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应该如何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2024-01-23养生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肾脏病于急性阶段未经控制后的共同转归,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对于CKD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 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中医对CKD辨证论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没有CKD的病名, 根据其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肾风」、「癃闭」、「关格」、「溺毒」等范畴。

它是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脾肾,但常波及肺、胃; 其基本病因为脾肾衰败、湿浊内蕴、瘀血内停;

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CKD不仅表现为脾、肾、肺虚损的一面,而且表现为水湿、湿浊、湿热、痰浊、风邪、瘀血邪实的一面。

素体肾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外袭,七情内伤,房室不节,劳倦过度,药物损伤,以及年老肾气自衰均可导致CKD, 肾气不足是其主要内因。

CKD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是外邪侵袭,其病理基础是脾肾虚衰。CKD的病情错综复杂,证属本虚标实,其本为肾虚, 其标为外邪侵袭,湿(热)、瘀血内阻。

CKD发生发展的基础为肾虚,湿瘀一方面为病理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致病因素,CKD进展的核心环节是湿瘀互结,错综复杂,相互影响, 肾虚湿瘀是CKD的核心病机。

CKD以邪实为主,其主要病机是湿热久郁成毒,邪毒下迫,直达下焦,侵及血分。 CKD证属正虚邪实或本虚标实。

其基本病机为脾、肺、肾三脏俱虚,运化失常,失其开阖,水湿内停,湿热内蕴,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日久邪毒内结,久而不愈,正气渐衰,逐渐丧失整个气化功能,精微失于固摄而外溢, 水浊瘀滞失于气化而内停。

CKD初因三焦气化失常,肾络郁痹,内生瘀血,加之水湿停于体内,阻滞全身气机,进而加重瘀血,瘀血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重水湿泛滥,泛溢肌肤; CKD久因正气亏虚,气失衰血,使瘀血更甚。

CKD病机为瘀血内停、湿热内蕴、痰浊内生与正气亏虚并存,相互胶结,难以区分, 祛邪则有伤正气,扶正则兹生邪实。

CKD形成病因为水湿蕴蓄化热; 湿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反复外感湿热毒邪;其病机是湿热毒邪侵入营血,多热多瘀。

善以六味地黄丸为主化裁辨治各种证型的CKD,尤其对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肾炎,其大多为阴虚血热损伤血络者, 临床常常以六味地黄丸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认为CKD的辨治时应重在调理阴阳, 常常拟以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或知柏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化裁。

将CKD的辨证分为四型进行治疗:(1)肝肾亏虚、肝风内动型, 则以大定风珠加减为方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2)脾肾气虚,瘀血内阻型,若浊邪久蕴化热, 则以黄连温胆汤合温脾汤加减为方来健脾和胃、清热降逆;若浊邪困阻阳气而化寒,则以吴茱萸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与温脾汤合方加减来健脾温中、降逆止呕。

(3)气阴两虚、虚热动血、血不归经型, 则以犀角地黄汤加减为方来清热凉血、益气摄血归经。

(4)脾肾阳虚、心阳不振型,则以参附龙牡汤合四逆汤加减为方来振奋心阳,回阳救逆。CKD常常因实邪郁阻, 脏腑气机滞而不通,升降失常,导致变证丛生。

这些变证如不能及时有效干预,导致病情转坏, 使CKD病程进展加速, 采取使脏腑气机调和,正气得养,邪气得祛等临证思路与方法,常从「郁"论治进行治疗:

以三仁汤或益胃汤加减为方来宣达三焦,主理中焦; 以柴胡疏肝散化裁为方舒解肝郁; 针对寒热虚实证不同,以定喘汤或桑白皮汤与沙参麦冬汤加减来调和气血,开达肺郁;

以四逆散加减为方回阳救逆,疏解肾郁; 以当归芍药散为方来虚实兼顾,调理血郁。根据不同阶段正邪主次不同及病因病机将CKD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

虚损期以正虚为主,或夹湿,或夹瘀,分为以下三型:(1)肝肾阴虚型:此型患者常常伴有血压升高, 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为方来滋水涵木。

