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活水故事(十二)| 宣恩:一个关于阿尼阿兹和成长的故事

2023-12-13育儿

宣恩县义工协会会长张琼在宣恩县高罗镇歌乐城社区看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困境儿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宣恩县义工协会供图

「阿尼阿兹」在土家语中意为「我爱你」,与它背后的土家文化一起构成了宣恩这座小城的文化基因, 被冠以「浪漫宣恩」的美名。在这座被「爱」包围的浪漫之城,宣恩县义工协会发起人张琼和她的团队用行动进一步拓展了「爱」的内涵,用「爱」陪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孩子们成长;同时,通过在活水计划下的自我成长,让这份「爱」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从2003年起,张琼和几位朋友在工作之余一起做公益活动。10年积累,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公益好友。用业余时间参与公益让张琼倍感欣慰和充实,但每每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她总感觉力量还太过弱小。2014年8月,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宣恩的公益事业中来,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链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资源,实现公益活动的长效化、常态化,张琼牵头组织成立了宣恩县义工协会。

事情发展远没有张琼想象的顺利。2014年至2020年,尽管有独立注册的组织身份,有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但宣恩县义工协会仍无法实现专业化运营。协会主要资金全部来自会费收入和单个活动的爱心众筹,每年总经费不到20万元,举办活动后剩下一点勉强能够支付一年一度的会员大会和代理财务记账的费用。「自己尽量不往里贴钱已经是最好的情况,根本没有多余资金去请人干活。」张琼这样形容道。

就在机构发展踌躇不前之时,2020年7月,经宣恩县人民政府推荐,宣恩县义工协会加入活水计划,成为活水计划第一批试点项目县社会组织之一,自此迎来了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机遇。

利用活水计划完成专业化转型

逐步补齐组织规范化建设短板

首先,依托活水计划提供的机构发展资金,宣恩县义工协会从2021年开始逐步组建了一个6人全职团队,除了设立办公室、财务2个岗位外,还有4人专门负责活水计划的项目落地执行工作。协会也在珠山镇人民政府、县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搬进县城两处办公场地。资金、团队、场地就位后,协会很快走上专业化发展的轨道。

为尽快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协会积极参与了活水计划组织的几乎所有的交流活动,接受项目、筹款、财务等方面的培训;前往北京、山东、湖南等地交流走访,近距离全面了解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吸收经验、学习借鉴。同时,活水计划的社群也成为团队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微信群里看到各个机构发出的工作动态,经常能给我们新的启发。」张琼在访谈中反馈道。

在团队能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协会也在不断提升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形成完善的组织架构,制定完善协会的慈善项目管理制度、执行团队内部日常管理制度、信息公开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办法、报销管理制度、会费管理办法、积分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

「2021年,我们的节奏一直很紧,像上紧的发条,一刻也不曾松懈过!这一年,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专职工作人员、有了在工作上指引我们的强大‘导师’——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可以说,宣恩县义工协会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摘自【宣恩县义工协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宣恩县义工协会的专业化发展很快就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在宣恩县2020年度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出彩」评选活动表彰大会上,宣恩县义工协会荣获「出彩集体」。宣恩县义工协会供图

有效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不仅直接提升了协会的运营效率和项目管理质量,年度业务和资金量也得到显著提升,除活水计划外还获得参与「童伴妈妈」和「爱心包裹」等品牌项目的机会。同时,协会的公信力和社会评价也同步得到提升,获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宣恩县文明办等单位颁发的多项奖励。

借力活水计划互联网平台

搭建县域公益筹资平台

慈善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县域公益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宣恩县义工协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实现专业化转型发展后不久,宣恩县义工协会就在活水计划支持下第一次尝试了互联网筹款。在2020年活水计划公益日联合行动中,协会在腾讯公益上发起「搬迁贫困户安置计划」项目,在宣恩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动员了10.56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2362507.89元。2021年,协会再接再励,发起「振兴家园公益行动」项目,共获得8.3万人次支持,筹集善款3254069.14元。截至2022年底,协会连续三年参与活水计划乡村振兴专场活动,共筹集资金5969007.14元。

