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孩子持续学习?

2024-09-25育儿

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史蒂芬·科特勒在【跨越不可能】一书中 提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坚毅力。

现在的孩子缺的最多的是什么?就是坚持性,很想把当下的学习搞好,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很难持续下去。

那些执行力很强,又能坚持学习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他们都有很强的坚毅力。

什么是坚毅力?

坚毅力也是一种动力,它能让我们挺过艰难时期,是一种让我们完成困难任务的内在力量。

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对坚毅力影响较大的两个脑区,分别是前额叶皮层或位于前额叶后侧的大脑组成部分。这两个脑区主要控制着我们的大部分高级认知功能,包括「目标导向行为」和「自我调节」。

人是目标导向的动物这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时刻都会专注在某个事物上,这种专注则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

那「自我调节」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目标导向行为」衍生出来的概念。指的是,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感受。

比如,孩子感觉写作业很艰难,他的感受可能就是痛苦、抗拒、拖延、不想写,但他会告诉自己,要坚持,面对这个挑战。这就是「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既是一种调控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勇敢面对挑战的能力。

这两者是我们培养坚毅力的秘诀。

但是为什么孩子和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不相同呢?比如做学习、运动、手工等,有的孩子就很能坚持,而有的孩子就特别容易放弃?

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这其实就是有的孩子养成了坚持不懈的习惯,而习惯的背后,代表有某种好处。

那些敢于面对挑战、愿意坚持不懈的孩子,会获得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多巴胺。

这种感觉相信大部家长都体会过,当你读完一本书、写完一篇文章、或者完成一个大项目,而且完成超预期的时候,就会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这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

每当我们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时,身体会分泌多巴胺作为奖励。基于这个特点,当你反复完成困难任务的时候,大脑就会把多巴胺奖励和坚持不懈关联起来。也就是,你越坚持不懈,就越能获得多巴胺,而获得多巴胺,反过来会激励你继续坚持不懈。一旦养成习惯,当你再遇到困难的任务时,大脑都不用刻意思考,就直接选择去做了。

所以,坚毅力其实也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培养。

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进入到这种坚韧不拔的奖励循环呢?

书中分享了6种不同的坚毅力,这6种坚毅力每一种都可以培养,也有相应的训练技巧,今天我们可以先尝试去练习最重要的3种技巧。

01

不屈不挠的坚毅力

它是由意志力、思维方式、激情构成的,所以想要培养坚毅力,就需要培养这三种品质。

1

意志力‍

毅力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坚持不懈,而是日复一日地对待任何事都如临其境、奋勇向前的勇气。坚毅的背后并非单一的毅力在支撑。它是一个复合体,由意志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深沉的激情共同构建。这其中,意志力就是关键的一环。

意志力,就像是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它是一种强大的自制力,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专注。它是一种抵御诱惑、延迟满足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有限,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每当我们需要选择奋斗的道路而非享乐时,就需要调用这份强大的意志力。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意志力是日积月累的,需要每一天开始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来排序,把最困难的任务放在最开始去做。家长自己可以选择个每日任务,比如晨起跑步。一开始可以先把目标计划梳理出来,制定稍微用力就可以完成的跑步任务,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跑步上,每完成一项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当跑步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他的习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思维方式‍

是我们在面对学习、工作或任务时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它的形成犹如打磨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自身能力和成长的理解。在【终身成长】一书中,作者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固定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无法通过努力和练习得到提升。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对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表现十分在意,因为他们的表现被看作是能力的直接体现。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他们害怕接受挑战,因为失败意味着能力的不足。这种心态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成长空间,使他们不敢于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领域。

与之相反的是成长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的天赋只是一个起点,通过不断练习和努力,可以达成更高的目标。持有这种思维的人更加看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相信每一次的尝试和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当面对困难时,他们不会选择退缩,而是将其视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那么,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答案就是好奇和反思。

好奇是成长型思维的源泉。当你对某件事情或研究的课题充满好奇时,你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进去,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就像一个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一样,你会想要了解更多,探索更多。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份好奇心,它能够驱动你去学习和成长。