(2)脾肾气(阳)虚型:以右归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为方益肾健脾; 以真武汤加减为方来健脾温肾。

(3)气阴两虚型: 以参芪地黄汤加减为方来益气养阴。 关格期以正虚邪实并见,寒热错杂,气机紊乱,分为以下三型:

(1)正虚邪盛,肝风内动型:以羚羊钩藤汤合杞菊地黄丸加减为方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2)脾肾虚弱,湿浊中阻型: 以吴茱萸汤合温脾汤加减为方来健脾降逆、温肾化浊。

(3)阴阳两虚,浊阴上逆型: 以济生肾气丸合涤痰汤加减为方来阴阳双补、解毒降浊。CKD的形成,乃是脾肾清阳不升,湿浊下注于肾,造成肾脏气化功能失常,浊毒停留体内。

治疗本病要「开其郁,利其气,升清阳,降浊阴」恢复其升降出入的能动作用, 而非单纯温补脾肾,泻下排毒。

自拟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前胡、柴胡、独活、羌活、桔梗、枳壳、炙甘草、半枝莲、槐花、大黄、茯苓、生地榆、川芎、草河车)疏风清热化湿, 凉血理气化瘀治疗湿热瘀滞型CKD。

医师自拟加味温胆汤(大黄、半夏、橘皮、苍术、白术、茯苓、竹茹、枳实、焦山楂、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化湿, 清热泄浊治疗肾气衰败、湿热毒邪蕴结的CKD, 疗效明显。

可明显减轻口中尿臭味、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多年临床研究创立基本经验方(生大黄、槐花、荆芥炭、生地榆、丹参、焦三仙、防风)清热祛湿。

凉血祛瘀治疗湿热血瘀型CKD,效果显著,研究表明该方能明显抑制肾脏免疫炎症, 延缓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医师自拟方(金钱草、海金沙、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威灵仙、石苇、桑寄生、牛膝、穿山甲片、桃仁、丹皮、枳壳、苍术、焦山楂、焦神曲、生地黄) 以清热利湿解毒。

活血化瘀通络为法治疗CRF因湿热毒瘀羁留体内, 久而入络伤肾累脾所致者, 临床应用对减轻氮质血症及减少大量蛋白尿取得明显效果。

以肾衰回生散(制大黄、海龙、西红花、鹿内肾、海狗肾、紫河车、鹿角胶、炙水蛭、冬虫夏草、何首乌、巴戟天)温肾通阳, 化瘀去浊治疗肾阳亏虚, 瘀浊内阻型CKD,

症状改善明显。 百令胶囊:用百令胶囊治疗CRF93例,对照组以西药治疗进行比较对照及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以百令胶囊治疗的治疗组在TG、Scr、Hb等检验指标上治疗前后均差异显著(P<0.05)。 金水宝胶囊: 金水宝在治疗CKD中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细胞恢复及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尿, 对肾小球硬化率明显减低及硬化数明显减少;

2.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减缓脂质过氧化的速度,对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有防治作用; 3.改善肾功能、抗炎、降脂;

4.可减轻环孢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等肾毒性药物对肾间质的损伤。黄芪当归合剂: 研究发现黄芪当归合剂可改善肾功能, 减少尿蛋白,产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能减轻肾组织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 可能通过抑制骨桥蛋白表达上调而产生减少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骨桥蛋白表达;抑制肾间质ECM聚集。

尿毒清冲剂: 由何首乌、白术、黄芪、茯苓、大黄、丹参等组成。用尿毒清颗粒剂配合西医对症治疗118例CRF患者,治疗疗程为2个月。

疗程结束后, 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17%, 而单纯西医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22.88%,具有显著差异(P<0.01)。

提示尿毒清颗粒剂配合西医对症治疗CRF,能延缓CRF进展和改善肾功能。 尿毒康冲剂:由大黄、泽兰、肉桂、何首乌等组成。

用治疗CKD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患者,结果显示尿毒康冲剂可明显减轻CK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Scr、BUN, 提高血清白蛋白, 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贫血状态。