通过活水计划搭建的互联网平台,宣恩县义工协会拓宽了筹资渠道,为自己的品牌项目筹集了丰富的资金,进一步提升了机构影响力。但协会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为了长效解决县域公益资源不足的问题,协会希望以活水计划为契机,通过盘活县内外资源,建设一个支持宣恩公益事业发展的县域公益筹资平台。为此,三年多来,协会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充分挖掘县域资源,激发乡镇内生动力。 宣恩县义工协会牢牢抓住县域资源这个基本盘,从项目调研、设计到专场活动的动员方案,主动与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沟通工作,得到宣恩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教育局、团县委、城管等县直机关单位及亚麦食品、臻业地产等本地企业的响应支持,并在协会义工的服务下组建一起捐团队,连续四年参与专场筹款活动。此外,协会还通过深入乡镇开展宣讲动员、组织筹款培训、手把手建立一起捐战队等方式,激励各个乡镇发动自身资源参与到受助项目中来,并通过项目的持续开展得到各乡镇的信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二是,积极开拓商会资源,号召乡贤回报桑梓。 除了充分挖掘县域资源外,协会还通过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的联系渠道,积极与外地的宣恩商会和宣恩籍企业家进行联系,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向他们推荐公益项目,邀请他们参与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几年来,得到浙江乐清宣恩商会、广东宣恩商会、武汉宣恩商会等商会和宣恩籍企业家的长期支持。

三是,大量开展线下活动,加强公益情感联系。 宣恩义工协会延续了过去爱心团队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一系列参与式、体验式活动,将参与捐赠的单位、企业、家长等各方汇入公益项目中,如长期开展的「生存训练营」「儿童平安小课堂」「儿童防拐」以及定期的助学、物资捐赠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公益活动,进一步加强捐赠人与协会、公益项目之间的情感联系。

2022年活水计划乡村振兴专场活动期间,宣恩县义工协会招募了99位小朋友担任「公益小花」形象大使,在县城商业中心开展线下劝募活动,「公益小花」也成为了每年宣恩县义工协会开展专场筹款活动期间的特色活动。宣恩县义工协会供图

四是,线上线下广泛宣传,活跃本地公益氛围。 公益日活动期间,宣恩县义工协会依托全县互联网媒体、社区展示墙、城区公交站牌等宣传渠道和资源,通过发布倡议书、电子视频广告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推广公益项目。除此之外,协会还在县城内组织公益义卖、乐队表演等各种线下劝募活动,特别是组织招募了99 位「公益小花」,在公益日活动期间开展街头募捐行动,被作为线下劝募活动案例收录在活水计划的筹款培训课程中。

从活动思维向项目思维、品牌思维转变

打造「阿尼阿兹伴飞1+N计划」品牌项目

成长往往源于思维的转变。活水计划对宣恩县义工协会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触发了团队思维的转变,这一点在品牌项目的打造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从活动思维向项目思维转变。这个转变开始于加入活水计划后不久。过去,由于没有全职工作人员,没有渠道去系统学习和实践项目管理,单凭一腔热情做公益,而没有思考这些活动具体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活动之间的关联以及长期规划是什么。「典型的场景一是有爱心单位或企业捐了一笔钱,我们就会为他们设计一个针对性的活动;二是几个义工一起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活动点子,然后去找爱心企业筹款或者大家众筹去开展一个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就翻篇了,然后做下一次活动。当时也觉得没什么不妥的,还特别满足。」张琼在访谈中说道。

加入活水计划后,团队才第一次接受系统培训学习项目管理,第一次在项目申请、项目执行和结项中完整实践了需求调研、项目设计、计划制定、预算管理等工作。从最初的「搬迁贫困户安置计划」到「振兴家园公益行动」再到「脱离困境公益计划」,团队在学习培训和项目历练中逐步具备了项目思维,制定了协会的项目管理制度,掌握了项目管理的基础方法。

宣恩县义工协会的义工们身着统一的制服在易地扶贫安置点高罗镇歌乐城社区开展社区活动。宣恩县义工协会供图

从项目思维向品牌思维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近一年多以来。随着协会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团队逐渐意识到从「搬迁贫困户安置计划」到「振兴家园公益行动」再到「脱离困境公益计划」,虽然项目逐步在聚焦,但针对的问题仍然太过宽泛,很难对社会问题产生显著影响,也阻碍了项目影响力的提升。此外,由于缺少形式上的包装和宣传提炼,协会开展的项目经常被误认为是政府项目,媒体报道里也会出现诸如「99公益日活水计划项目」这类没有品牌标识的项目名称,制约项目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因为在活水计划中进步比较大,2021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奖励了宣恩‘童伴妈妈’和‘爱心包裹’两个项目,近距离接触了这两个项目,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品牌项目的一些特点,比如聚焦在一个精准的问题上,有一套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等等。」

