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探访大凉山一位中医,坚持上山采药,擅用经方调理糖尿病、高血压

2024-07-02养生

冬季,罗国耘在山上采药

文/成昭荣 图/朱紫萱

很难想象,在今天还有乡村医生愿意自采中药材并运用到诊疗中,在我或者说大多数人看来,这应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治疗得当,那是你的工作职责,如果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问题,那这名乡村医生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绝对会「摊上大事」。然而,我们这次有幸寻访到的这位医生,就是这样一位自采中药材并加以运用的医者。

在深入了解了这名医生的背景和经历后,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在日常的诊疗中,中药材的用量如此之大,他一个人真的能采集到足够的药材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迅速前往医生所在的德昌县德州街道果园村二卫生室,见到了这位名叫罗国耘的医生,当我向他提出疑问后,罗医生卖了个关子说「我怎么说你可能都不太相信,不如和我一起去采一次药,自己亲眼看一看。」

跟随罗国耘上山

当天诊疗结束后,罗医生迅速整理好采药的背篓和锄头带着妻子和我们一同上了山,一边走他一边介绍「今天我们上山把适合用的药材采一部分,这个季节最好采半夏、田基黄、淡竹叶。」步行上山后,罗医生的动作极为娴熟,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植被中,往往我们什么都没有看到,他已经几步之间,或是用锄头轻轻一挖,或是用手轻轻一摘,就精准地采集到了所需的中药材。

「大山养育着我们,也疗愈着我们。」

每采一株药材,罗医生便会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解:「这是红土茯苓,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效果,能治疗关节肿痛、痛风;这叫翻白草,可以止血、消肿;这个半夏不大不小,刚好合适;像这种田基黄,在我们这里主要拿来治疗口腔溃疡。」短短一会儿,我们便见识到了不下十余种药材,眼花缭乱的同时,罗医生的专业与经验更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一片山大概有百余种药材是经常用的上的,我目前认识五六百种药材,但我在德昌拜的老师傅更加厉害,他是一名赤脚医生,能够精准识别大山中的两三千种药材。」尽管罗医生说他还远远不及师傅,但我相信这五六百种药材如果要用于临床肯定已经绰绰有余。

罗国耘向我们展示找到的「宝贝」

当我称赞罗医生时,他却摆摆手向我开玩笑说「你别看我进山采药像是在收购药材一样,但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经验较少的人不要随便采药材来用,没有分辨清楚是会出事的,我们以前都是师傅手把手带着上山采药,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我们采药也讲究一个适度,往往都是采大留小,确保中药材的可持续性。」

就这样一边聊天一边采药,没到一个小时,罗医生的背篓里已经装了满满的一筐中药材,我们便准备下山,我再次向罗医生提出我的疑问,他解释说,虽然中药材种类繁多,且每种药材的采集都有其特定的季节和地点要求,但他并非单打独斗。往常他们采药都是三五个人一起上山,一个月至少两三次,最长在山上待过一周,足以满足日常诊疗的需求。

看着手中的「宝贝」,罗国耘笑开了花

「采下的药材我们进行炮制晾晒后,老百姓是非常认可的,第一个它的质量非常好,第二个价廉物美,真的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当然,自采中药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诊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一种传承。」罗医生的这段话我深感认同,古有名医上山采药,下山济世,今人又为何不可采药炮制,济世惠民。

能够纯熟地识别药材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医学技能,不过这并不直接等同于拥有高超的医术。但第二天,罗医生又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还未开门前,罗医生首先把之前采的药材进行整理,与其他地方不同,这有一个房间的药柜,「我们有九百种药材,目前自采的大概有五十余种,都是诊疗中能用得上的。」

罗国耘在药柜前

农村的患者往往都来得较早,刚开门,患者就涌了进来,不少患者表示:「罗医生看得比较好,在这看了很多年。」一名刚接受完治疗的患者迫不及待向我讲述他的情况:「我的膝盖之前走路都恼火,在这看了三次,现在挑一百斤的粪上坡都没有问题。」

我注意到,罗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特别注重内调外治,作为经方火神派的传承人,他在内治中十分具有特点,他擅用附子、干姜等药材,运用上极为精准,不仅广泛运用,而且敢于重用(从几十克到几百克),甚至在病情初期就及时采用,展现出他对药材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此外,对于许多慢性病如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罗医生总是能够洞察其背后的病机,并采用扶阳法进行施治。

比如一患者因反复高烧一月余,经多地治疗无果后求诊于罗医生。罗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并详细诊查后,判断患者邪气入体,病型为半表半里。遂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再配合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当天患者就精神好转并有胃口进食,一周后患者未再发烧,完全康复。

那些上山采药的日子

此外,罗医生在中医微创技术治疗颈肩疼痛方面也颇具造诣,比如一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学生曾找上罗医生,「当时这名患者是腰痛,腿痛,腿麻,严重到对于鞋子没有感知,她的突出是1415,有外科手术指征,去各大医院都说要做开放手术。」但这名患者因为害怕手术创伤大而拒绝,便辗转找到罗医生,在罗医生采用针刀、拨针等中医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后,仅十天左右的时间,患者的情况就得到了好转,至今已有九年未再发。

谈及这一身精湛医术的来源,罗医生动情地说,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来说,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像是一种情怀或者使命使然。」为此,罗医生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他曾在华西进修,深入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同时,他还师从于国医大师唐祖宣、宁夏针刀第一人焦克俭教授等中医名家,在这些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下,他虚心学习,不断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使自己的医术日臻完善。

罗国耘在大山里的收获

采访结束后,我向罗医生道别,他热情地赠予我一些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他上山采药时拍摄的中草药图片,每一张都精心标注了草药的名字和效用。他说,他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向更多人普及中药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中药的独特价值。「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应用。」罗医生说。

- END -

关注我,带你寻找更多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