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酒肉过量,胰腺很遭罪

2024-01-08养生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主讲人: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医师 刘志强 □主任医师 吴河水

大雪过后,寒冬已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被大家誉为「人生美事」。殊不知,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酒精的双重作用下,脆弱的消化道往往很遭罪。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正在给你的胰腺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天寒暴饮暴食是诱因

胰腺「隐居」于腹腔深处,在肚脐以上5~10厘米,是人体仅次于肝脏的消化器官,主要有两大作用。

外分泌功能——消化。胰腺每天会分泌约750~1500毫升的胰液,这些胰液会排入小肠,是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主力部队。

内分泌功能——参与血糖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调节血糖,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消化酶在胰腺里是没有消化作用的,引流到十二指肠里面才激活。但因为各种因素,可能会提前激活胰液中的酶原,胰酶开始消化胰腺自己,就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有很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罪魁祸首」。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只消化吃下去的食物,但暴饮暴食会使胰液分泌过度旺盛,激活消化酶。如果堆积在细小的胰管内很难排出去,使胰管压力增大,胰管破裂,就会诱发急性胰腺炎。酒精本身就可直接损伤胰腺,还能间接刺激胰液分泌,造成胰管内压力升高,同时可激活炎症因子,诱发胰腺炎。因此,到了冬天吃火锅、喝点酒是平常事,但切忌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此外,急性胰腺炎还有一些疾病诱发因素。

胆道疾病。超过一半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比如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胆汁的排泄口和胰腺导管开口有一个共用的胆胰壶腹部,如果这个地方刚好被掉落的胆结石堵塞,会引起胰液排出受阻,胆汁反流到胰管内,导致胰酶原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胆源性胰腺炎。

血脂过高。高脂血症同样会诱发急性胰腺炎,主要与甘油三酯升高有关。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更易发展为重症,且有复发倾向,应当特别警惕。

其他因素。其他病因还包括肿瘤、高钙血症、药物等,另外临床中也有很多病人无法明确原因,被定义为「特发性胰腺炎」。

持续上腹痛需警惕胰腺炎

根据症状轻重,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中度重症和重症三类。

轻症急性胰腺炎主要以胰腺水肿为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来说,1~2周就可以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进展成重症。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就较为严重,尤其是重症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休克、腹膜炎、败血症等)、死亡率高,甚至可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因此,大家需要高度警惕,一旦怀疑胰腺炎,需尽快就诊并治疗。典型症状如下:一是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呈放散性,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不能被解痉止痛药所缓解。如果发生腹膜炎,可表现为全腹痛、腹胀,严重可出现休克。二是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中度发热。三是黄疸。多见于同时存在胆管结石、胆总管开口肿胀的胰腺炎患者,或是伴有严重的腹腔感染导致肝功能损伤者。四是恶心、呕吐。

三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孕妇。妊娠期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上升为30%~40%,且多发生在妊娠后期,可能导致母婴双亡的严重后果。

孕妇易患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分两方面。一方面,孕期激素变化促使胆汁分泌增多,使胆囊排空出现障碍。而胎儿不断长大会引起妈妈胆道、胆囊等位置发生变化,导致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发生胆汁淤积和胆结石。而上抬的子宫对腹腔脏器包括胆管的压迫,也可导致胆汁分泌不畅,引起急性胰腺炎。另一方面,孕妇饮食摄入节制不够,血脂增高,也可能会导致急性胰腺炎。

肥胖者。肥胖者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比非肥胖者更高,肥胖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亦更高。

老人。由于老年患者免疫机制受损、多数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影响肝、肾、心肺功能,其重要器官对炎性损伤的耐受能力降低。所以,有慢性病的老人,一旦出现上腹部剧痛、呕吐、发烧等情况,建议直接送去医院。

急性胰腺炎重在预防

轻症急性胰腺炎通常在经过短期禁食、补液、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在1~2周内恢复。重症的治疗分早期和晚期,早期治疗包括液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止痛、肠内营养等;晚期主要为并发症的治疗,如抗感染、坏死组织穿刺或内镜引流,甚至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假性囊肿的治疗等。

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持续性炎症,导管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导致慢性胰腺炎,后续发生胰腺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更多。因此,得了急性胰腺炎需要规范治疗,科学随访。预防上,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胆石症、肠道蛔虫等疾病。高脂血症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对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进行调控。

合理饮食。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的油脂食物。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会导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所以不要过量饮酒也是预防方法之一。

控制体重。迈开腿,肥胖者要适当减重;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运动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