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上中旬前后,下雨频繁,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另外气温偏高、气压偏低,空气湿度往往在80%—90%,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又把「梅雨」称为「霉雨」。
一到梅雨季,人们就会感觉困倦乏力、胸闷腹胀、大便不爽,甚至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其实这大多是因为
为什么会湿气重?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湿,梅雨季雨水多,环境空气比较潮湿;二是内湿,体内脾虚水液运化失常。中医养生注重应时、应地、应人。那么在这梅雨季节,如何顺应时令养生、安然入夏呢?
运动可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帮助消化,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同时应该注意在运动之后要擦汗,并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汗出当风而感冒。此外,夏季昼长夜短,可以通过午间小憩来保证充足的睡眠。
梅雨季节容易诱发烦躁、抑郁的情绪,如何保持愉悦?即使不愿出门,也可以在家多做运动,并且加强与家人朋友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享受群体交往的快乐,一扫郁闷。另外,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还可以尝试泡一些花茶,例如菊花、玫瑰花、梅花等,有利于疏肝解郁。
脾喜燥恶湿,饮食不注意则易致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表现为疲乏无力、睡眠欠佳、胃口下降、消化不良,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胸闷等症状。
梅雨季节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化湿为主,要注意清淡,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顾护胃气。注意少进寒凉,由于寒凉之品会使运化失常进一步加重,导致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另外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苦味的食物,取其清热燥湿之效,如苦瓜、百合、莲心等,正是所谓的「苦夏食苦夏不苦」。
主料:赤小豆150克、薏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分别洗净,用温水浸泡1—2小时。砂锅置火上,加入足量的清水,将浸泡过的赤小豆、薏米一起倒入锅内,用大火烧煮。待水烧开后,转为小火继续烧煮,煮至赤小豆、薏米变为软烂,加入适量的红糖来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祛湿健脾、消肿减肥、缓解便秘,适合夏季脾胃虚弱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群食用。
主料:苍术10克、陈皮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
做法:将以上中药材洗净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以上中药材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关火后,待稍凉后捞出药材,即可饮用。
功效:燥湿健脾、理气和胃、益气固表,适合夏季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疲劳嗜睡的人群饮用。
另外,中医也有许多祛湿健脾、强身健体的好方法!
供稿:浦小江、区卫健委
编辑:戴静怡
初审:陈怡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