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未记录的南京保卫战:五千无指挥的散兵,与日军白刃战后突围消失

2024-07-24历史

南京保卫战撤退命令下达以后,各个部队都涌向下关渡口,仅有粤军83军、66军成建制从日军正面突围。国军高级将领纷纷渡河以后,历史档案中对仍然滞留在城内的守军的动向记录非常少。而在日军的档案中却记录了13日凌晨,一队五千余人的守军从南京城内突围,将其一个中队击溃后消失在南京西面。但这次突围,在中国的档案中却找不到相关资料。我们先来看看日军的档案怎么说的吧。

根据日方的记载:日军步兵第四十五联队当时隶属于第10军第六师团,是淞沪会战中从杭州湾登陆的生力部队,追击到南京附近时仍未遭遇过顽强的抵抗。在进攻南京的战斗中,第四十五联队隶属于左翼队,任务是向南京西北攻击水西门、汉西门,并逐渐朝下关移动,截断守军退路。

12日傍晚,日军攻入了南京城内。四十五联队命令第三大队向水西门以西的上河镇攻击,第三大队派出第十一中队为先头部队占领上河镇后,当天晚上12时接到命令:「第十一中队为左追击队,配属工兵两个分队和一门山炮,沿江岸堤坝向下关方面挺进,以截断敌军的退路。」因为日军发现下关方面有大量中国军民正试图渡江。

13日早晨6时30分,第十一中队从上河镇出发,每个士兵带了160发子弹,中队携带了炮弹18枚。一出发就遇到了中国军队的侦查部队。由于靠近江边,当天早上有很厚的雾,无法判断具体数量,估计有3000人以上。随后双方发生了激战,中国军队蜂拥而来,第十一中队投入了所有兵力。【步兵第四十五联队史】记载:

「不久,整个中队展开了全面的白刃战,双方陷入厮杀混战之中。乌云般的敌军吹着军号冲了上来,双方吼叫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战场瞬时成了杀声震天的地狱。」

在战斗中许多日军士兵将子弹打光了,又捡起中国士兵的子弹继续使用,携带的一门山炮也打光了18枚炮弹。战斗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日军的中队长被击毙,中国军队沿长江岸边退去。根据日军的记载「阵亡大队长大尉等16人,负伤36人,敌军尸体2300具,缴获迫击炮、捷克式机枪以及其他大量武器弹药。」

这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日军战报造假的力度并不比国军低。日军一个中队的编制在200人左右,加上配属的两个工兵分队,总人数应该在300-400之间。日军的轻武器并不比国军先进,人数悬殊还经过白刃战,仅仅伤亡52人,却造成中国军队2000多人的伤亡。除非日军个个是刀枪不入的神兵,才能创造这样的战绩。

更夸张的是,战后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给该中队颁发了一个奖状,其中写道:「忽然遭遇了近2万人的敌军大部队,发生了遭遇战……该部队阵亡16人,负伤26人,仍毅然以寡敌众,击毙或刺死敌军参谋长等两千余人……」400人打2万人,还大获全胜,看来神剧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而日本的战史专家儿岛襄写的【日中战争:南京到武汉】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中国军队向西强行突围,丢弃了大量辎重后冲过日本军的防线。阻挡其前进的一个中队顽强战斗,不幸全灭。」日本学者岗绮溪子的【日中战争问题点检证】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是这支突围的约五千人的部队攻击依然炙烈,击溃第十一中队的阵地后匆匆逃走。」

这个描述显然更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守军突围遭遇到日军一个中队,在经过激烈战斗后将该中队歼灭,然后冲出包围。而等日军增援部队再进行追击时,中国军队已经消失了。否则十一中队损失如此轻,又给突围军队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他们怎么可能不直接追击呢?

但是这支突围部队番号是什么,由谁领导,突围后还剩多少人,最终去了哪里?中国的历史资料以及亲历南京保卫战的高级将领回忆录中均未提到,无据可查。而上述日本学者儿岛襄的描述则是:「经过调查,这是中国军最为能战的七十四军所部。追击的部队错误地向西寻找,却因为该部突围后即转向南方而失去踪迹。」

当时驻守水西门一带的确实是74军。74军军长俞济时,下辖51师师长王耀武和58师师长冯圣法。据王耀武回忆,南京保卫战前,全军有官兵17000多人,轻重机枪、迫击炮齐全。8日,74军由淳化镇、牛首山一带撤退至水西门集中,并由51师担任水西门一带防御,58师在城内集结作为预备队。王耀武令151旅周志道部担任水西门外的防务,以153旅李天霞部担任沿城墙的防务。

12日当天,日军攻破中华门后,威胁51师阵地侧面,51师只能派部向该股日军进攻,数次进攻未果,双方打成对峙状态。这时王耀武接到军长俞济时的撤退命令,但前方与日军接触的部队已经很难撤离了。俞济时的叔叔俞飞鹏是交通部长,依靠这层关系74军早在浦口备了一条船,所以俞济时和58师师长冯圣法先行过江,船又回来接了王耀武,此后又回来接了负伤的306团团长邱维达。

高级将领安全撤退,但城内许多士兵却无法撤走。12月21日,俞济时写给蒋介石的报告中显示,其渡江以后收容51师官兵1672人,58师官兵1142人,远远低于战前的17000人,说明大部分士兵仍留在城内。

根据【第五十一师战斗详报】记载:8日,该师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这俩人随后被转移到后方治疗。12日,302团团长程智阵亡,306团团长邱维达负伤。营连级以下军官牺牲更甚。也就是说留守在城内的部队,已无团长级别的指挥官。但关于58师在南京的战斗情况,档案中却无记载,甚至后来编写的史书连其旅、团长名字都不详,这部分档案应该是在后来的战争中遗失。

如此就能解释,为何历史档案中为何没有记录这次战斗。一般历史记录都是围绕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展开的。在南京保卫战这次小规模突围战斗当然算不上重大事件,另外部队当中没有高级将领,自然也就无人去记录他们的战斗过程。而且部队突围以后,日本学者描述是「追击的部队错误地向西寻找,却因为该部突围后即转向南方而失去踪迹」,但此时南京南面也有日军的重兵,这支部队未被发现,更有可能是突围以后化整为零,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分散撤到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