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七零后回忆小时过年的情景,过年只在童年时!(三)

2024-02-08生活

扫屋子也是过年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情。这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儿。在腊月二十三之前,选一个晴好的天气。全家大小都一起忙活起来。大人穿上旧衣服,头上包着一条旧毛巾。

小孩子则在大人的指挥下,把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能搬的都要搬到院子里。不能搬的则用报纸什么的盖起来,大扫除于是开始了。

大人沿着高凳子用扫帚把屋子墙壁上的蛛网灰尘都扫下来。对墙壁上熏黑的地方还要用黄土和水搅拌成的泥浆重新刷刷,等干了后墙壁又会变得白白的了。

扫完后又得把放在院子里的家具和瓶瓶罐罐的都得重新搬回去。所以扫屋子是一件很繁琐很复杂的事情。但是一年仅有一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这样去做,这是过年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程序而已。

扫了屋子,祭了灶神,洗了衣服,蒸了年馍,炒了肉,就已经到了三十了,期盼的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越来越快乐。三十这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春联和贴春联了。

我父亲因为是教书先生,所以这个时候家里经常有左邻右舍拿着裁好的大红纸来找父亲写春联。这一天上午父亲早写整个一晌时间。三十下午的时候,一切关于过年的工作基本已经就绪。好多人家在门口开始贴春联了。

性急的小孩子已经在陆陆续续地放着他的小鞭炮了。母亲这时候则找出我们第二天早上要穿的新衣服,开始给我们订扣子。

过年的气氛好浓啊!我们的高兴也是到了极点,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要过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三十晚上有时包饺子吃,有时什么饭都吃不下。因为我们的胃已经被肉,菜包子,瓜子花生还有洋糖等这些东西都塞满了。而这些东西除了糖平时可以吃到外,其他的平时是吃不到的。

所以三十晚上我们通常是不吃年夜饭的。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家家还都没有电视机,所以没有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事情。

两个哥哥拿着父亲给他们买的各种鞭炮出去放,我眼红地看着,也要了一两个,却因为胆子小,在自家院子里半天也不敢放,以后只好断了这个放炮的念头。

男孩放炮,女孩子则和父母们嗑瓜子吃花生。父亲在三十晚上会去大伯家里坐到很晚才回来睡觉,母亲说那叫「熬三十」,现在叫守岁。据说必须要过了十二点才能睡。

我不行,从没熬过十二点。原先和家人打赌说好的过了十二点再睡的,可是到了十点多就瞌睡得不行。最后是在新年的爆竹声中醒来的。

醒来后就发现枕头边放着母亲昨天晚上就给我找出来的新衣服。穿新衣服的喜悦一下子就把瞌睡赶得无影无踪了。我赶紧起来穿新衣服。如果每天有新衣服穿我可以每天不睡懒觉早早起床。

衣服还没有穿好,有时候还没有起来在梦里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开了门一看,原来是我的发小高丽已经穿着她的新衣服来叫我了。我赶紧兴奋地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和她一起去另一个小伙伴家里叫她们起来......

等天渐渐亮了,新年就在阵阵爆竹声中姗姗到来了。我们一群穿着新衣服的小伙伴们十个八个已经聚在一起,边吃着兜里的瓜子花生,边欣赏着对方身上穿的新衣服,比较着谁身上的新衣服最漂亮。

那时候还没有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年俗,新衣服是孩子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这时候耳边传来家人喊吃饭的吆喝声。于是各自回家吃饭。母亲早就下好了臊子面,在我们这边大年初一通常不吃饺子,而是吃臊子面,也叫浇汤面。

走亲戚没有什么好说的,那时候物质匮乏。人们走亲戚拿的是自己家里蒸的油包子,一封用粗麻纸包着,用麻绳子绑着的四四方方的点心,这就是春节带的礼品。

虽然简单却代表着人们之间淳朴的亲情。今天的礼品虽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越来越高档。大有攀比之风,但亲情却大打折扣,未必那么深。

过年还有一件让我们小孩子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打灯笼了。打灯笼的仅限于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过了十二岁这个门槛,就是大孩子了,就不能再打灯笼了。灯笼都是舅家正月走亲戚时来送的,一个孩子通常会送两个灯笼。

那时候的灯笼品种单一,都是圆的。里面用竹蔑子编的。外面裹着透明的玻璃纸。灯笼底部是一个长方形的厚纸板,上面插着一截红蜡烛。

十四晚上开始打灯笼,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急不可耐的孩子们已经陆陆续续把自己的灯笼打出来了。到天黑的时候,村子到处飘动着红红灯笼。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家至少都三四个孩子。

村子里孩子多了当然很热闹。所以十四晚上打灯笼就是一次小孩子们的盛会。十五晚上接着打灯笼。大家各自比较谁的灯笼好。我们一会儿把灯笼围成一个圆圈,一会儿又形成一条长线。

打灯笼也要时刻留心,要看蜡烛是否燃尽。如果快跑尽了,要赶紧换蜡烛。换蜡烛时也要十分小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灯笼点燃。那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十六晚上才是碰灯笼的时候,到最后一晚上点燃了也不要紧,反正明年舅家还会再送新灯笼来的。

(请继续收看第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