—张琼访谈记录

结合协会多年来在儿童发展议题上的积累以及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工作经验,宣恩县义工协会发起「阿尼阿兹伴飞1+N成长计划」,针对宣恩县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陷入困境的孩子,通过赋能扎根社区的「伴飞妈妈」和「伴飞团队」,开展针对性的项目活动,为孩子成长提供陪伴支持。

第一,针对性——聚焦一个具体的本地社会问题。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宣恩县共建成5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33945人。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后续扶持问题,成为宣恩县的重要工作议程。在过去几年开展的志愿活动与公益项目中,宣恩县义工协会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里留守儿童家庭特别多,由于缺少家长的陪伴、关爱,在新的环境中这些孩子相对其他孩子普遍更加内向和不自信,更有甚者,部分孩子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走上犯罪道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孩子的家庭因为遭遇突发变故,造成家庭不健全、甚至面临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尽管在政府的托底帮扶下解决基本的生存、学习问题,但由于缺乏社会支持网络,面临着比留守儿童更糟糕的成长环境。如何给予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陪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生活,支持他们健康成长,成为项目所针对的核心问题。

得知一位困境家庭的孩子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吃过生日蛋糕,没有正式庆祝过生日,宣恩县义工协会组织志愿者带着生日蛋糕一同前往万寨乡板场村为孩子补过了生日。宣恩县义工协会供图

第二,专业性——为孩子们的「问题」提供针对性支持。 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身上,虽然存在着共性的家庭陪伴缺失问题,但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情况的孩子,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例如,一些困境家庭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在高中毕业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资源、缺乏人生规划。项目为这些孩子设计了助学补贴,保障他们能够平等获取上大学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专业、职业规划上的指导。一些年级较小的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家庭陪伴和课外活动,对此,项目和伴飞妈妈、伴飞团队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第三,可持续性——重点培育社区支持网络。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有巨大的陪伴需求,团队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也逐渐认识到,光靠发资助金只能帮助一时,仅凭一些义工参与和几个固定单位的捐赠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实现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孩子的持续支持,必须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培育一支扎根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支持网络。由此,在「阿尼阿兹伴飞1+N成长计划」中,协会计划未来五年内在全县22个社区140个村培养至少162个「伴飞妈妈」、162支「伴飞团队」,打造一批「土专家」、制定一套「土教材」,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一支专业队伍服务于所属区域内的6—18周岁青少年儿童。同时,协会将继续充分利用活水计划搭建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县域公益筹资平台为项目筹资的同时,尝试打通社区已有商业资源,以志愿服务积分为载体,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推动社区支持网络的发展。

第四,品牌性——有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品牌名称。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是展示品牌特点的形象窗口,便于积累品牌资产、形成项目的长期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小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阻力,帮助公众在接触项目的第一时间理解项目价值。「阿尼阿兹」是土家语中「爱」的意思,与项目主题相契合;「伴飞」喻意陪伴成长,希望青少年儿童能够健康成长,自由翱翔在理想的天空;「1」是指一个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儿童、一个「伴飞妈妈」、一支「伴飞团队」;「N」是指对应「1」针对性实施的项目内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陪伴、助学等等。

如果说有什么关键词能够概括宣恩县义工协会在活水计划下的成长经历,那一定是「爱与成长」。一方面,张琼和宣恩县义工协会团队数十年「爱」的坚守,不断动员、吸引、感召父老乡亲一起用爱守护儿童,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此过程中见证了协会的不断成长,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把爱播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活水计划项目介绍

针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发展薄弱、资源动员不足的问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20年发起活水计划。活水计划通过机构赋能和平台搭建,专项支持欠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发展以及社会资源引入,助力欠发达地区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2022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活水计划-乡村振兴重点县基层社会组织赋能行动,为欠发达地区培育一支扎根本地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基层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