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6月7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璐)端午节即将来临,满街粽叶飘香。粽子虽好,吃有讲究。那么,如何健康吃粽子,享受端午的美味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邓佳列为大家支招。
粽子宜趁热吃趁鲜吃
邓佳列医生表示,粽子宜趁热吃,因端午时节天气热,许多朋友们喜欢吃凉的粽子,且粽子过油、过黏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食用粽子后应避免大量饮用冷饮。
此外,粽子要趁鲜吃,散装粽子常温下保存时间短,真空包装的粽子存放可延长,但放置的时间长了,粽子的营养成分也会丢失,且易变质,冷冻的粽子要热透才吃,避免引起肠胃炎。
另外,吃粽子的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较好,午餐时间是胃肠道精力「最旺盛」的时刻,有利于粽子的消化;晚餐不宜吃,粽子在胃内停留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便秘等问题,甚至使得原有的胃炎、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八类人群吃「粽」攻略 老人儿童少吃为宜
邓佳列医生提醒,粽子虽好吃,但不可尽情放「粽」,不同人群的吃「粽」攻略:
1、胃肠道疾病患者
糯米性温滞气,放凉后黏度变大,不容易消化,且饱腹滞后,多吃会加重胃肠负担。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过多食用后常有加重的症状。
2、胆囊炎或胰腺炎疾病者
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最好不吃肉粽、咸蛋粽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粽子,以免加重病情。
3、痛风患者
粽子类别众多,含有海鲜、猪肝或香菇等高嘌呤的粽子,食用前要看清楚,以免吃了个「疼痛」粽,痛风又要发作了。
4、糖尿病患者
糯米又黏又糯的,主要是它含支链淀粉的比例较米饭、馒头要高得多,在加热过程中支链淀粉更容易水解糊化,使得粽子血糖生成指数(GI)高,所以糖尿病患者慎食,食用时应选择清水素粽,并控制好分量。
5、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慎选高脂肪、高蛋白,包有肉、蛋黄、海鲜等粽子,建议选择食用较为清淡的素粽。
6、肿瘤患者
正在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患者,因疾病本身、手术或放化疗等创伤性治疗因素的影响,大多体质相对较弱,过多食用粽子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不吃或少吃。
7、孕妇
妊娠期间,孕妇生理状态与非妊娠时有所不同,体内代谢及激素水平亦有所变化,可合并有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压,建议不吃或少吃,可适当选择素粽,以免诱发妊娠期胰腺炎等其他疾病。
8、老人和儿童
老人和儿童胃肠道动力相对较弱,过多食用粽子可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少吃为宜。搭配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食物有助于肠胃蠕动,减少或避免消化不良。特别注意儿童切不可边嬉闹边吃粽子,避免哽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