而反思则是巩固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步骤。你需要让孩子将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分析他首先学习了什么,然后学了什么,把这个框架迁移到其他的学习过程中。当他能够在其他学习中感受到进步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学习的。这种自我肯定的感觉非常重要,它能够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3

激情

它是内心深处的热忱,就像小火苗一点一点被点燃,直到变得熊熊燃烧。谈及激情的源头,或许就源于一些小小的、不经意的、又让人心动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像种子,埋藏在心底的土壤里,等待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当初我对于读书和写作只是抱有淡淡的好奇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持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每一次的坚持都让我离成功更近一步。当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了乐趣,在笔尖流淌中找到了自信,那颗好奇心便开始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我心中的火焰。我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激情在内心翻涌,那就是我想要探索的更大世界,是我希望以笔为马的世界。

然而,成长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激情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挫败和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以及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失落。在这个时刻,我们必须持有的是成长型思维——痛苦与困苦只是一次历练和成长的机会。因为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有机会可以看看看动画电影【心灵奇旅 Soul】,你会对此有更深刻的认知。

想要孩子从好奇到痴迷,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对事情有深入的了解和观察,容忍过程中的情绪起伏。当孩子有了对初识的好奇心以及对自己的持续努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他会慢慢地看到自己身上的进步。坚持并不止步于一种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让孩子把它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跑步、写作、健身、手工、学科等任何一项困难的事情,都是对毅力的磨炼。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锻炼。

02

控制思维的强大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遭遇的困境并非源于能力不足,而是内心的纷扰。这种纷扰,往往源于我们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绪。那些消极的想法、负面的情绪,就像无形的暗流,时常在我们心中涌动,让我们怀疑自己、感到失望、甚至自我否定。

我们的思维,就像一颗顽皮的孩子,有时会任性而为,不听从我们的指挥。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更像是一位严苛的守卫,一旦我们感到痛苦,它就会以遗忘、逃避、放弃作为应对策略。然而,生活的真实面貌远非如此简单,它充满了厌烦、倦怠、乏味和挫折。

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想要博学多才,需要日复一日的阅读;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需要日复一日的锻炼。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思维去看待和坚持。

正如高效能心理学家迈克尔·热尔韦所说:「天赋和能力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头脑。高效表现有90%是由脑力带来的,而这种精神优势主要来自能够控制自己想法的能力。」这就是控制思绪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如果你缺乏这种坚毅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都可能成为你情绪的导火线。无聊、沮丧、失望……这些情绪会像漩涡一样将你卷入其中,使你迅速地、螺旋式地落下去。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思绪呢?这里有三个小方法供你参考,家长自己先做,会了再去带动孩子:

1

自我对话‍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陷入消极的自我对话中,如「我不行」、「我做不到」、「那件事太难了」等。这些想法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可能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绝望。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语言与自己对话,比如「我可以试试」、「有挑战才有进步」等。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开阔我们的心胸,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进。

你知道吗?你的想法会影响事情的发展。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研究发现,要抵消一个消极的想法,需要三个积极的想法。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心中种下更多的积极种子,让它们发芽、成长,最终盖过那些消极的念头。

生活中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困难,我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做了一些伟大之事或面对了大事件才得到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坚持做好每件小事情。每天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保持专注和投入,解出那道棘手的数学问题,制作出一顿丰盛的美味晚餐——这些都被算作成功的记录。我们需要养成记录这些微小成功的习惯,当面临挑战或困扰时,便可以打开我们的记忆之书,回味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成就与美好。

具体我们可以写成功日记,每天晚上都会花上几分钟时间,记录下当天自己做得特别出色的三到五件事:「今天我成功地完成了那个高难度的项目报告,得到了同事们的赞赏。」或者「今天我坚持锻炼了半个小时,虽然很疲惫但感觉很好。」这些记录不仅仅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在内心深处种植了一棵充满正能量的树。每条日记中包含着微小的幸福与成就,这不仅仅是自夸和自赏,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同和赞美。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不仅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积极乐观,而且每当我们在日后回顾那些满载记忆的日记时,那种积极的情感与态度都会重新燃起我们前进的激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感恩‍

