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的高人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的人又是谁?

2024-01-22历史

1948年底,淮海战役初期,蒋介石眼见国民党败局已定,开始为自己筹谋后路。他的两个部下不约而同想到了退守台湾这一路线,一个部下向蒋介石献言献策,而另一个,却暗中向毛主席传信:先收台湾,再打老蒋。

传信之人曾是蒋介石的同窗好友,为何暗中帮助中国共产党?蒋介石退守台湾,又是听了谁的建议?向毛主席暗中传信者,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地史学大家成为蒋介石智囊

1948年11月中下旬,蒋介石嫡系黄百韬兵团和徐州被我军包围,在此之前,蒋介石实力最强大的精锐部队在东北被我军全歼,他本寄希望于在徐蚌地区和我军决战,希望可以扭转战局,最不济也能划江而治,然而战局对国民党和蒋介石很不利。

战场上兵败如山倒,经济上濒临崩溃,政治上,民心向着共产党,外交上,因为支持杜鲁门,被新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喜,此刻的国民党可以说是江河日下,有眼光的人早看出,国民党败局已定。

国民党内部也有人劝蒋介石早做打算。蒋介石也迫切地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万无一失的退路。摆在蒋介石面前的有三个选项:海南、西南和台湾。蒋介石在这三处摇摆不定,他的一个智囊给出建议:退守台湾。

这位智囊对军事知之甚少,但他的建议蒋介石却是没有不听的,因为此人正是被称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的张其昀,我国地理学方面的顶尖专家、历史学家,能够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给蒋介石提供战略分析建议。

张其昀,1901年生于浙江宁波,中学毕业后考入当时公认的「南方第一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地史部。毕业后,张其昀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事中学教科书编辑的工作,其独立主编的【高中地理】是当时的全国通用的三大教材。

也是在这里,张其昀与当时任【商报】主编的陈布雷相识,并结下深厚情谊。

这样一位在地史学地位颇高的学者,又是怎样与蒋介石相识的呢?

1927年,张其昀的好友陈布雷加入国民党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成为蒋介石的智囊之一。

后来,蒋介石将汪精卫、阎锡山等军阀逼退回各自割据的领地,接下来面临着要不要乘胜追击的问题,古言「穷寇莫追」,蒋介石也并非真的想把这些军阀赶尽杀绝,但如果不趁机一网打尽,难免是个隐患。

借这个机会,陈布雷将张其昀引荐给了蒋介石。

张其昀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根据广西、陕西省份的地形特点向蒋介石讲解个中利弊,最终得出结论,追击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蒋介石听完,立刻放弃了追击的念头,并将张其昀留在身边做一名谋士。

1948年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在我党的进攻下节节败退,颓势尽显,蒋介石深知自己大厦将倾,必须要尽快给自己找一条退路。

当时国民党队伍内,一派认为要撤退到西南地区,一派提议要撤退到海南,蒋介石更偏向西南地区,因为西南地区地势易守难攻,又有长江这样的天然屏障以作抵挡,再加上西南地区仍处大陆,这对想要反攻的蒋介石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以上方案,全部遭到张其昀的反对,他建议蒋介石退守台湾。

台湾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不必担心粮食问题;还有日本人在台湾留下的工业和基建也足够支持经济和军事建设;而且当时我党海军、空军处于十分劣势的位置,台湾有台湾海峡做天然隔断,中共不敢贸然出兵。

无论是从国际战略地位还是内部民情来说,退守台湾都是对国民党十分有利的,蒋介石在多番纠结之后,最终决定听从张其昀的建议撤往台湾。

在动身之前,蒋介石先安排好了从中央银行密运黄金到台湾的事宜,并派遣信服先行赴台做准备。1948年12月初,第一批黄金运抵台湾,到1949年,不计其数的黄金、白银连同珠宝、字画等贵重物品分5批运抵台湾,仅黄金就有300万两。

随后的20年,验证了张其昀的建议是正确的,蒋介石在台湾保全了自己直到去世。

军学泰斗向毛主席暗中传信

就在蒋介石忙着往台湾运送贵金属、物资和人才时,毛主席那边收到了一封长信,信中建议毛主席尽快收复台湾,切断蒋介石退路。

写信的人,正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当时的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他曾是蒋介石的高级参谋,帮助蒋介石在新军阀混战中取得重大胜利。蒋介石手下的高级将领,怎么会给毛主席写信传递消息呢?

