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文献精读 | 囊胚长期玻璃化冷冻后的妊娠和新生儿结局

2024-01-12育儿

栏目简介

外文文献学习是临床医生扩充知识、了解医学前沿的重要途径,但外文生殖医学文献数量繁多,深奥艰涩,导致国内医生筛选、阅读困难,很多经典、热点内容无法及时掌握、学以致用。

【医说生殖】作为国内生殖领域权威学术媒体平台,致力于为生殖医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栏目由专业生殖医生团队定期筛选生殖医学领域经典、实用及热点文献进行翻译整理,提炼文献精粹、归纳前沿热点,以文字+视频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呈现,并邀请生殖医学领域著名专家进行精彩点评,帮助大家快速get文献主旨精华!

第二十七期【文献精读】栏目由妇产科网生殖媒体平台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鹿群教授团队精心制作,与君共享。

原标题:Pregnancy and neonatal outcomes after long-term vitrification of blastocysts among 6,900 patients after their last live birth Fertility and Sterilit

周雯慧教授推荐

周雯慧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尤其玻璃化冷冻技术的临床应用,极大提高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效率,但是长期保存胚胎的安全性,尤其胚胎保存年限是目前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该项研究的亮点在于,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冷冻保存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囊胚复苏质量随冷冻保存时间延长会逐渐下降;同时,囊胚冻存时间超过6年后再行解冻移植,可能会对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造成不利影响。结果提示,一旦获得可用的优质囊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尽早进行胚胎移植;条件不满足时,选择冷冻保存时间不超过6年的囊胚,也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尽管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我们也不能排除,不同年代玻璃化冷冻技术可能也存在一定差异的可能性,文章也不涉及卵裂期胚胎的最佳冻存时间,但也给我们发出了一个提醒,冷冻保存时间可能影响助孕治疗的结局。我们也期待,后期有更多的高质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解析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安全性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助孕技术的临床安全应用。

【简述】

简述: 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相比,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能更有效地提高每促排卵周期的总体活产率,同时也能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目前最常用的胚胎冷冻方法是玻璃化冷冻技术。既往研究表明,相比于卵裂期胚胎而言,囊胚冷冻解冻移植能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但是,对于经过较长时间、尤其是数年时间冷冻保存的囊胚,其解冻后存活情况和种植能力如何?移植后的临床妊娠和新生儿结局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尚无准确定论,这也是本研究试图解答的科学问题。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纳入从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已成功经历活产、并希望再次移植同一取卵周期来源的冻融囊胚患者,共计6900名。按照囊胚冷冻保存的年限长短,所有患者分为五组:第一组1890人,囊胚冷冻保存时间<3年;第二组2693人,保存时间3-4年;第三组1344人,保存时间4-5年;第四组578人,保存时间5-6年;第五组395人,保存时间6年及以上,但最长不超过10.5年。由于其中71名患者的囊胚解冻复苏失败无可移植囊胚,予以剔除,所以最终6829名患者纳入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囊胚复苏存活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活产率;次要评价指标有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以及早产率。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冻保存时间的增加,各组囊胚复苏存活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从第一组到第五组依次为:93.51%,89.61%,81.68%,78.43%,75.27%,组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单纯比较各项评价指标时,第五组患者(保存时间6年以上)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低于第一组(保存时间3年以下),而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早产率等指标第五组与第一组没有显著差异;此外,第二、第三、第四组所有指标与第一组均没有显著差异。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表明,冻存时间在6年以上(第五组)囊胚移植后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仍然显著低于冻存时间在3年以下(第一组)的囊胚移植,而第二、第三、第四组与第一组相比,上述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以第一组为参照,各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新生儿结局也没有显著差异,提示移植冷冻保存时间在6年以内的囊胚是相对更安全的选择。

点评专家简介

周雯慧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周雯慧,妇产科专业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生殖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生殖医学学科骨干)、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专家、北京市医管局公益青年专家、北京朝阳医院青年学术沙龙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生殖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二十年,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参与国内两家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的筹备和组建工作。擅长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在内的多种人类辅助生殖助孕技术的临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 215 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医管局杨帆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

赵善可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实习员,发育生物学博士,胚胎培养室技术骨干,擅长胚胎培养各环节相关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卵胞浆单精子注射、卵母细胞及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胚胎移植等。参与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