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为什么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两面派,看完触动了

2024-09-18育儿

孩子的性格是软是硬,与第一任老师:家长,息息相关!

很多孩子在同学面前不争不抢,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但是回到家却完全变了个人。肆无忌惮地和父母顶嘴,不高兴了就乱发脾气,目中无人,家里家外「两面派」,实在让父母头痛......

孩子窝里横的原因:

1、孩子窝里横的背后都藏着溺爱的家长。

在探讨孩子行为差异的根源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在家中显得霸道无礼、专横跋扈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一群过度溺爱的家长。记忆中,有那么一幕深刻:一个孩童对奶奶颐指气使,撒娇耍赖,地面成了他情绪宣泄的舞台。然而,当父亲威严的声音响起,简单一句「站好!」,孩子瞬间收敛,乖巧如初。

孩子的这份「机智」,实则是对人际关系微妙平衡的精准把握,他们敏锐地识别出谁是可以任意撒娇的对象,谁又是原则不可动摇的守护者。在不少家庭中,孩子被宠溺成了「家中霸主」,需求无不应允,长辈皆围其左右,百般呵护。

然而,这种温室中的娇宠,一旦环境转换至幼儿园这片小小社会,便显得格格不入。孩子们突然变得异常依赖教师,面对同龄伙伴时却退缩不前,失去了那份在家中的自如与自信。这背后,正是家庭教育中过度溺爱导致的独立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的缺失。孩子们未能在家中学会独立行走,自然难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自信奔跑。

2、孩子在家中表现出的「小霸王」行为,实则映射出情绪调控的稚嫩与心灵的细腻敏感。

成人社会亦不乏此类现象,往往将怒火倾泻于最亲近之人,而对外人却展现出温和之态。职场或社交场合的委屈,转身化作了家中的挑剔与不悦,皆因深知家人的怀抱是无条件的理解与接纳,是永远的避风港。

孩子的「家中强势」,亦遵循着相似的心理轨迹。他们尚未练就应对挑战与挫折的坚实铠甲,面对难题时,既缺乏解决之道,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情绪出口,最终,这份无助与不解化作了泪水与无理取闹的表象。

换言之,孩子的心中也怀揣着展现美好的愿望,只是受限于成长的步伐,尚未能自如驾驭情绪的风帆。在外,他们或许已学会戴上礼貌的面具,克制情感的流露;但一踏入家的港湾,那份纯真的自我便不再掩饰,情绪如潮水般自然流淌。这不仅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家人间理解与引导的重要契机。

孩子在外面怂的原因:

在成年人的复杂世界里,偶尔也上演着「内刚外柔」的戏码,对至亲之人无意间释放的锋芒,却对泛泛之交展现温文尔雅。外界的委屈与压力,往往化作归家后无意识的挑剔与情绪波动,这份「窝里横」背后,藏着的是对家人无条件接纳与守护的信赖。

同样,孩子的「窝里横」现象,也映射出他们成长的脆弱面。面对挫折,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应对机制,困惑于解决之道,更难以用恰当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波澜,于是,哭闹与无理便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情感宣泄。

这并非意味着孩子故意为之,而是成长路上必经的迷茫与挣扎。在外,他们学会了戴上小小的面具,谨慎地管理着自己的情绪边界;而家的温暖港湾,则成了他们卸下防备、真实自我的小小舞台,情绪也因此更加容易流露与放大。

简而言之,孩子的「窝里横」,实则是他们能力尚待提升,内心渴望被理解与指导的信号,而非有意为之的任性表现。

如何避免孩子窝里横:

1、设定规则。

从家庭的温馨港湾出发,我们可以引领孩子踏上理解社会秩序的第一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基础的家庭规范,并持之以恒地践行这些准则。

想象一下,餐桌上的温馨时光,全家人共同等待,直到每一位成员就绪才开启用餐的序曲,这样的场景不仅加深了亲情的联结,也让孩子学会了耐心与等待的价值。再如,玩具世界的小小秩序,鼓励孩子在享受游戏乐趣后,主动将玩具归位,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也教会了他们尊重物品与空间的重要性。

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如同细雨润物般,悄然间塑造了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与对他人的深切尊重。在家庭的温馨怀抱中,孩子们学会了社会的基本礼仪,为未来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2、强化社交能力。

很多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不是自己做游戏,就是对着手机、平板、电视。

家长要让孩子多出去接同龄孩子,多与他们交流,遇到矛盾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大人尽量不要干预。

3、强身健体。

如果孩子胆小胆怯, 首先要把身体练上去, 身体有保障了,孩子心理也会跟着强大起来。

最后想问问:你有没有遇到过家里怂,外边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