杨杰,是民国时期的军学泰斗,和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三个半参谋长」。

杨杰1889年生于云南大理,出身滇军,后来放弃中将军衔前往日本陆军大学进修。求学期间,以学员的身份指挥军事演习,以出色的军事才能获赠日本天皇御赐军刀,也是在这里,认识了蒋介石并成为好友。

在这个时期,他深受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的感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之类的政策。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杨杰与共产党将领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精神,颇为钦佩。在读完【共产党宣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而自己多年好友蒋介石,在坐上权力的宝座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被权力驱使一心只想独裁专制,对杨杰提出的抗日计划一一驳回,对侵华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却挥刀向自己的同胞。

当发现蒋介石开始调转枪口对准共产党时,杨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眼看着昔日好友为争权夺利罔顾家国大义,他开始大力宣传「反对内战、全民抗日」的主张,而这在蒋介石眼中无异于「背叛」。

被激怒的蒋介石开始疏远杨杰,逐步架空杨杰手中的权力,甚至打算蓄意报复杨杰,但是忌惮于杨杰国民党元老的身份,而且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曾经受过杨杰的教导,蒋介石也不敢将事情做绝,只能保持着一副「伪善」的面孔。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败势已无可挽回,心明眼亮的杨杰知道,共产党才是最适合、最能够领导中国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认识蒋介石多年,杨杰对蒋介石的心思十分清楚,他知道蒋介石一定会给自己找退路,于是他开始研究蒋介石会选择的最佳撤退路线,准备提醒解放军做好准备。

他在给毛主席的信中,从美、苏各自代表的海权、陆权之间的斗争分析,说明了台湾作为东方最重要的海权据点的重要意义,以此为依据分析蒋介石一定会退守台湾。

当时解放军要拿下大陆的国民党控制区就如探囊取物,杨杰提醒中共中央要先拿下台湾,切断蒋介石后路,再回来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残部。若放蒋介石去了台湾,届时美国必会介入其中,则祖国统一的进程就会困难重重。

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杨杰冒着被蒋介石迫害的危险,毅然决定提笔给毛主席写下这封信。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毛主席收到信后深受震动,连发两个4A级绝密命令给粟裕计划解放台湾。彼时,我军已经以破竹之势解放了东南地区,兵力充足,士气正盛,去解放只有20万国军残兵驻守的台湾,本来不是难事。

但彼时国民党凭借着由于我军的海空实力占据着东南沿海岛屿,解放军要解放台湾必须要先学会渡海登陆作战,三野大军开始在东南沿海演练登陆战。

1949年10月,我军发动金门岛战役,但当时我军海军、空军实力太弱,解放军登陆战经验甚少,后续援军无法及时跟上,导致成功抢滩登陆的3个满编团战士共计9000余人被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苦战三天三夜,结果全部牺牲在岛上。

金门战役的失利,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我军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损失,在没有组建起强大的海空军的前提下,毛主席决定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等到绝对有把握时再发起进攻。

此役之后,解放军上下都对渡海战役十分慎重,直到1950年5月解放海南,才有了解放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成功先例。蒋介石知道解放军要解放台湾惊恐万分,抓紧集结了40万大军准备应战,而解放军此时已有50万大军准备攻台。

问题是我军当时没有海军和空军,苏联也并不同意在解放台湾上为我军提供支持。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攻入朝鲜,我党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抗美援朝,另一方面美国第七舰队驻扎台湾海峡,我军暂时难以抗衡。收复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一搁置就是数十年。

那么向毛主席传信的杨杰后来怎样了呢?

传信事件后,我党对杨杰的安危非常关心,力邀杨杰北上。但杨杰不想让已颇有成效的西南地区策反工作前功尽弃,决定暂缓北上计划。

蒋介石那边,得知是杨杰向共产党传递了自己逃跑路线的关键信息,在1949年9月9日,蒋介石发动了「九九整肃」,暗杀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杨杰。

蒋介石调动了大批杀手对杨杰展开暗杀,从云南追杀至香港,最后在1949年9月19日,在香港将准备转道前往东北的杨杰杀害,杨杰就这样牺牲在黎明之前。1982年6月,我党追认杨杰为革命烈士,以表悼念。

数十年间,台湾当局领导人几经更替,「台独」势力日益嚣张,收复台湾是民心所向。

而随着我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间有不少声音呼吁武力复台,但我党还是坚持走和平统一路线,不是怂和怕,而是为了台湾同胞,不愿看到同室操戈的悲剧重演。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谁敢阻挠我们收复台湾,谁就是我们的敌人,对于敌人,我们有的是猎枪。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也必将遗臭万年,收复台湾刻不容缓,在此,对于台独分子及其背后的反华势力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决心: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