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国中医药大会】里的山东人这样展现中医药文化魅力

2023-12-28养生

12月23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扁鹊脉学诊法」代表性传承人齐向华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友、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史大卓教授受邀出席节目,节目中亮相的【天回医简】是2012年从成都市地铁建设中发现的汉墓中出土的。经研究发现,这批医学竹简属于中国古代名医扁鹊一派的医学,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而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及医药文物整理研究课题负责人柳长华也是山东人,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友。节目中,这些山东人、山东元素共同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齐向华:重现「悬丝诊脉」

视频加载中...

节目现场,齐向华教授在隔音状态下,用手指通过连接到钢琴的钢丝,感受机械臂传达的5个不同标准力敲击琴键细微差异,判断出力度大小并进行排序,重现「悬丝诊脉」,折服所有人。他用音叉感受振动频率,唤醒手指的振动觉,体会脉中的谐振波,真正展现「致广大而尽精微」,于细微处见精妙。现场展示临床中独特实用的脉诊快速学习法,效果立竿见影!

齐向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硕士、博士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系统辩证脉学创始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发」负责人(课题总经费58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660万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扁鹊脉学诊法」传承人,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齐向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世中联脉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深耕临床四十余年,研究实践脉学三十余年,在继承扁鹊脉学诊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脉法与现代科技结合,构建了「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将传统脉象从空间、压力、速度、温度等角度分解,重新整合为25对脉象要素,与传统脉诊对脉象信息的描述以文学语言、比喻式描述为主不同,其更注重手指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分化、各种脉象要素感觉「情景记忆系统」的建立以及疾病过程中客观「证据链」的诊查。真正做到「凡诊者,必知终始」。

史大卓:分享「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的智慧

史大卓教授向大家现场讲解如何通过观察手掌根部颜色、光泽等手部情况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颜色若是白里透红、有光泽、饱满充盈,一般代表身体气血冲和」。他阐释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哲学智慧,以及如何从整体观、动态变化观、相互联系观以及动态平衡观四个不同的维度,全面了解人体不同健康状态和疾病信息等方法。

史大卓,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1979级、中医内科学硕士1987级校友,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卫生部突贡专家,全国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政府津贴专家,全国第六届中医师承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同时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环球中医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近40年,擅长治疗介入后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衰、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如采用益气活血生肌治疗心肌梗死;活血祛瘀散结治疗介入后冠心病;补肾平肝安神治疗心律失常;益气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补肾活血解毒治疗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活血化瘀平肝治疗高血压病等,皆获显著疗效,受到广泛赞誉。国内外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心血管内科手册】等18本临床专著,在国内外产生显著学术影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主持研发国家5类新药2项,国家6类新药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柳长华: 建成国内首个出土医学文献影像数据库

2012年,历史名医扁鹊、仓公传书,汉代医学简书——天回医简在成都出土,引起社会轰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出土医学简帛文献的整理研究热潮。

2019年1月,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推动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成立,柳长华应邀出任院长,开展对天回医简的系统性研究。

经过三年建设,冷门绝学硕果累累。在柳长华团队手下,天回医简不仅得到了详尽解注,还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建成国内首个出土医学文献影像数据库——成都天回汉墓医简影像数据库。

这也意味着,沉睡于地下两千余年的天回医简,将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而看似修复残断缺损、文字漫漶的医学简书,则是补全浩瀚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在吉光片羽间予历史以文明。

柳长华教授,山东淄博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及医药文物整理研究课题负责人,【天回医简】主编(文物出版社,预计2022年底出版)。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重点项目,获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先后立项,提出的「基于知识元的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为建立中医古籍知识库解决了关键技术,发展成为引领全国的研究工作,2014年科技部验收评为优秀成果。

(大众新闻客户端 李丽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