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0年,杜鲁门为啥对「台湾问题」态度大逆转?并不只因抗美援朝

2023-12-28历史

1950年1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拉拢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迫不及待地发表了一份电视声明: 保证遵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将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

杜鲁门提到的这两份文件,究竟有什么内容呢?

【开罗宣言】中写道: 「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而不久之后的【波茨坦公告】中再度明确表示: 「【开罗宣言】中的条款必须实施」。

杜鲁门的这项声明也意味着,以他为首的美国政府尊重并且承认新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或许是觉得这份简短的声明并不足以表示自己的诚意,杜鲁门随后再次说道:

「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将不遵循足以卷入中国内政的方针」。

此言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的自然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就在上海解放之后,毛主席就给粟裕发去电报,要他派遣三野第10兵团赶到福建,并且一连提出三个问题。

「台湾能否在短时间内解放?如可行,将以什么方法解放?有没有办法分化敌人,争取一部分与我们里应外合?」

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对于解放台湾这个问题十分重视。

而现在杜鲁门发表的这份声明,对于新中国态度十分友好,这无疑为接下来解放台湾减轻了阻力。

忧的则是龟缩在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过长达三年之久的解放战争,蒋介石手下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而岛上的资源有不足以支撑一场持久的战役,所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援助。

而现如今杜鲁门发表的这篇声明,无疑是把蒋介石打入了「冷宫」,他已经开始隐隐感觉到,自己独裁的美梦将要破裂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放弃蒋介石呢?要知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美国一直是蒋介石坚强的后盾。

这背后,和美国元首易主、以及蒋介石本人能力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45年4月12日,首位打破美国宪法、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罗斯福总统因为突发脑溢血,在他的第四任期内去世。

作为副总统的杜鲁门,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转正。

正是因为这次偶然,让蒋介石失去了他那引以为傲的靠山。

从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蒋军虽然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华东、华中、晋西北、东北等地的数场战役,蒋军的优势荡然无存。从1947年7月开始,解放战争进入以我军为主导的战略反攻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杜鲁门一眼看穿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的无能。

当身为中国战区美军司令的魏德迈发来报告,称蒋军已经处于劣势,希望美国政府尽快给国民党提供更多援助的时候,这份报告却被杜鲁门束之高阁。

不仅如此,杜鲁门还授意国务卿马歇尔,终止了原本计划给予蒋介石的武器援助。

虽然后来在宋美龄等人的不断游说之下,杜鲁门于1948年4月还是签署了【援华法】,特批4亿美元的物资支援国民党,但第一批物资直到1948年底才被送到。

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杜鲁门对于蒋介石失望至极,已经萌生了放弃他的打算。

毕竟蒋介石的能力实在堪忧,军事上他无法抵抗如洪流一般的解放军,内政上他也无法根治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

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给予蒋介石的资金援助就达到了35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再加上物资援助的话,总价值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

然而,这些钱如同打了水漂一样,丝毫见不到任何回报。

其中一大部分物资在战场上被解放军收缴之外,还有一部分进入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高层官员的口袋中。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还幻想着能够继续抱着美国的「大腿」负隅顽抗,可杜鲁门已经吃了一次哑巴亏,怎会心甘情愿再次上当呢?

所以,杜鲁门直截了当地说道: 「我们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防御线,就是阿留申群岛——冲绳岛——菲律宾群岛」。

简而言之,台湾岛已经不在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之中,蒋介石被抛弃了。

为什么杜鲁门发表声明短短几个月之后,态度就发生大逆转,再次与蒋介石站到了一起呢?

导致杜鲁门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就是1949年3月初,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严肃提出: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两个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前,帝国主义仍然持有曾经靠战争手段在我国取得的特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美国就靠着【辛丑条约】获得了在北京东郊民巷22号的驻兵权,他们在这片约33亩的土地上修筑了军事基地。

然而,这些条约是清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民族大义上来说,新中国都不能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

这正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收回列强们的特权,是大势所趋。

1950年1月6日,也就是杜鲁门发表声明后的第二天,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就包括美、英、法等国在北京的地产。

这个举动,让身在北京的美国领事柯乐普十分意外,他当即给周恩来写信,希望能够「通融通融」。

对于柯乐普的无理要求,周恩来总理严肃地回应道: 「那些都是你们通过不平等条约抢来的,现在新中国成立,没有继续放纵你们的道理」。

虽然这件事情让杜鲁门十分恼火,但为了维护在东亚的利益,他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只是威胁要撤回美国在华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官方机构。

这正和我们的心意,毛主席是这样说的: 「希望客人迟一些来,这样他们就没有办法在我们内部制造矛盾,等到他们来时已经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

如果说,新中国收回美国在北京的特权,导致杜鲁门心生不满,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是导致他态度发生极大转变的导火索。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2月,毛主席便亲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

在这次访问过程中,毛主席、周恩来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有一项条款十分重要。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要知道,日本战败之后,美国便对其进行了单独占领,麦克阿瑟带领着40多万部队入驻日本的大街小巷。

而条约中所说的「日本或与日本同盟国家」,实际上指的就是美国。

不久之后,气急败坏的杜鲁门便开始采取遏制新中国的举措,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扶持蒋介石。

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唯恐蒋军失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仅过了两天之后,杜鲁门就慌张地派遣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杜鲁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和蒋介石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十分清楚对方的能力。

如果驻扎在福建沿海的解放军部队趁势对台湾发起进攻,以蒋军的现有兵力、再加上蒋介石集团拉跨的军事能力,恐怕很难抵挡得住。

所以,虽然杜鲁门打心底里看不上蒋介石,但为了保住在东亚的利益,他只能选择出手帮助蒋介石。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还紧急制定了名为「保卫台湾和把它作为对大陆军事行动基地」的计划,企图把宝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不久之后,在国务卿艾奇逊、国务卿顾问杜勒斯等人的劝说下,杜鲁门终于重新启动对蒋介石的援助计划,每月向蒋军提供1000万美元的贷款、以及部分武器装备。

美国派遣海军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这一举动,足以说明他们并没有放弃对我国内政的干涉。

鉴于当时解放军海上力量薄弱,再加上美军在朝鲜半岛一路北上、战火已经蔓延至我国东北边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决定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的战略计划,将兵力集中于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如果敌人威胁到我们的边境安全,就直接派遣部队抗美援朝。

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重振了新中国的军威,面对实力强大的西方先进部队,志愿军战士们靠着顽强的毅力取胜,让美国不敢再小瞧我们。

正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