抗纤灵冲剂: 由丹参,制大黄、桃仁,当归、牛膝等组成。 以抗纤灵冲剂治疗CRF50例,发现它可降低患者Scr、BUN,且同时对狼疮性肾炎Ⅲ、Ⅳ型胶原值具有降低作用。

证明其对肾功能恶化及肾小球纤维化有较好缓解作用。肾衰康胶囊: 由制大黄、肉桂、人参、黄芪、山药、白术、猪苓、丹参等组成。

以肾衰康胶囊治疗CRF患者33例,总有效率为89.80%,显效率为60.60%,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肾衰康胶囊能减慢CRF大鼠的BUN、Scr升高,减少蛋白尿, 提示肾衰康胶囊对CRF氮质潴留有减轻作用。

维肾康胶囊: 由大黄、六月雪、党参、黄芪、猪苓、茯苓、山茱萸、制附子、仙灵脾、葫芦巴、川芎、丹参、益母草、银花组成。

用维肾康胶囊治疗CRF患者128例,发现维肾康在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明显降低Scr、BUN, 升高血红蛋白。

肾衰冲剂: 由制大黄、黄连、丹参、党参、陈皮等组成。 以该方进行临床动物试验,发现肾衰冲剂对5/6肾切除诱发的CRF动物肾脏细胞结构及肾小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可增加肾小球血流量,延缓肾衰竭进展。肾康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大黄、丹参、红花、黄芪。

研究发现肾康注射液可减轻5/6肾切除诱导CRF大鼠肾脏病理损害,改善其肾功能, 降低蛋白尿、高血脂及肾组织TGF-β1, 通过机理研究发现肾康注射液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来延缓肾功能不断恶化、防治CRF。

灯盏花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灯盏花素。 临床发现灯盏花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同时调节患者体内脂质代谢;

另外,灯盏花素能扩张肾脏毛细血管,改善肾小球的血流灌注,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患者Scr、BUN, 而没有导致出血倾向的副作用;

灯盏花可以活血通络止痛正好适于「肾络瘀痹癥积形成」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疗法是类似腹透原理产生「肠道透析」的作用。

是通腑泄浊疗法的一个具体体现, 是治疗CKD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疗效显著。它可以避免了肝脏的首关效应,提高血药浓度且药物直接对直肠产生作用,充分吸收。

通过超滤及弥散作用,对血中中分子毒素进行清除,减少肠源性氮质。 但中药灌肠疗法不适用于下列患者:

(1)灌肠前腹泻次数若在每日3次以上,或大便稀溏, 或全身情况差的晚期尿毒症患者; (2)有痔疮或肛裂出血患者。

以军坤汤(大黄、熟附子、煅牡蛎、益母草)随证加减进行灌肠治疗CKD病人26例,BUN明显下降。针灸疗法: 中医学认为针灸对穴位刺激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针灸治疗CRF患者48例,在命门与神阙穴位上温灸,每日灸一穴,每次温灸20min, 隔日交替使用, 并以黄芪注射液3ml于肾俞旁开1.5寸的志室穴行穴位注射,隔日左右志室穴交替进行,连续治疗十天。

结果:显效患者有27例,有效患者有19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的有效率达95.80%。取温肾壮阳,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中药粉碎成药粉,经过加工制成药饼, 行药物灸温灸两组穴位。

一组穴位选命门、大椎、脾俞、肾俞。另二组穴位选三阴交、足三里、中极、中脘,隔日交替温灸两组穴位,通过药物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改善身体机能及临床症状。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 多个脏器受累,进行性肾实质不可逆损伤的疾病,病机复杂,病程缠绵,治疗方法单一则难以取效,因此要重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主要特点。

发挥中药的多效性、协调性和副作用小等优点,辩证组合药物, 结合临床实际采取最佳给药途径。

综合中药口服、中成药针剂静滴、中药灌肠、中药药浴、穴位贴敷、针灸等多途径进行治疗,科学规范治疗,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平时防护, 使本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设计比较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加强临床实验研究,使传统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前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