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时间里,医馆领域有4件事可能代表了行业的整体变化:
一是固生堂在一片质疑中于2021年12月成功上市,市值从80多亿上升到100多亿,经营业绩从亏损实现盈利,让更多人看到了投资医馆的前景。
二是榕树家在2年多时间里开出了上千家连锁中医馆,引发行业极大的疑惑、关注和羡慕,同时也告诉大家,医馆领域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敢于创新。
三是国家一道道政策的下发,全方位支持和鼓励中医的发展,医馆从冷门偏门走向了热门宽门,专业投资机构到处物色标的,民间资本纷纷涌进,中医领域掀起第二轮投资热。
四是酸梅汤事件彻底掀起中医生活化热潮,药膳馆、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中医生活化领域掀起创业风暴,进一步扩宽了中医发展的想象力。
前面两件事,都是在质疑中实现的,不管他们未来如何,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医馆领域的创业,最怕的不是质疑,而是没有质疑,最怕的不是创新,而是默守陈规。
最后一件事,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复兴和国人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对中医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即便如此,中医馆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原因很多,最核心的两个:
一是中医内外部认知的严重撕裂和内耗,如学院派中医、民间中医、中医爱好者、中医黑之间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宣导,对行业发展和大众认知产生了极大的误导和扭曲。
二是科技中医还没真正发展起来,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优质中医医生资源稀缺难题。
认知上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立场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唯有行业发展,把饼做大方可解决。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解决行业的发展问题,解决中医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的问题,不然投资人如何看好中医赛道,投资进来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煎熬,最终大部分亏本淘汰出局。
这几年,本人见过太多的跨界投资者折戟医馆沙场,无比惨烈悲壮,最后还被大家鄙视一番,好像开医馆失败的都是资本的邪恶化身,活该似的。
其实,我所见过民间投资中医馆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带着中医情怀、感恩心态和一腔热血进来的,无奈江湖水深浪大,无力游到彼岸。
本人曾在一个视频里讲过一个观点:凡是投资医馆的,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合法合规,都是英雄。
因为,没有他们的资金进来,中医馆这个业态是没法激活的,更不可能进行创新试错,其结果就是一潭死水。如果没有资金进来开更多的医馆,我们中医学子就业都是问题,更别说提升中医技术水平了。
中医馆这个业态,如果从医疗角度和国家相关政策来做评估,在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其商业模式是很难成立的。
未来中医馆必将在非诊疗领域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变现模式,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们不妨静下来思考一件事:郑远元、榕树家、固生堂等,你更愿意投资谁,或者在他们三者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整合升级。或者,我们如何在专科专病细分赛道里做专、做精、做细。亦或是在中医生活化市场里,占据医馆+的风口。
医馆领域,最怕不是别人想进来赚钱,而是别人觉得这个领域没有投资价值和盈利模式。
医馆竞争,最后拼的是科技创新、运营效率、经营规模、盈利模式、品牌建设等,唯有坚信使命和价值观、相信创新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方可走出制约千年中医发展的沼泽地。
最后,期望中医AI能快速研发和迭代,早日大规模应用,输出稳定的技术疗效。因为,在我们有限的视野里,好像只有寄希望于科技中医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中医医疗技术难题,降低开馆的门槛和投资风险,从而实现普惠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