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针刺如何治疗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有什么疗效?

2023-12-09养生

「中风」之名最早出现于【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其所苦各不同」,书中把中风归为伤寒,这显然不同于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中风。

要论当代中风病概念的最早出处, 是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夫风之为病,……中风使然」「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书中首次提出了中风病之名及其主症,即中风病具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重滞不举 、昏不识人、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的临床表现。到了宋代,大量涌出针对中风诸症而提出的新病名,如「卒中风」、「瘫痪风」等。至明清时期,才逐渐形成了后世狭义中风的概念。

中医学对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认识

关于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在中医学医史书籍中并没有被独立章节记载, 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症状等因素,本病应当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经筋病」。

【素问·调经论】中提及:「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 【素问·长刺节论】记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刺筋上为骨,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灵已止」;【五十二病方】言:「痉,身伸而不能屈,……筋挛难以伸」。

以上条文均可说明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障碍属中医「筋痹」。 【景岳全书】中指出:「偏枯拘急萎弱之类,本由阴虚」「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痉挛。」

【灵枢·邪客】曰:「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则伤筋络骨机关 ,不得屈伸,故拘挛也。」由此说明阴虚血枯、邪闭经络皆是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致病原因。

腕指关节的概述

手部是构成人的身体结构中最为灵活的一部分,而腕指关节又是决定手部灵活度的重要关节,腕指关节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其中腕关节是由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关节,主要具有屈、伸功能。

掌指关节共有5个,是由掌骨小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可做手指的屈伸动作。指间关节共有9个, 包括5个近端指间关节和4个远端指间关节,只能做屈伸运动。骨与骨间接连接所形成的部位称为关节,腕指关节则是由腕骨、掌骨、指骨之间的间接连接形成的。

腕指关节不仅仅是指骨骼框架, 其上还附着着诸多丰富的肌肉肌腱群及神经血管组织,用于支配手部相应的指节活动。

手部运动可分为有力运动和精细动作 ,手部的有力运动主要由靠前臂的长肌完成,而精细动作的完成主要需要依靠手部肌肉。

手部的肌肉分为外在肌和内在肌,外来肌是指起点在前臂而止点在手部的肌肉,内在肌则是指起止点均在手部的肌肉。 当外在肌收缩时可形成屈腕或伸腕动作,内在肌相较外在肌而言在功能上就显得略微精细些。

内在肌包括内、中、外三种肌群,其肌群各司其职,小指的屈曲、 外展和对掌等动作由内侧群完成,第二至四指、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的收、展动作则由中间群完成,拇指的收、展、屈、和对掌等动作由外侧群完成。

除骨骼、肌肉、神经及血管外,腕指关节周围还包裹着脂肪和结缔组织等, 它们都依靠关节组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的协同作用对手部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

腕指关节的活动功能特征

手的功能可分为抓握和非抓握动作,指关节活动可完成手的抓握动作, 即通过五指的对捏和屈曲来完成,非抓握动作则不需要指关节活动参与,如拍手、掌面按压等。抓握类动作对手部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手部80%的活动都需靠其来完成。

抓握动作又分有力握和精细握: 有力握是通过五指指间关节屈曲完成的,目的为控制物品在手指与手掌之间。

精细握是通过拇指和其余四指中一指或多指关节屈曲来实现对小物件控制的动作。 但不管是手功能的有力握还是精细握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手的内在肌与外在肌之间的张力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该平衡遭到破坏,便会使肢体出现形态上的异常。

例如中风后多出现前臂旋内、屈腕、屈指及拇指内收的表现, 正是因为上肢前臂屈侧的肌张力高,破坏了该种平衡。

中泉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概况

中泉穴,是一经外奇穴,别名有腕痛点、池泉,该穴出自清代古籍【奇效良方】,位于阳溪与阳池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具体定位在在腕背侧远端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具有宽胸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

中泉穴作为经外奇穴,并不像太阳穴、印堂穴等经外奇穴一样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诸症,甚至极少被提及。 经资料搜寻发现,关于中泉穴的相关文献报告及临床研究也同样篇幅不多。

中泉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文献资料记载到中泉穴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手指瘛疭、 毒蛇咬伤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对搜寻所得的与中泉穴相关的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汇报。研究发现在中泉穴区针刺可治疗软组织损伤且疗效较好,尤其对于急性发病的患者。

他利用全息生物学的观点以中泉穴为基点,划分构造了一个全息穴位群并称之为中泉穴区,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可以根据患者患病部位的不同来选取穴区内相应的针刺点,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该穴区对软组织损伤患者具有镇痛解痉、改善活动功能的作用。

曾对针刺中泉穴治疗手指瘛疭做过一例案例记载, 该病案患者因左手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频繁发生抽搐而来就医,曾被其他医生确诊为末梢神经炎并施以针灸及中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思索良久后选择在中泉穴针刺,得气后患者抽搐症状即刻消除且再无复发。

