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智慧决定生命的存亡

2024-04-28养生

文|袁运录

人都有一定的智慧,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智慧决定人的健康状态。有很多人生了一些小病,不从原因——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健康模式方面去寻找和改变,总是直截了当想通过药物去治理,把希望寄托在医生或药物上面。

当人得知自己得病了,开始给自己贴上「我是病人」的标签,被不好的心态困住了自己。与其是病魔缠身,不如是心魔压身。

中西医在治疗疾病的侧重方面迥然不同。现代医学(包括西医和中医),几乎都是从缓解症状病痛下手,很少会从病人的思想,改善病人的生活方式下手。

他们认为症状是客观存在的,是病的根源,因此症状成为治疗的标靶,从而现代医学变成了症状性治疗或现象性治疗模式。一万种症状,必须有一万种药物或治疗方式,也就不奇怪了。

传统中医则不同。在缓解病人身心痛苦的同时,传统中医更会倾听患者的心声,询问病者的生活方式或健康模式。也就是说,中医侧重于改变患者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其生活方式。

笔者曾经因为颈椎病遇到一个好医生,尽管他是西医,但他却劝说笔者不要吃药,建议参加一些针对性的运动,如游泳和羽毛球。

他说,药物对疾病治疗非常不利,但他不想被潜规则,只能悄悄告诉我。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和药业资本,为了谋利,却在病人身上大做文章,下足功夫,引诱病人长期购买服务,过度医疗。只要你需要,立马就给你什么。

国人一定要明白,传统中医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模式,认为生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因为生病只是一个警钟,告诉你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了,提醒你要注意。如果你不听劝告,我行我素,那就对不起了,它就把你干掉了。

我们要了解,药物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缓解病人的痛苦,其本身并没有治疗的意义。毫无疑问,在缓解疾病痛苦的同时,也会把病人身上一些好的东西灭掉,损坏人体免疫系统,削弱抗病毒的能力。

这意味着,病人以后会弱不禁风,更容易生病,然后继续用药,一辈子离不开药,身体也因此给报废了。

明白此理后,该如何去调理自己呢?

健康的生活模式,无疑是大众所向往的,但这需要积极的思维和智慧。

无论什么疾病,甚至包括癌症,只是人体生理结构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它是往往只是人情绪化的一种结果。

我们知道,心情不好,胃口就变差,身体也随之出现一些不适反应。

事实上,当人的情绪化出现时,总是会同时伴随着生理功能或生理结构的紊乱(躯体化),人的局部生理结构乱成一锅粥。这好比狂风暴雨后,地面呈现一片狼藉的景象。

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静待花开,这些紊乱现象自然就会慢慢恢复如常。

如果迫不及待,想尽快消除症状,仅仅从表面症状出发进行治标,就如同割韭菜——越割越长。

治病一定除了缓解症状,更应从问题的源头上下手,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天早上,太太要我来去医院做体检。她说:你一定要注意身体,早点预防。她不知道西医(或现代医学)是明明白白让人死去,而传统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的活着。如果你被医疗机构查出有问题,除了接受诊疗,又能怎样?你不接受西医西药吗?

许多国人不知,西医大病治不好,小病我们也不需要治。只需注意保养,调整健康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有病,也会不治自愈。

只要确信自己平时的生活方式或健康模式没有问题,为何要跑医院做健康体检呢?

笔者曾经发文指出:健康体检有害无益。除非心中有疑问,身体不舒服,就应去医院确认一下,消除疑虑。否则,干嘛自找麻烦,自己吓自己呢?

何况在现实中,长命百岁的人,往往都是稀里糊涂的活着。而那些命短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非常注意身体,平时注意养生的人。

事实上,有几个养生专家寿命长的?再看看那些长寿者,有几个不是糊里糊涂活着?

生活中所有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只因为你把它当问题,才让它变成了问题中的问题。

比如,口吃本来不是问题,是因为你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才变成了问题。

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或者被检查出一点高指标,就被诊断为疾病,结果它真的变成了疾病。

情绪出了一点淤堵,心理出现了一点所谓异常,就被定义为心理疾病,结果它真的变成了令人头痛的疾病。

昨天到某学校讲课,有个家长咨询,说她10岁的女儿在家里总是不停洗手。我告诉这位家长:勤洗手,长时间洗涤本来不是问题,只因为被指责打骂,才会酿成大问题——洁癖症。你可以望子成龙,但不能用道德去绑架控制孩子的思想。

人的疾病,甚至生死,都在一念之间。有智慧的人会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甚至 将生命置于无我境界,精神世界不会受俗浊羁绊,逍遥于天地之间,与道同行。

作者简介

袁运录,秋水理论创立者,

【情绪心理学】【抑郁症原理与康复】【强迫症原理与康复】等五本心理学著作者。

1988年到上海接受张景晖疗法,走出口吃和强迫症。

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中国本土心理学——秋水理论.

秋水理论,建立在国学和现代心理学基础上,从根上解决了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康复方向。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抑郁、强迫、焦虑、失眠和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

代表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点亮心中的那盏灯】等.

正在出版40万字【攻心36计】.

研究方向:口吃、抑郁、强迫、社恐、焦虑、失眠,校园暴力,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