,当他走进一群羊时,他远远看到滚滚的烟尘,便询问牧羊人这是否是骑兵的来临?牧羊人从他身上的行装就知道他不同凡响,毫不犹豫地告诉他那是马家军,让他快点离开。李聚奎意识到现在已经没有时间逃跑了,于是和牧羊人一起逃离,赶着羊群。

李聚奎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不畏艰险,踏过连绵起伏的山峦,跨越波涛汹涌的河流,历经生死考验,最终抵达了龙洞的镇原境内。



当晚,他在骡马店借宿时获悉红军二十八军团就在离他一百多里路的前方。得知这一消息后,李聚奎立刻振作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整夜他独自一人毅然出发,不辍地行进直至找到了王家洼子,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党。

李聚奎激动得泪流满面,经历了多少艰辛岁月,一路上饱受风霜雨夜之苦,行走千里四处乞讨,直至终于找到了红军,重获党中央的温暖怀抱。毛泽东后来见到这位老乡时,也深知他历经的坎坷艰辛,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地说道: 你是虽败犹荣啊!



李聚奎是一位有党性的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毫不犹豫地担任了党的 马前卒 ,成为共产党的一面明镜。

李聚奎在私下里也是一位讲义气、老实的人,因此与陈赓成为了朋友。

陈赓请求李聚奎帮忙办一件事情。

陈赓是党内著名的 开心果 ,也是少数敢在毛主席面前表现出胆量的人。

1947 3 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黄河两岸的晋陕交界地区成为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为保障党中央的安全并增援彭德华,中央调集陈赓率领的四纵部队回师陕北。



陈赓按时抵达中共中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热情接待。没想到正在兴头上的大家,陈赓突然冷不丁地说道: 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陈赓的一句话震惊了在场的人,周恩来以为他喝醉了,于是拿走了陈赓的酒杯,劝他停止饮酒。然而毛主席却将酒杯放在陈赓面前,并示意让他继续饮下去。

陈赓滔滔不绝地述说着他内心的想法,表示调他来实在有些浪费他的才华。尽管目前全国形势对我们有利,但他认为让四纵回师陕北,这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态势。



毛主席听到这番话后,毫不犹豫地拍了一下桌子,表示此次前来并非为了保护他本人。陈赓被毛主席的怒气吓得支支吾吾地回答: 我会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 然而在他话还未说完时,毛泽东却大笑着说道:

陈赓啊,陈赓,你说别人怕死,我讲了个笑话,就吓得你半死了!

此刻,所有在场的人都纷纷笑了起来,毛主席一边抽着烟,一边戳着陈赓的鼻尖说,自己也只是在开玩笑,你说的和中央想到一起了。直到这时,陈赓才意识到毛主席已经改变了计划。

陈赓在工作中十分细致认真,肩负重任且从不抱怨,对待事情也考虑得非常周全。然而,很多时候他也喜欢开玩笑捉弄别人。



1955 年晋升将军前夕,陈赓与老乡李聚奎相遇。两人谈起了即将到来的晋衔仪式,陈赓表示自己认为自己不够称职,因为他在红军任职期间并未担任过师长一职,因此希望李聚奎能够帮忙。他说:

老李啊,咱俩关系这么好,我有个请求要求你帮忙,如果徐立清找你谈话的话,就告诉他我曾经担任过师长,是接替了你的职位。

当时授予大将军衔的最低要求是在红军时期当过师长,因此他希望能得到帮助。李聚奎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他认为陈赓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军事人才,经历丰富,所以如果因为没有当过师长而未能被授予大将军衔,肯定会感到不满。因此,李聚奎也相信了陈赓的话。

数日后,徐立清与李聚奎进行了一次谈话。当被问及关于军衔授予的问题时,李聚奎主动表示: 陈赓是我师长的接替者。



徐立清摸不着头脑是因为李聚奎的一番话,他一直知道陈赓曾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红十二师师长,所以并未再多问,也没有把陈赓的话当回事。

陈赓并非为了 欺骗 李聚奎而担任过师长,但当他得知李聚奎真的代表他向徐立清传达了这样一句话时,也深感感动。

后来毛泽东在授勋时与陈赓见面,还开玩笑地对这位老部下说道:

你觉得和我一起干,比跟蒋介石干更有前途吗?我觉得蒋介石可没有能让你当上大将军的机会!

