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戴笠3句话,震动全场,决定淞沪会战

2024-03-02历史

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军政要员在南京被迫召开国防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日本侵华的现状,对「是打是和」进行深入探讨。

就在与会人员争论不休的时候,戴笠站起来,只说了3句话,却让全场为之震动。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然而,国民党高层,特别是蒋介石本人,对战争心存疑虑。

尽管他曾说:「无论倭寇的意图如何,我军都应该做好全面动员,各地要保持警惕并准备宣战。」但几天后,他又开始犹豫不决。

在1937年7月12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注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宜宣战。」

蒋介石对于是否对日本宣战一直犹豫不决,他认为宣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未知的。即使在发表了庐山谈话之后,他对中日正式宣战仍有疑虑。

在他的日记中,他写道,由于伯明书的影响,是否引起战争还不确定。然而,廊坊事变后,蒋介石变得激动起来,他密电孔祥熙,告诉他自己已经无法保持和平,只能对日本绝交,并宣战。

尽管蒋介石被赞誉为「思想斗争上的巨人」,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平津失陷后,他在日记中表示要「注意宣战时间与作用」,但对是否对日宣战始终犹豫不决。

不仅他,国民党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也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但最终没有做出决定。卢沟桥事变后,军事委员会在何应钦的官邸每天都会召开战事汇报会议和战略讨论会。

三天后,何应钦向与会人员报告,蒋介石决定公开发表一份「申明书」,并要求外交部起草文稿。

虽然目前国民党并未公开宣战,但"申明书"明确表达了和平意愿。这意味着国民党高层尚未决定是否对日断交或宣战。

因此,即使草拟"申明书",也应坚持和平的原则。 两天后,即7月16日,国民党军事指挥部就这场战争是"局部化"还是"全面化"展开了讨论。

何应钦认为,如果战争全面化,对日宣战就无法避免,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然而,这对国民党是利是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最终,7月17日,"研究"的结果出炉了。

结论指出,如果中日两国交恶并成为敌对国家,日本海军的绝对优势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禁止我国进口军需品和原料,并切断我们的海运通道。

由于我国实力不强、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我们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基于这些原因,研究得出结论,我们应该避免宣战和断绝外交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国民党高层得出这个结论时,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已经在全国发布。

在对是否宣战的问题上,国民党内部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但蒋介石却始终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各界军政要员聚集在南京,召开国防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确定对日的总方针和最高国策。

在这个关键时刻,戴笠站起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希望借此推动国民党的决策进程。

8月2日,蒋介石特地邀请了曾在合作中产生矛盾的广西桂系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亲自安排德国籍飞行员驾驶水陆两用座机前往桂林接他们来南京。

此后,戴笠、冯玉祥、阎锡山、刘湘等人也陆续抵达南京,南京一时之间热闹非凡。8月7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民政府礼堂召开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并致开幕词。

晚上,国民党政府又在中山东路的励志杜礼堂召开国防联席会议,党政军界的要员汇聚一堂。

这是一次极为关键、无比机密的高层会议,主要目的是为国民党制定对日战略决策。蒋介石作为会议主席,首先发表了开场致辞。

会上,参谋总长程潜详细报告了上午国防会议的内容,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则对卢沟桥事变以来的战况进行了详尽阐述。

此外,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吴思豫还对敌我态势以及我国四个战区和预备军的划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国民党高层要员围绕是否真正抗日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讨论。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民党高层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人主张向日本宣战,有人主张与日本妥协,甚至有人组织「俱乐部」,一边战斗一边谈判。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有人想把「卢沟桥事变」当作地方事件处理,避免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干预。甚至有人想向日本道歉,撤换驻扎当地的军队。

总之,国民党高层在「打」与「和」之间犹豫不决,党内高层在会议休息时还在争论不休。其中,国民党议会中的「军统特工王」戴笠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戴笠通常遵循蒋介石的思路,如果蒋介石要反共,戴笠就会竭尽全力地反共;如果蒋介石要和谈,戴笠就会将打算在重庆「杀毛立功」的特务扣押起来。

然而,他在抗日问题上的立场却极为坚定。因此,在一次会议休会时,戴笠站起来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进行抗日斗争。」

然而,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问他,「我们的武器和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敌人,我们应该如何战斗呢?」戴笠回答道:「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待人家过年,是不可能实现独立平等的。」

戴笠表达的意思是,猪吃饱了会变得肥壮,但在过年时会被宰杀招待客人。他以此警告在场的国民党要员,如果其他人员不积极参与,只让自己的特务在前线工作,一旦全面抗战爆发,他将难以承受。

抗战也是一种机遇,戴笠认为,如果军统能够在抗战中扩大规模,提高影响力,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他觉得采取行动比不作为更有利。

三、淞沪会战后,鉴于日军在华北战场的猛烈攻势,国民党高层不得不启动淞沪会战,将日军主力从华北引向长江流域,以防止日军从华北侵入山西、陕西,或是沿平汉铁路直逼武汉,形成不利的战略态势。

1937年8月13日,根据已有的作战计划,中国军队向日本驻上海的军队发动攻击,淞沪会战正式开始。

第二天,第二天,国民政府不得不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中国领土完整已遭受日本侵略。中国决不会放弃任何领土……遇到侵略,只有运用天赋的自卫权来应对。」

8月15日,日本发表声明:「为了惩罚中国军队的暴行,促进南京政府反思。现在将采取果断的措施。」因此,日方单方面宣布从9月2日起将「华北事变」改称为「中国事变」。

这揭示了日本企图全面占领中国的野心。短短一个月,日本蓄意挑起的战争就从卢沟桥事变扩大到平津地区,并迅速蔓延到华中地区,中国的半壁江山已被炮火硝烟笼罩。

张治中将军带领第九集团军英勇抗击,中国空军紧密配合,使得日本军队在淞沪会战初期遭受重创。因此,我国在战争初期收复了一些失地。

然而,随着日本军队不断增兵,淞沪会战的局势逐渐紧张。从八月中旬的「上海派遣军」到十一月扩编为「华中方面军」,日军的兵力大幅度增加。

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调集中央嫡系军队、粤军、桂军、鄂军、川军、东北军等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投入了28个军、8个师、4个旅,共计70多万人,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上海成为了新的主战场。日本方面调集了2个军、9个师团,共计30万人,比华北战场的日均人数多出了10万人。

淞沪会战异常惨烈,800名勇士坚守四行仓库,空军二大队分队长沈崇舍身撞沉日军巡洋舰。然而,11月8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使得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最终决定转移至预设的退守防线。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

尽管国共两党表面上都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但蒋介石依然对共产党的威胁深感忧虑,因此戴笠的情报组织也始终在搜捕共产党的嫌疑人。

然而,日本军方也有自己的反情报组织,他们开始搜捕每一个特工。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报组织,戴笠不得不进行撤退。

国防联席会议在1937年召开,是确立全面持久抗战国策的重要会议。这一决策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