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马步芳独子:20岁当副军长,逃窜沙特,晚年,西北人还骂我们不?

2024-07-21历史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占地为王,拥兵自重,尤其以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为主,逐渐培植出一大批雄踞一方的势力。

这些势力中,在西北地区的马家最为凶悍霸道,对当地百姓的剥削压迫最重。而到了新的西北王马步芳这一代更是,他将「兵匪」二字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马步芳统治西北地区的那段时间,强征赋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并且通过贩卖鸦片获利无数。

马家在西北的半生所得黄金数不尽数,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马家将所获财宝尽数运到国外,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马步芳风流无度,但是半生只有一个独子,名为马继援。马继援深受其父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致力于和我党作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甚至放话要活捉彭德怀。

晚年不敢归国,为了弥补自己心中亏欠,曾在异国他乡为汶川捐款5000美元。然而最后还是难逃客死异乡的结局。

西北王独子,12岁就有了军衔

马继援出生于1921年,父亲是西北王马步芳。马步芳虽然风流无度,据说欺辱妇女不下5000人。但是或许是报应,马步芳一生只有马继援一个儿子。

对这个唯一的继承人,马步芳可是煞费苦心。从小金尊玉贵地养大,马步芳还着意培养独子的军事能力,以求将来能让马继援继承自己的军权。

但是马步芳可舍不得让马继援亲自上战场上靠命搏杀拼功名。当时蒋介石看中了马步芳手中的兵力,想要拉拢马步芳。

马步芳心想:「真是瞌睡了就有人给送枕头」。于是不久之后,马步芳直接向蒋介石申请给马继援一个军衔。

当时的马继援才12岁,根本就是个奶娃娃,蒋介石接到这个申请的时候十分无奈,但是迫于马步芳手中的兵力,蒋介石还是妥协了,象征性地给了马继援一个上校军衔。

自此以后,马继援的军队生涯更是一路顺利,13岁任连长,15岁任师级参谋,到了20岁,就已经是副军长了,马步芳不放心将儿子交给别人,就自己任军长,亲自带马继援。

事实上,马继援并不是单纯拥有军衔而毫无实力。马步芳自己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是十分上心,致力于将马继援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

马继援到了启蒙的年纪,马步芳亲自延请名师教授。当时为了马继援的学习,他可算是操碎了心,只要是为了马继援的学习,什么都可以去办。

到了初中,12岁的马继援被送进了回族促进会附设的第一中学念书,当时这个学校没有高中部。作为回民,马步芳不愿将儿子送进汉人学校,于是个人出资、请优秀的教师在附中开设了高中部。

不仅如此,为了培养马继援的军事才能,马步芳还亲自指示,在这学校的高中部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中就包括【步兵操典】等军事知识。

为了给马继援增加一个军校履历,马步芳还将马继援送到中央军校军训班呆了一段时间。从小在军营中长大的马继援,自身就带了一股军队习气。

背负了「青海马家」家族使命的马继援,总算是没有辜负马步芳的期望。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课程,马继援很快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

马继援和很多混吃混喝的军阀二代很不一样,他算是少有的拥有真才实干的军阀二代。马继援毕业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就顺利地进入了马步芳的警备司令部任职。

进入军队以后,他更是在马继援亲手调教下,将自己所学的西方军事理论,和西北军队固有的军队风格,很好地融会贯通,后来更是接过了82军的军事指挥权。

尤其是马继援后来从陆军大学毕业以后,他认识到马家军中有很多地方不适用于现代军事作战,更是大刀阔斧对82军进行改革。当时最突出的改革就是在82军增添了汽车兵连。

汽车兵连的设立极大地提高了军队运输物资的能力,解决了山地补给的问题。在当时除了胡宗南所率领的中央军外,82军是唯一一支使用汽车兵连运输物资的队伍。

另外,马继援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较强,马家军又一贯注重军队战斗力,是以马继援从马步芳手中继承过来的军队,虽然纪律要求不高,但是在当时马家军也是少有的精兵悍将。

在抗日战争中,得益于蒋介石的军备支持,马继援率领马家军在河南、山西等地重创日军,以至于后来很多日本部队,听说是马家军在附近,就灰溜溜地急忙撤离,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彭德怀痛打「二马」

不可否认,马继援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在对日的很多战役中,他所率领的军队鲜少有败绩。这也让他在青马备受信服,就算是当时很多跟随马步芳多年的老将对他也是赞不绝口。

但是等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他将自己的勇猛全部用到了对共产党队伍的作战中。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马继援手中曾三次落于下风,损失惨重。

1937年,马继援和西北野战军作战,马继援熟悉当地地形,又拥有强劲的骑兵部队,后来当时和马继援正面交锋的王震将军评价马继援「惯打英勇善射能战,行动迅速胆大」。

而后在子午岭战役和西府战役中,马继援又不断获得胜利,西府战役更是被彭德怀称为自己「人生三大败仗之一」。在那场战役中,新四军被马继援的骑兵消耗了5000人,最后被迫从安徽撤离。

马继援所率领的82军对我军产生很大困扰,手上沾满了西北野战军的鲜血。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军对马继援的部队,提起来就是咬牙切齿的痛恨。这也让马继援对自己的实力信心倍增。

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历史的进程远远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所能阻挡的。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腐败不断,在解放军的不断打击中,早已经破败不堪。

