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有什么,中医如何证型?

2023-12-07养生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T2DM的患病人数增加了62%,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继续上升,将达到6.3亿人,随之而来的更是社会与家庭的严重经济负担。 随着T2DM发病率的升高,其常见的慢性合并症——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患病人数也大大增加, 因此T2DM与OP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骨质疏松是因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降低, 引起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往往伴随着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根据病因的不同,OP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与继发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DiabetesOsteopenia,DOP)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被认为是T2DM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目前,我国逐步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使DOP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同时由于DOP发病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因此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迫在眉睫,这对及时预防骨折发生、提高DOP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同时也能为制定相关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祖国医学未对「骨质疏松」作出明确的命名,但后世的医家和学者将其归为「筋痿」「骨痹」「骨枯」「骨痿」等范畴, 故DOP应属于消渴合并骨痿范畴。其发病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调所致。

其病机与肝脾肾、气血津液运行密切相关。 精血相生,肝血亏损,筋脉失养;脾失运化,气血生成不足,肌肉、筋肉无以调养,肾精亦乏源;肾虚精少,精不生髓,则骨枯髓减。 气血津液是营养筋骨的物质基础,消渴日久入络,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血脉瘀滞,痰湿内蕴,引起关节、筋骨的疼痛,发为骨痿。

可以看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病。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和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为特点的代谢疾病。中国是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还在继续增长。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就被认识,但直到最近十多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DiabetesOsteopenia,DOP)才被考虑为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据相关研究,DOP影响着全球近7500万人,所以,DOP是严重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

基于这一庞大的患病人数,有必要做好相关预防和积极治疗。 因此寻找DOP的危险因素,提高DOP高风险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延缓病情的进展刻不容缓。研究发现既往有吸烟史和饮酒史、女性绝经、病程长、低BMI、低WC、高HbA1c、低TG、低TC、低HDL-C、低Mg、低HGB、高MHR、合并DPN和DKD等因素与DOP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且饮酒史、女性绝经、合并DKD是D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WC、Mg则是DOP的独立保护因素。另外发现, DOP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肝肾亏虚证,主要兼证是瘀血阻络证。研究结果表明,R组吸烟史比例大于T2DM组。

吸烟被认为是发生代谢性骨病的危险因素,香烟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尼古丁、一氧化碳、镉、亚硝胺。研究显示,小剂量的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骨骼细胞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由成骨细胞衍生的骨细胞组成, 这三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维持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从而形成健康的骨稳态。

成骨细胞作为骨形成细胞,不仅在骨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还能够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导致骨吸收。而吸烟能够引起抗雌激素作用, 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进行破坏,影响肠道钙的吸收,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减少。

在破骨细胞存活、分化进程中,核因子受体激活剂-kB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f-k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比值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被认为是维持骨量保证骨骼完整性的重要指标。

发现长期吸烟者的OPG生成受到显著抑制,RANKL/OPG比率升高,这一比率意味着体内有更多分化作用的破骨细胞。通过实验证实吸烟会使骨吸收标记物升高加快,并对老年男性吸烟者进行评估, 发现在未来10年其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较高,进一步说明了吸烟会加快骨质丢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在DOP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发现烟雾提取物通过干扰TGF-β信号通路,增加氧化应激,从而损害BMSCs的成骨作用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从中医理论分析,金水相生,吸烟日久损伤肺气,长此以往,肺气不足,津液不布,肾水失去濡养,造成骨骼结构的病变。 研究发现DOP组的病程大于T2DM组。这与国内分析DOP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一致。

胰岛素相对缺乏、血糖控制不佳是T2DM的特点。长期的高糖环境影响着身体各机能状态的改变,尤其是成骨细胞的成长与分化, 并且在高糖状态下,破骨细胞因子受体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会被上调。

随着患病时间延长,高糖会引起高渗性利尿,从而促进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分泌,致使骨中的钙流出, 最终BMD下降。骨代谢是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协调下,骨形成和骨吸收连续循环的过程。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好血糖,必然会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糖化、血脂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的减少。 有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对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是特异的,胰岛素作用于其受体能够促进骨骼形成。

因此,胰岛素缺乏会破坏骨重塑过程中的平衡。通过比较368名T2DM患者,发现DOP组平均病程14.9年,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普通T2DM组。 从中医角度分析,消渴患者随着病程年限的增长,肾亏病机尤为突出,肾阴亏损及阳致阴阳两虚,精气渐衰,骨骼失养。

所以T2DM患者首要目标是平稳控制血糖,减少随着病程变长造成的损害。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HbA1c)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测量时不易受应激状态和近期饮食的影响, 是衡量患者4~8周平均血糖水平的金标准,也是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指标。

HbAlc是微血管损害的重要因子,长期的高血糖使HbA1c水平增高,组织缺氧,出现微血管并发症,骨血管分布受影响,使骨的重建发生改变。 高HbA1c条件下,钙、磷、镁等离子会随着渗透性利尿流失,低浓度的钙、磷、镁会抑制骨矿物质吸收,进而影响骨代谢。

