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以案说医】符文彬:针灸「健脾温阳」治崩漏

2024-01-01养生


▲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谢某,女,时年46岁,2020年9月11日初诊 。

【发病过程】

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1个月。患者平素月经15~45天一潮,7~30天干净,量多时每天30张,湿1/3至1/2,少则护垫可。LMP:8月25日至9月7日。月经第3-4天量多。1小时余换1张。2020年9月10日血常规:Hb96g/L,凝血未见异常。尿HCG阴性。妇科彩超:1、子宫增大,子宫肌瘤(21mmx20mmx19mm)。2、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内膜厚8mm,探及增强光团9mm×9mm×9mm)。3、宫颈潴留囊肿(13mm×13mm×15mm)。4、双附件未见异常。患者曾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于2015年、2017年行刮宫术。

首诊证候

刻诊: 下腹部胀痛、腰酸软、时胸闷,心慌心悸,胃纳可,尿频,色清,夜尿多,每晚3-4次,大便每天1-2次,质稀,眠差。舌淡,苔黄腻,脉沉。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 异常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 崩漏(脾肾阳虚证)。

治则: 健脾温阳,固崩止漏。

处方:

针刺: 百会、印堂、廉泉3针、引气归元、上宫(子宫上1寸)、三阴交、内关、太冲。

精灸: 肺俞、脾俞、肾俞、命门、腰三针、八髎穴、引气归元、子官、地机、公孙、隐白、涌泉各2壮。

刺络: 心俞。

埋针: 双侧譩譆、肝俞、俞府。

耳针: 脾、肝、肾交替。

随诊过程

经6次治疗后,上述症状较前改善;继续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

本病案病机为脾肾阳虚、固摄无权,治则以健脾温阳、固崩止漏为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为血库,具有藏血的功能,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会引起月经出血异常表现,故方案中以针刺、精灸、埋针、耳针的方法,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方案,治疗几次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或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点滴淋漓不尽的非器质性病症。本病属于中医古籍中的「崩漏」,量大暴下势急者谓之崩,势缓量少点滴者谓之漏,二者可单独出现,亦常常交替出现。符文彬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失调、固摄失司,多因气虚、气郁、血热、血瘀等,气虚包括脾气虚和肾气虚。脾主统血,脾虚则固摄失权,遂成崩漏。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不舒,气血失调,也可致病。临床上根据月经血的量、色、质的变化以及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针灸治疗崩漏有独特的优势。出血量多如崩者,当塞流止血,重用灸法或针灸并用;出血减缓或漏下者当澄源治本,针灸并用;血止后应复旧固本防复发,可针灸并用或配合其他特色技术。主要治疗方案是针刺百会、印堂、四关穴、三阴交,行导气法,精灸关元、脾俞、次髎、隐白,心俞、肝俞或耳穴心、肝、子宫埋针。结合病症,随证加减,血热妄行证加行间、劳宫,瘀血内阻证加血海、章门,脾虚失摄证加足三里、脾俞,肾虚不固证加太溪、肾俞、肺俞,出血量多者加太冲、至阴,腰酸痛者加气海、关元,贫血者加足三里、脾俞。

本病急性期出血不止以及出血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在辨明出血的诱因及病因后,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治疗模式治疗,标本兼治,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案病机为脾肾阳虚、固摄无权,治则以健脾温阳、固崩止漏为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为血库,具有藏血的功能,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会引起月经出血异常表现,故方案中以针刺、精灸、埋针、耳针的方法,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方案,治疗几次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案编写: 伍洲梁,指导: 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 得 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学术精华与临证】,符文彬主编,2023.10,广东科技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