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广元市机关幼儿园【班本课程】千「编」万化——围巾织成初体验

2024-01-04育儿

有一种故事源于儿童,质朴真实;

有一种故事写满童真,引人深思;

有一种故事需要智慧,发现儿童;

有一种故事需要专业,

捕捉教育契机,故事才有温度。

课程缘起

我班课程主题为「编织」,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能力, 将班本课程的内容以「初识编织—探索编织—创造编织」分别在不同阶段呈现,从幼儿的兴趣点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投放编织材料。如在中班下学期投放以竹编为主题的编织材料,升入大班后,材料区新增了两个围巾编织器。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这一编织器,我拿着围巾编织器给小朋友演示:将线的一头打个结,套在编织器一头的一根棍子上,然后绕「8」字的方式从左至右依次缠到每一根棍子上,再从右至左绕回来,接着用勾线针将下面一层的线圈拉起来,套在棍子上……

正当我给小朋友讲得很投入的时候,周沐洋小朋友说:「老师,我会套在手上织,我妈妈和我一起织了一根围巾。」

「是吗?请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看着他娴熟的动作,小朋友们都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周沐洋,你好厉害呀!」

「周沐洋,你真棒!」

「你可以教教我们吗?」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指出:「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 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的支持。」于是,针对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和期待,我们开始了一场关于学织围巾的编织之旅。

课程目标

1.掌握织围巾的方法,能自己动手操作,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2.在探索编织围巾的活动的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乐于探索编织围巾,并且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之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3.编织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不半途而废,幼儿在学和教的过程中树立自信,提升幼儿成就感。

课程实施

01 拜师学艺

手工编织是一项精致的手工活动,幼儿年龄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用于编织活动,最好是分小组或是手把手的教,现在只有一个小朋友会,这可怎么办呢?

房千艺:「老师先学会,然后再教我们。」

梁慕申小朋友:「可以先教会每一组的小组长,小组长再教每组的组员。」

于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加入到拜师学艺织围巾活动中。

很快,就有学会了的小朋友,于是角色从徒弟变成师傅。

「我教了一个徒弟了!」

「我都教了三个了!」瞧,师傅们教的多仔细,徒弟们也学得认真。

教师的思考:在拜师学艺过程中,孩子成为老师,老师成为「孩子」,向孩子学习,做孩子的追随者、引领者、同行者,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02 遇到新问题

问题一:毛线打结

「老师,我的线打结啦!」

「老师,我的毛线绕到一起啦,解不开啦!」

教室里面一会儿就会传来这样的声音。我们引导孩子们寻求答案,询问家长、网络搜索......后来,我们通过家长收集了很多的卫生纸筒,把毛线缠绕在纸筒上,再购置了一些毛线架,这样我们用毛线就方便多了。

问题二:畏难情绪

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表现的不那么积极,于是我寻问其原因。

莱莱小朋友:「我感觉有点难,我可能学不会。」

匀匀小朋友:「我感觉我也有点学不会。」

于是我引导他们:「你们不学怎么知道学不会呢?其实一点也不难,你们试试看,只要一小会儿就学会啦?」

他们勉强的答应了,找了个小朋友手把手绕了两圈后,他们高兴的说:「老师,我学会了」

不一会儿午饭时间到了,莱莱小朋友还不想放下,还想织,「老师,我觉得这个太有意思啦,我还没织够就要吃饭了。」

教师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常有小朋友有畏难情绪,还没有开始学习或尝试就觉得自己不会,在这个小案例中,有机会倾听到孩子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拥有成功的经历,帮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不怕困难,多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03 初见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从一人会织到大部分孩子会织再到人人会织(目标),孩子们沉浸在编织的世界里,开心、满足,特有成就感。

有的孩子把学到的技能带回家,织一条围巾送给妈妈、送给老师。

于是就有很多慕名而来到我班下「定单」,让小朋友帮忙织围巾,拿「七彩币」(本园幼儿参加游戏用的币)来兑换,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在编织的时候更加认真,投入,生怕漏针,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

教师的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孩子能动手,就能促发思维能力。」儿童的智慧是在指尖上展现出来的,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手巧则心灵,在一绕一挑之间,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中,幼儿的认真、专注、坚持等优秀品质正在悄悄发生。一条小小的围巾给人们带来温暖,还「围」系起了幼儿尊重、关心长辈的情感,温暖了整个冬天。(廖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