感恩练习是调整大脑消极倾向的另一种有效方法。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进行感恩练习的人,能够改变大脑中杏仁核的工作模式。

杏仁核是大脑中一个倾向于收集负面信息的过滤器。然而,通过感恩练习,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倾向,使其更注重事物的积极方面。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感恩练习方式是写感恩日记。每天让孩子花些时间写下他感到最感激的事情或最想感谢的人。让他详细描述发生这些事情的情景,同时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会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这种感激的情绪是从他身体的哪个部位产生的。这种每天坚持的感恩日记练习不仅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宽容,也让他感到能量更加充沛,对外界充满了更多的爱意。这是一个逐步改变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他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从而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感恩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

3

关于正念的理解与实践

正念,即是洞察思想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我们的思维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引发某种情感,其间会有一瞬即逝的空隙,其持续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为一毫秒。一旦情感萌生,若其为负面,我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心力去平复它,这就是所谓的「内耗」。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捕捉到这个思想和情绪之间的空隙,我们便可以用更为积极的思想去取代消极的想法。长此以往,不仅我们的思考方式会得到改变,甚至大脑的结构也会发生积极的转变,这就是正念练习的巨大益处。

冥想是练习正念的最佳方法。我每周都会进行3至5次的冥想练习,每次持续10分钟。冥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观察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中,仔细感受气流的进与出,以及呼吸的长短。另一种冥想方法是观察大脑中的每一个念头,不进行评判,只是静静地观察。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会开始注意到念头与感受之间的间距,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觉知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情感的漩涡。

拥有了行动的空间,就拥有了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从被动转向主动。通过持续冥想练习,我现在的觉知力比以前更强了。当负面的情绪产生时,我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从而让自己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这样的实践让我深感正念的力量,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也影响了我对外界的认知和反应,推荐大家试一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03

战胜恐惧

若想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完成各种挑战,那么必然要面对内心的恐惧。人们常说,行动胜于空谈,开始做总比空想完美更重要。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法迈出第一步,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害怕痛苦、害怕他人的嘲笑。恐惧成为了阻止我们勇敢前进的鸿沟。

我曾经在写作时深深思考过这个问题。最近我写的量进步明显,原本一周一篇,现在两天一篇。为何会进步?为何会有所退步?退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恐惧,当工作要求提高,我的潜意识会因此而抗拒,多巴胺分泌减少,写完也没有成就感,渐渐地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最近我尝试勇敢面对这种恐惧,尽管开始写时会有些难受,但写完之后却感到十分轻松。其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因为害怕承受过程中的难受,而无法实现想要的结果。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克服恐惧的坚毅力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恐惧练习,直接面对它。只有直面恐惧,才是克服它的最佳方式。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地建立耐受性,即「系统性脱敏」;另一种是直接进入最恐惧的情境中,「满灌」的方式虽然直截了当,但却需要更大的勇气。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觉察,了解孩子到底在害怕什么。我们让孩子从自己的身体中找出恐惧的信号,是思维紧张还是身体紧张?是手抖还是心跳加速?

然后,需要孩子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回想那些成功克服困难的情境。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了哪些技巧?这些技巧中是否有些是特别有效的?如果有,那么下次就可以继续练习这种技巧。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在恐惧中体验、承受、穿越它。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地克服内心的恐惧,走向成功。

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挑战已然成了普遍的事情,让他的恐惧心逐渐消解,于是,他会开始勇敢地迎接更大的挑战。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以平常心去面对,并从中寻找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因此,他会愿意去尝试那些更为宏大的挑战,以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深的体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一下:

坚毅力是我们成事的关键,有3种坚毅力需要我们重点培养。

第一种是不屈不挠的坚毅力,要分别锻炼意志力、思维方式、找到激情;

第二种是控制思绪的坚毅力,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感恩、正念去练习。

第三种是克服恐惧的坚毅力,要认识恐惧、觉察恐惧、直面恐惧,这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