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初学解惑——人体发病的原因

2024-10-02养生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状况与致病因素的特性。其原理虽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核心还是在于机体原本和谐的生理功能遭遇破坏,即所谓的「阴阳失衡」。这一失衡促使了人体由健康转向疾病状态。阴阳失调的根源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机体内在调节机制的紊乱;二是诸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外部致病因素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将人体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定义为「正气」,其强弱受体质基础(先天禀赋的强弱)、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劳动及锻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反之,外界所有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则统称为「邪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的盛衰是决定性的内因,而外邪则是条件性的外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根本,但其作用并不排除邪气在某些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如瘟疫、外伤等。

【黄帝内经】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句话,精辟地阐述了正气与邪气的相互关系:当人体正气充沛时,邪气难以入侵或即使入侵也不易致病;而正气一旦虚弱,则无法有效抵御外邪,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从正反两面强调了体质差异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但亦需明确,并非所有疾病均源于正气虚,临床实践中实证亦不在少数,治疗时需据证施治,不可一概而论。

病因与发病关系示意图

此外,正气与邪气的强弱对比是相对而言的,且应与中医辨证中的虚实概念区分开来。有时,即使正气相对较弱,但通过良好的生活调养和避免致病因素,也能保持健康状态,但这并不等同于体质的强健。因此,在发病原因的探讨中,需明确邪正力量的对比,而在临床辨证时,则需依据具体症状来准确判断虚实,灵活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