另一方面,西北地区民众对马继援家族的痛恨,也注定了青马的灭亡。

1949年7月成功攻下太原的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迅速投入了对西北作战的队伍中,当时在西北地区参与作战的第一野战军和地方武装高达40余万人。

彭德怀和毛主席达成共识,先对当时的「胡马联盟」中的胡宗南所在部队进行有效打击,再对马家发起攻势。一向胆小如鼠的胡宗南果然在经受一番攻击后,龟缩到汉中不肯出来了。

7月20日,彭德怀所率领的第一野战军正式开始「打马」作战。毛主席也深知在以往和马继援交手中,我军吃过不少亏,于是专门提醒彭德怀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行动。

怀着新仇旧恨,彭总司令带着第一野战军,直接冲溃了马鸿逵和马步芳的军队,一举拿下了甘肃和宁夏的咽喉,平凉地区。一时间士气大振,彭德怀也发现了「二马不和」的真相。

原来,当时马鸿逵和马步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都各怀鬼胎。马鸿逵把自己的嫡系部队放在了军队作战的后面,马步芳怕自己吃亏,告诉前线作战总指挥卢忠良「保存实力,退守宁夏」。

马忠良拿着「不行就撤」的命令,在遭遇了彭德怀的部队后,几乎没做任何抵抗就跑了。7月28日,在大雨中,我军作战十分艰难,但还是重创了马鸿逵的部队。

马步芳为首的军阀表面上和蒋介石的合作还在继续,实则他们早就做好逃跑国外的准备,根本无心继续和解放军战斗。在看到作战一再失败后,马步芳带着大量黄金逃跑了,令马继援固守兰州。

马继援叫嚣要活捉彭德怀

这场战役后,马继援代表马步芳坚守兰州,马鸿逵也退守宁夏不肯和彭德怀正面作战。这一次虽然没有达到围歼「二马」的目的,但是也彻底将「二马」之间的合作彻底击溃了。

而马继援接手军队后,对兰州的军事防御做了多重加固,兰州地势特殊,三面都是高山,易守难攻,马继援将在原来的军事基础上,又修建了密密麻麻的碉堡。

马继援看着修筑好的工事,不禁觉得信心倍增,他甚至放出豪言「大胜兰州,而后一举拿下西安,杀出潼关,抵定中原,占领全国,让马家军掌天下」。

马继援甚至叫嚣彭德怀是他的手下败将,这次他一定要「活捉彭德怀」。

而另一边,彭德怀总司令也在细心研究兰州的作战指挥图,为这场硬战做准备。

而当时全国对国民党军队压倒性的胜利,也让当时的战士们信心倍增,觉得马继援应该也和那些军队一样不堪一击,甚至产生了盲目自大的心理。

8月20日,当彭德怀总司令决定第一次攻打兰州的时候,很多团长非常自信地要求接任主攻任务,还保证要两钟头拿下兰州东关。

虽然彭德怀总司令一再告诫战士们不要轻敌,但很多人已经被之前的胜利暂时迷住了眼睛。但是经过一夜的战斗,我军损失惨重,而敌人的坚固堡垒竟然一个也没有被打下来。

彭德怀总司令急得直跳脚,同时,彭总司令也发现了马继援是要死守兰州了。毛泽东得知战况以后,也发觉了马继援的企图。

毛泽东主席认为马继援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对我军十分有利。因为之前野战一军最担心的不是和马继援正面相对,而是怕马继援带着大批军队撤退,后患无穷。

毛主席分析,马继援固守兰州,也就给了野战一军歼灭马家军的大好机会。于是在电报中,毛主席告诉彭德怀注意军队作战前的休息,力求每次打击都起到作用。

并且通知军队做好再三攻打兰州的准备,对军队的作战计划也重新做出部署。做好所有安排之后,毛主席和彭德怀也都开始心有成竹,稳操胜券了。

另一方面,马继援洋洋得意,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躺在兰州城中,做着前方战士活捉彭德怀的美梦。

25日凌晨,野战一军再次发起冲击,这一次战士们一举拿下了兰州东关,到了晚上,兰州就被彻底击溃了。马继援完全忘记之前发誓「要和兰州共存亡」的誓言,在兰州城破之前就急忙逃走了。

8月26日,被马家蹂躏多年的兰州宣布解放,百姓们欢呼庆祝,马家的「土皇帝」统治正式宣告结束。而马继援逃到重庆之后,被气急败坏的蒋介石撤了职,退居到了台北。

解放战争后,马步芳带着马继援跑到了沙特阿拉伯,终此一生,他们都没有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马继援晚年十分想念祖国,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懊悔不已。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还捐款5000美元,当红十字会问道他的名字和国籍时,深感羞愧的他报了个假名字,就赶紧离开了。

后来还是当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了核查清楚,再三询问,才得知他就是那个叫喊着活捉彭德怀的马继援。

马继援的父亲马步芳,作为曾经的西北王,最终沦落到客死异乡的结局,让马继援感慨非常。晚年的马继援也十分想回祖国,但是他深知家族在西北地区的恶行,不会受到原谅。

马继援曾想回乡看看,试探着问身边的人:「西北人还骂我们不?」可想而知当时的回答,马继援陷入到了无边的沉默和自省。

后来马继援想要通过一些捐款缓解良心的不安。但是善恶终有报,他对解放军的恶行仍然没有办法弥补。直到最后,马继援只能和他父亲一样客死异乡,不能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