此外,葡萄糖能与脂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反应生成其相应的糖基化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 T2DM患者的AGEs含量随病程发展逐渐积聚,AGEs能够与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生成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沉积在骨胶原蛋白上,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

本研究发现DOP组的HbA1c水平高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项基于大样本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相比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人群患骨折的风险更高。我国的一项研究在对HbA1c与BM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发现,DOP组HbA1c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并将8%的HbA1c值作为分界点。

发现DOP患者的股骨颈和全髋部BMD显著低于对照组。 因此,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以降低DOP发生的风险,高水平的HbA1c患者应尽早进行BMD评估。 根据上述研究发现,DOP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低于T2DM组,R组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T2DM组;

以及女性DOP患者有较低的TG、TC水平。研究发现高水平HDL-C可作为预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性别T2DM患者的血脂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发现,男性的血脂水平与骨质疏松没有相关性。

而女性因为在绝经期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影响,双股骨及腰椎1~4的BMD与TC呈负相关。 高胆固醇可抑制TGF-β/BMP2信号通路,阻断成骨细胞中Runx2、Alpl等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动物实验表明在高胆固醇饮食喂养下,小鼠BMD与血清成骨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OCN浓度明显降低。

而骨吸收标志物CTX-I水平升高,说明高胆固醇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服用降脂药情况、未校正年龄和BMI、既往史情况不同等有关。 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T2DM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考虑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本研究推测DOP患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可能受到了胰岛素的调节作用,DOP患者有些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以促进骨细胞分化与增殖, 同时也会导致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降低,从而提高游离血清雌二醇和睾酮的水平,影响着脂代谢和骨代谢。

同时由脂肪细胞表达的一种特异性血清蛋白——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近年来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有密切的关系,APN可通过参与影响胰岛素信号的cAMP通路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 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体内APN水平较低,抑制破骨细胞生成的能力不足,导致骨量的流失。

所以T2DM患者血脂水平应该控制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降低DOP的风险。 消渴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劳欲过度、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有关, 传统观点认为消渴的核心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亏不能载气,燥热伤阴耗气,阴亏与燥热二者互为因果,燥热导致津液灼伤,久则伤阴;阴亏不能制阳,虚热内生,燥热愈甚。

【养老奉亲书】论述道:「高年阳气发泄,骨肉疏薄,易于伤动,多感外疾,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这里提到的老年人「骨肉疏薄,易于伤动」,接近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DOP在中医理论属于消渴合并骨痿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气血津液运行密切相关。

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有所养,关节滑利,可正常足步,肝为筋提供营养,维持人体正常运动。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精血同源,若肝血不足,肾精亦亏损。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主四肢,脾气调则五脏养,肌肉长。脾在营养物质吸收、机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运化水谷精微至十二经脉及全身来濡养脏腑、骨骼。【圣济总录】中提到:「脾胃气和, 则能行其津液而充养肌肉,若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气血减耗,无以灌溉形体,故肌肉不丰而赢瘦也。」

肌肉骨骼的营养依靠脾,肾精的充盈依赖脾精源源不断的滋养补充,若脾失健运,脾精不足,肾精乏源,可致骨骼失养。 【素问·痿论篇】曰:「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藏精主骨生髓,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是肾运送精气至全身,【普济方】中有记载:「肾……变化精气,长养百骸,溉灌腑脏,无所不至。」 故精气充盈,方能够滋养筋节、荣注诸脉,使筋脉和柔。骨属于奇恒之府,骨者髓之府。

「肾主骨」指肾藏精,精化髓,骨赖髓以充养, 【灵枢·经脉】记载:「骨为干」、「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皆反映了骨的作用,一为立身之骨干,二能藏精髓,三与肾气紧密相关。髓的生成受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影响。

髓不足,则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可见肾、骨、髓之间关系紧密。 消渴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摄养失调,久病耗伤肾中精气,以致肾虚精少、精不生髓,则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骨质脆弱。【景岳全书·痿证】言:「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

肾气失养,加上平日劳倦过度,无以养肝,导致肝阴血不足,亦不能濡养筋脉。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皮肤,是气血循行与病邪传变的无形通道, 【素问·调经论】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经络发挥正常生理功能需要气血的滋养,气血调和则经脉循行流利,组织器官得以濡养,筋骨劲强,关节清利, 人体脏腑组织正常运行,才有充足动力抵御病邪。当消渴日久入络,气虚运行无力,鼓动不得,不能行血,血行受阻,形成瘀血,消渴患者阴亏津少,津血同源,血液粘稠,脉络滞涩,加上阴虚易生燥热,炼液成瘀,最终表现瘀血阻络之候。

肾气失养,气化不及,津液不能流行,津停气机不利而积聚成痰,形成痰湿内蕴的表现。故经络运行痹阻,经脉失养,致关节、筋骨疼痛麻木,发为骨痿、骨痹。 因此,DOP的发病以消渴为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脾虚、肾精气亏虚,「实」为痰湿、血瘀。

DOP患者的中医证型在年龄、血镁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肝肾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年龄较高。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镁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