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黄河之源头被找到,但是仅有碗口大小,为何不能让任何人靠近?

2023-12-19历史

春秋战国,先民对黄河源头展开第一轮探索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源头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根据文献记载,秦国、楚国等国曾组织多批探险队伍,带着简陋的工具,踏上了寻找黄河发源地的征程。

在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和调查后,这些早期的探险队也确实在桑扎曲和当曲上源地区,发现过一些模糊的证据。

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和测量手段都非常原始,他们并没有完全探明黄河的真正源头,这轮探索以失败告终。

尽管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这次标志着中华民族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对母亲河发源地的勘探行动。

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祖先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帝王时期,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黄河之源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王朝的鼎盛时期,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对黄河这一母亲河的源头溯源和科学考察。

根据史书记载,无论是唐朝还是元朝,当时的皇帝都曾经下诏组建和资助过专门的学术考察队伍,让他们长时间地深入青藏高原地区,对黄河上源地带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数据采集。

这些考察队伍大多由当时最顶尖的地理学家、测绘师组成。他们根据先民们的探索经验,在桑塔曲等河流区域展开科学考证,并最终确认了一个被称为「星宿海」的高原湖泊很可能就是黄河的发源地。

这些科学家们表现出来的务实精神、严谨治学的风范,也影响和感染了许多后世的中国学者。

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学术传统,以及帝王对学术事业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为古人对黄河之源的不懈探索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卡日曲确认为主要源流,源头之谜部分解开

在中国清朝年间,一位叫拉锡的青海探险家,根据一些古籍的记载,找到了之前学者们确认的「星宿海」。但是当他对这个高原湖泊的水系统进行追溯时,发现「星宿海」本身的水源实际上也是来自上游的一个名叫「卡日曲」的河流。

拉锡沿着卡日曲的河道又向上游探去,在源头区域发现这条河流还有几条小型支流汇聚而成。后来在清朝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新的科学考察队对卡日曲水系进行检验,最终确认卡日曲才是黄河的主要源头,而之前的「星宿海」只是次要的汇水地。

这项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黄河源头认知的一个重要空白,将先民们的探索成果又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也表明,对于自然奥秘的破解有时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后人在前人基础上,层层深入,逐步获取新的证据,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少数几眼小泉眼被证实为真正的癌端

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随着测绘和定位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可以更加精确地锁定河流的源头位置。

在这些先进设备的帮助下,科学家们最终确认,之前被认为是黄河发源地的卡日曲河,其源头实际只是该水系中很不起眼的几眼小型泉眼,其中流量最大的一个,容积也就相当于普通家用碗的大小。

这样看来,长江的源头有好几条大河汇聚,水量丰沛、波澜壮阔;而我国母亲河黄河的最早源头,却是这么小的一个「水眼」,不由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和匪夷所思。

一个小小的泉眼,却孕育了滋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母亲河,这番景象令每一个中国人心生敬畏。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得出启发:最伟大的事业,也可能起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源头。而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就需要从身边每一个细微之处做起。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母亲河。

源头被列为保护区,严禁人员接近

随着人们对黄河源头空间位置的进一步确定,中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黄河的最初发源地——卡日曲水系源头区域纳入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与法规。

其中最为严苛的一条,就是严禁任何未取得授权的个人接近这个保护区。

这样一个举措,一方面显然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止源头地区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对百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环境的潜在危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家层面对中华民族生命线——母亲河的高度重视与责任担当。

因为黄河流域养育了几千年无数中国人,她的健康与否事关着子孙后代的存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般公民如果进入黄河源头保护区徒步或探险,很可能会因为违反法规被追究法律责任。当然,科研人员和官方组织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进入。

这项政策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源头地区的人为干扰,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恢复。

开发利用的风险高于收益,应坚持保护

尽管国家立法严格限制了黄河源头地区的人员接近和活动,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和商人,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希望能打开这个保护区,大力开发本地区的旅游业或探明自然资源储量。

他们的理由似乎也较为「充分」:源头景观独特,可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山间藏有各类矿产,正可大批开采。

但是,在最近几年,一些科学家和环境学者已经就这个问题做出过详尽的评估研究。

他们根据全面的调查分析指出,源头地区如被大规模开发,势必会对脆弱的高原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其中包括植被毁坏、土壤流失、动物迁移等;而其中经济效益的增加远远低于环境损失这一「代价」。

因此,主流的科学意见认为,黄河源头地区是不宜也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国家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该继续坚持现有的保护政策,严格限制任何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商业开发行为。

同时,也呼吁社会公众提高保护意识,不支持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