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嘴,是孩子的风水。
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指出家庭教育里,父亲、母亲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 失声的父亲,大声的母亲,养育的是无声的孩子。」
也就是说,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母亲又脾气暴躁,养大的孩子会很自卑没有自信,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敢为自己发声。
我深以为然。
但是,在看过综艺节目【谢谢你来了】一期「一个母亲与她三个女儿」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 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认知里是藏着孩子们的命运。
爱读余华【活着】的妈妈,觉得书里写的就是她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苦情的老妈妈,能够背诵【活着】,独爱【活着】的妈妈。
读【活着】的老妈妈
她觉得【活着】书籍中某些片段的描写,就是她前大半辈子苦情的写照。
「夕阳下,田埂上,老牛累得垂下了头。
富贵平淡地讲述着他多灾多难的大半生,多少年过去了,依然不变的是脚下的泥土。
没有离去的是他多少的痛苦,叫风吹散而去,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原来为了活着就是活着。」
生3个女儿,没有娘家撑腰,被家人责骂,邻居谩骂
妈妈生了3个女孩,在60、70年代的西安鄠县农村,那是很受非议,会被人看不起,会受欺侮。
妈妈娘家父母已经去世,2个娘家弟弟也出不了力,撑不了腰。
1个弟弟是哑巴,1个弟弟离婚,还有1个姐,比她日子更艰难,背都弯成了一张弓,还要下地干活。
娘家给不了妈妈底气,加上没生男孩,在婆家熬着日子过。
父亲稍不如意就打她,家暴她,骂她坏,净生女孩,不争气,让他们家断子绝孙了。
妈妈吃饭不能上桌子,只能坐在矮小的板凳上,在土灶边吃饭。
更可恶的是,父亲还教唆自己的二女儿喊妈妈「狗东西」。
好在,女儿心疼妈妈,没有被父亲带坏。
爷爷奶奶自己生了5个儿子,因为媳妇没生下来孙子,就骂她「缺德」。
街坊邻居,发生口角的也会当面骂她:「缺德,没有后代。」
妈妈在周围人的骂声中隐忍,认知也在当时的压力下,发生了偏移,做出了一些偏激的事情。
家里没有男孩,妈妈就把二女儿当做男孩养。
给二女儿洗脑,告诉女儿「你就是家里的男孩,是家里的顶梁柱。」
二女儿从小就是一头短发,女儿的头发越短,妈妈看了就越高兴。
3姐妹小时候照
女儿外形打扮看着像男孩,那就是她的儿子,妈妈自欺欺人的想。
而二女儿被妈妈成功洗脑后,时间久了,也觉得自己是男孩。
她学着像男孩一样走路,像男孩一样坐卧。
整个学生阶段,她就没有女性朋友。
唯一的女性朋友,也是一个假小子,她叫那个女生「哥」,女生叫她「弟」。
二女儿高中时,把自己是头发整成了寸寸头,到了大学,更夸张,直接剃了光头。
二女儿高中时期板寸头照
二女儿大学光头照
但,女孩无论怎样模仿男孩,却终究不是男孩。
青春期到了,身体开始有了女性特征。
二女儿初三的时候,想要妈妈给她买一件2元钱的背心内衣。
妈妈都没有答应给她买,还骂了她。
从那以后,直到大学,二女儿才自己买了内衣穿。
生理期时,女同学都是用上了卫生巾,但是二女儿只有妈妈自己用过的卫生带给了她用。
有一次,卫生带打结,十几分钟都解不开,二女儿在厕所里急的狠狠的哭。
所以,二女儿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个男孩,可是内心却也是非常自卑。
如果说,妈妈对二女儿做的这些事,让人感到心疼的话,那,她对最小的女儿曾经做的那件事,让人感觉妈妈心好狠。
在小女儿三岁时候,妈妈受不了周围人的谩骂和白眼,她想再生一个男孩。
于是,在冬天的一个早上,看着周围没有人,妈妈把最小的女儿带到了湖边,亲手把女儿丢到湖里。
她想淹死小女儿。
看着穿着棉袄的小女儿在湖里扑腾喊「妈妈」,她心软了,最后还是想办法把小女儿拉上来。
但是,如果要再生娃,小女儿还是不能自己带。
妈妈把小女儿又送去了亲戚家抚养。
女儿送出去十几天,妈妈整天睡不好,吃不下,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舍不得。
妈妈偷偷去了那个亲戚家,趁亲戚不注意,抱起小女儿就回了家。
从那以后,妈妈熄了生男孩的心思:就让他们骂去吧,把这3个女儿带大就好了。
认知改变,读书才是女儿们唯一出路
恢复高考后,大伯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大伯家孩子出来工作后,家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住进了200多平米的又大又高级的房子。
要知道,那个时候,妈妈一家五口人还是住在20平米的1间半土房里。
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就落小雨,拿着盆盆罐罐到处接雨水。
留起了及耳短发的二女儿照
5个人挤着睡在一张炕上。
冬天,家里的母猪下了崽,担心被冻死,炕上睡一家五口,炕下是一溜排的小猪崽。
所以,妈妈去大伯家新房看过后,非常羡慕,也是在那个时候,她醒悟过来,要想改变命运,那就得让3个女儿好好读书。
没有学费,就向亲戚朋友借。
不过,亲戚大多不富裕,借多了,人家家里也借不出。
妈妈想到了卖血挣钱。
后来,二女儿回忆,她读初中的时候,好几次从家里带东西去学校,看到那个塑料袋上有「捐血」的字样。
那个时候的猪肉只有7角一斤,但是家里也吃不上。
为了给女儿们增加营养,妈妈就用夹子夹老鼠,弄干净炒了给她们吃。
到菜市场捡西瓜皮,拿袋子捂着带回来。
遇到认识的人,问买了什么,就说买了蔬菜。
妈妈一直跟3个女儿强调,要想过好日子,就发奋学习。
「别人可以复读,你们没有,你们只有一次机会。」
好在,三个女儿书都念的不错。
3个女儿成才,妈妈在村子里可以抬头走路了
大女儿高考,713分,超过了当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为了稳妥,最后读了「北京化工大学」。
二女儿考到了「北京服装学院」就读。
小女儿读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
随着3个女儿陆续考上大学,村民们对妈妈的态度也好了很多,妈妈终于找到了自信,看到了一些光明,在贫苦的农村,也能够抬头在村里走路了。
女儿们成为了妈妈的骄傲,妈妈为她们自豪。
写在最后
妈妈认知的提升,改变了3个女儿们的命运,他们没有像一般的农村女孩一样,长到17岁,18岁就嫁人,然后再重复妈妈的命运。
她们终于可以最大限度掌握自己一部分可以掌握的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一个人的认知里;一个妈妈的认知,却同时藏着孩子们的命运。
你们觉得命运是怎样的呢?
素材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