虽仅有一例记载,但也足以说明中泉穴在此方面确有奇效。 除了针刺,艾灸中泉穴也可治疗疾病,有记载艾灸中泉穴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具体采用艾柱直接灸或隔姜灸的方法作用于中泉穴,并可在施灸过程中加服吴茱萸,一般需要使用到40~80壮艾柱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经历一个「痛—不痛—痛」的过程,即当出现第二次灼痛时治疗就可停止。

关刺针法简介

关刺,为古代医籍【灵枢·官针】中记载的「五刺法」里的一种针法,书中写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五刺法内应五脏合五体,关刺法则对应肝脏,在体合筋,可主治筋痹证。

关于关刺法的具体操作其中有记载到「直刺左右尽筋上 ,慎无出血」,因四肢筋脉肌肉的起止端都聚集在关节附近,这种刺法的针刺部位多选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遂得「关刺」之名。

关刺法在临床上主要被应用于治疗筋痹症, 且对关刺治疗筋痹症的相关临床研究及记载案例颇多。

关刺针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文献资料记载到关刺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膝骨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对搜寻所得的与关刺法相关的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汇报。

采用关刺温针法在治疗卒中痉挛性偏瘫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主要选取患侧上下肢屈肌附着在各个关节上的肌腱穴位。

关刺是一种强刺激针法,能引起强烈的针刺感应, 针感则是针灸治疗疾病能够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研究显示关刺法能使局部经络气血疏通调畅,进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治疗效果。

取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阳性点及足阳明、足太阳、足三阴筋经作为治疗老年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关刺进针点,即筋经结聚点。 治疗结果显示关刺法对该症可对疼痛症状进行缓解,并对僵硬症状有所改善,进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有研究显示关刺针法选择在病灶处施用不仅可以使筋膜得到松解 ,还可使被筋膜包裹的骨骼及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的应力平衡得以恢复,同时缓解局部张力和无菌性炎症。

在肱骨外上髁周围寻找阳性反应点作为关刺进针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结果显示关刺法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常规针刺法。采用关刺下颌关节扳机点治疗三叉神经痛, 研究发现关刺法对血液循环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可加速清除致痛因子和代谢所产生的废物。

中医学角度分析针灸作用机理

针灸对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针灸对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作用都离不开「通」与「调」二字, 「通」是指疏通经络,「调」是指调和气血阴阳。即针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来实现的。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作用, 针灸治疗疾病时,正是借助针具直接刺于人体作用于经络以达疏通经络的目的。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经络功能调畅时,可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当经络功能失常时, 经络则成为了病邪侵入脏腑的途径。调和气血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气血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运行于经络,经络为气血之通路,在【内经】中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而针灸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经络,使经络疏通则气血调和,脏腑荣润,病邪自除。

所有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都可归于阴阳失调,故而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所需抵达的最终目的。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而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医圣」张仲景提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故而张仲景在治疗中风病时以疏散风邪,扶正益气为法。

唐宋以后,尤其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 近代医家在经借鉴学习前辈思想并加以自身的探讨研究后,提出了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是导致中风病发生的观点。

中风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督脉入络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中风的基本病机。

故针刺选用督脉上的腧穴以醒脑开窍,调神导气, 选用肢体局部腧穴疏通肢体经络,调和气血,以达恢复肢体功能的治疗目的。针灸治疗中风是一个整体调节的过程,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关刺中泉穴治疗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障碍的机理分析

现分别从现代解剖学及中医学理论的角度, 对关刺中泉穴治疗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显效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分析, 曾对中泉穴做过其穴位横断面的解剖研究,研究发现中泉穴穴区内有桡神经手背支和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的三重分布 ,穴位定位于指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之间,即为针刺中泉穴的进针之处。

根据现代解剖学知识可知指伸肌具有伸指、伸腕的作用, 桡侧腕短伸肌的主要作用为伸腕桡关节,因此腕指关节屈伸功能与指伸肌、桡侧腕短伸肌的作用密不可分。

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 在【素问·调经论】中记载到「病在筋,调之筋」,而关刺法的「直刺左右尽筋上」正是这种「在筋调筋」的治疗理念, 即为直接刺于筋上而得效。

中医里的筋相当于西医中所说的肌腱、筋膜、韧带等组织,所以当将关刺法与中泉穴相结合时, 可以直接将针刺于指伸肌腱与桡侧腕短伸肌腱交汇处。

除了古籍中有「在筋调筋」的理论支持,现代也有研究表示关刺法具有舒利肌肉、调理气血、缓解挛急的作用, 关刺这种直接刺于局部韧带、肌腱的针法,能够刺激神经、肌肉的产生兴奋并进行反射性调节,同时对局部肌肉的收缩力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单就中泉穴既往所记载的主治功能而言,虽并未提及其可治疗腕指关节屈伸障碍等相关症,但从穴位所在位置角度出发,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这种近治作用中泉穴是肯定具备的。

综上而言,关刺中泉穴治疗中风后腕指关节屈伸障碍的显效依据在于中泉穴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关刺法的针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