陈赓向毛主席敬了一个礼,然后不情愿地说: 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毛主席略感惊讶,而陈赓却神秘地表示: 主席,等待合适的机会,我会向您详细报告。

陈赓授衔后回到家,孩子们看着父亲一身军装就知道他今天去了授衔仪式。于是他们问: 爸爸,你今天授的是什么衔? 陈赓随口回答: 芝麻酱。 这个随口说出的玩笑话却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心中。

有一次,一群老朋友见到陈赓的儿子时,开始围着他开玩笑: 你知道你父亲是何等豪杰吗?


陈赓的儿子昂首挺胸,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大声说道: 芝麻酱! 童言无忌,老将们听到这句话都捧腹大笑,陈赓的儿子确实和他父亲一样幽默。

在这次晋升过程中,李聚奎对陈赓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陈赓由衷地感激老友。

李聚奎于 1955 年未获得任何军衔,直到 1958 年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聚奎被晋升为上将。

李聚奎在新中国成立后承担了重要职责,连续创建了三个单位,包括东北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和石油工业部。



1950 7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李聚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在朝鲜战场上,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取得前方的胜利,就必须保证后方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因此,他必须充分准备好为抗美援朝做出贡献。

为了争取时间,他在志愿军入朝之前就积极筹备备战物资,并着手培训后勤业务骨干。

1950 10 月,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东北地区成为志愿军后勤基地,承担着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援的重任。志愿军入朝之际,后勤机关迅速投入运转,面临着紧迫的时间、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困难。李聚奎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只能留在国内指挥部,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1951 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志愿军和 联合国军 交战。李聚奎深知后勤部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战争胜利,他亲自前往前线获取情报,并随后向彭德怀汇报。他建议建立志愿军后勤部和后方兵站配备高射炮,并设置防空哨。

彭德怀立即作出部署,随后同意了。毛主席在 1953 年还指示李聚奎要研究朝鲜战争中的后勤工作现状和经验,以实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正规化的目标。

为了推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并培养高级军事人才,中央军委于 1952 9 月成立了军队院校,任命李聚奎为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后勤学院迅速建立起来,并为我军的后勤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在 1958 年决定成立石油工业部,周恩来认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薄弱,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来开发油田。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周恩来选择了李聚奎。

李聚奎当时还在军队工作,但得知自己要转到一个新的专业工作时,心里丝毫没有底气。于是他找到周恩来,向他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而周恩来却给予了他鼓励:

学习是正常的,没有掌握就努力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任何技能都需要时间和努力来掌握。坚持努力吧,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李聚奎得到周恩来和毛主席的鼓舞,因而信心倍增,壮志凌云地着手在石油行业进行大规模开拓。



他不仅亲自参与架构设置和抽调干部,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成功挂起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的牌子。在李聚奎的领导下,我国的石油工业迅速蓬勃发展,并为国家石油工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聚奎在 1958 2 月再次面对着人生重要的选择。

李聚奎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夕接到薄一波的电话,听到他说: 中央有一个想法,你是否愿意和总后勤部政委余秋里进行岗位交换?你对此有何看法?

李聚奎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被安排对调,但他并没有询问原因,而是顺从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第二天在怀仁堂开会时,周恩来将李聚奎叫到一旁,并询问他的看法。



李聚奎已经在石油工业部工作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开创了新局面。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意外被调走了。

他心里没有任何抱怨,对周总理说: 中央决定了的事情我没意见,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上级怎么决定就怎么干。 周恩来听后,也告诉他必须带着余秋里才能离开。

李聚奎于 1958 3 月重返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一职。在他离开军队的 1955 年期间,并未受到军衔授予;然而,这次重返部队,他必须具备相应的军衔身份。

授予总干部何种军衔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原来的部下和继任者都被封为大将军,但这一头衔只有十人被授予。当人们准备向他灌输思想时,他却轻描淡写地说: 随便吧!



李聚奎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所做出的贡献不仅仅足以配得上上将的地位。然而,他毫不计较个人名利,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毛主席看到 1958 年的授衔名单时,也表示了同意,因为他知道李聚奎所做出的贡献不仅限于此。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建了三个单位,为这三个行业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局面。有人评论说: 李将军栽种了许多树,但未必都亲自摘取果实。

他每次工作变动都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党的决定,他清正廉洁,节操高尚,是党内的楷模,也应成为我们后代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