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为何对撤销教师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023-10-05推荐

因为本质上讲,教师是个普遍非常幼稚的群体。他们出家门、入校门、进公门。进了公门又主要和小孩打交道,心智低幼化的同时还抱有莫名的优越感,对真实社会的柴米油盐和社会的烟火气一无所知。 所以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小日子,而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悬崖边上了。

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很简单、很基本的事实: 目前的养人财政,极大比例是养老师财政 。比如你看这个答案认为养老师不需要多少钱,随随便便都养得起。

不是,维持教师编制,给老师发工资才几毛钱啊?

简直是一叶障目。 一个中学一年4000万工资,他认为不多、完全负担得起。那请问这个答主知不知道,一个县有多少所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一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有多少?一个县一年的财政开支又是多少?

我这里,正好有一个样本案例。云南省的X县,该县提供了一个切口估计下财政供养人员的情况。

2023年我县财政供养总人数13883人,其中在职人员9917人,离休人员26人,退休人员3940人。此次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的更新,确保了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为今后加强预算基础数据管理、预算动态监控和决策分析夯实了基础。

先不管离退休人员,在职这近万人里,教师大概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

年末全县共有教职工7329人,其中,专任教师6581。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147人,专任教师133人;普通中学教职工3008人,专任教师2603人;普通小学教职工2503人,专任教师2791人;特殊教育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41人;幼儿园教职工1630人,专任教师1013人。

我查了下该县所在州公办幼儿园占三分之一,而中小学基本都是公办。也就是说,该县财政供养人员中,公办学校教职工人数应该差不多是6000人,占到财政供养人员的一半以上。如果认为人均成本(注意不是到手收入,包括个人和单位缴纳的税五险一金差旅补贴等等)是10万,那总开支就是6亿。而这只是在职的部分,离退休的人群的近4000人中,退休教职工应该是2000人。而教师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年龄越高,职称和收入都越高。然而,教师在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往往比临近退休时的在职工资还高。于是我们差不多估计这部分开支也是2亿。

那该县的财政情况如何呢?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35亿元,比上年增长56.0%。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3.62亿元,增长108.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亿元,增长4.0%;公共安全支出1.13亿元,增长1.5%;教育支出10.63亿元,增长0.2%;科学技术支出157万元,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0亿元,增长23.4%;卫生健康支出6.68亿元,增长13.5%;节能环保支出0.58亿元,下降56.6%;城乡社区支出0.46亿元,增长17.6%。

这里,教育支出是10.6亿。教育部一直宣称,国家教育投入的六成用来养教职工,就也是6亿的薪酬成本,这和我上面的估计相一致。社保支出7.5亿,不用想大头是养老保险,其中体制内要占相当比例,我认为这个2亿的估算大差不差。至于6.88亿的医保开支,不用想也是体制内占了不成比例,应该也有1-2亿是教职工支出的。

也就是说,该县8.3亿财政收入,40亿财政支出,光养老师一项就要消耗8-9亿,占县财政开支的20%-25%,比全县的财政收入还多。

这是一个地方的视角。从全国的视角看,全国教职工人数大约是1880万(自己查),占3100万事业单位人数的60%;而公务员人数16年公布过是716万,最近也不可能超过800万。全国卫生人员是1400万,其中民营医院的比例要比民办学校要打。而国家教育全年开支4.1万亿,其中63%是教职工薪酬。照此推算,教师们的薪酬开支是2.6万亿,占到全国27万亿财政支出的近10%,如果算上养老和医保,养老师开支至少3万多亿,要占12%左右。

这个比例跟地方不一致,这不奇怪。分税制之下,财权上收,责任下压。但无论怎么算,养老师的开支都不是「几毛钱」的事,而是一个巨大的财政重担——全国国防开支也就1.6万亿。

现在各地都在强调要控制编制,到处都在传降薪,有些地方还搞了什么「小县制改革」。但要知道,700多万公务员不过占「财政供养人员」的两成不到,再怎么控制公务员编制,恐怕收益都不大。更何况公务员自己就是权力的主要掌握者,动他们难度可想而知。

再看看医生群体。现在相当大比例的医院已经是自负盈亏了,当然,医保开支压力很大,但在一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医护人员有增加工作量的余地,但几乎没有减员缩编的可能。进一步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本身就有部分创收的能力,除了医保覆盖的一部分,还有余地赚一部分钱回来。此外,医院能拉动制药、医疗设备等产业链,每一条都是巨大的社会覆盖面。

最后我们来看教师群体。

1.如我们计算显示的,教师人数最多,供养他们的财政压力最大。

2.学校创收能力为零。大城市学校的国际部学费比较高,但整体创收能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学校基本也不能拉动任何产业链,可能除了校门口的小卖部、小饭馆和快捷宾馆。

3.学校主要靠地方财政供养,而地方财政的状况大家都知道。

4.生育率的情况众所周知,那些县城每年能生出多少小孩,更是众所周知。

5.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视角:教育其实是纯粹的负收益产业,投入越多损失越大。因为教育开支是地方的责任,但教育的成果——学生却是全国自由流动、大概率要被发达地区收割的。云南某县教出一个清北的学生,县领导在高考发榜的时候可以上门拜访吹捧一番,但谁都知道这个学生大概率留在北上广深,云南都不会回。哪怕教出211或者一本的学生,也会往昆明跑,不会回来。你越是搞教育,年轻人流失的越多。

于是如果你是县领导,面对出生人口下降。你的选择是:

A. 坚持教育投入,顶着财政压力搞小班制,再苦不能苦教育。因为你能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眼光看问题,能超越自己平均三年半的任期做决定;同时你位居一县,心怀九州,愿意送年轻人们到更远的地方去;另外你清心寡欲,不计个人得失,愿意大把撒钱给老师们发工资,而不是砸钱在能出显绩的地方,年终总结ppt没有汇报内容也无所谓。

B.钝角。

现在尚未出现这种抉择,仅仅是因为19年开始的出生率断崖尚未逼到眼前。等五六年后,出生率下降蔓延到小学,如果不缩编,那你就一定会看到一大批发不出工资,或者被学校打发去守图书馆看大门的老师。

最后吐槽一下。某区长很多话我不以为然,但有件事我是非常赞同的——很多年轻女老师真是拎不清。稍微有点宏观意识,教师——更不用说想考教师编的人,应该是催婚催生、鼓励婚育最积极的群体,自己婚不婚、生不生不说,起码该大力鼓吹别人结婚生子。但女教师反而是打拳的重灾区,一堆女教师天天灌输女拳,反婚反育。也就印证了我说的第一点,教师普遍非常幼稚,对于宏观问题、财政逻辑一无所知,把「应然」和「实然」混为一谈,把「希望发生什么」和「实际上会发生什么混为一谈」,一厢情愿地希望眼前情况永远不变。

这些女老师把自己当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我投胎到了温室里,那我就理所应当永远享福,至于这个温室怎么维持,与我无关。孩子少了怎么办?搞小班制呗!那为什么要搞小班制?因为我那么努力考上了编,所以我应该一直享福,这是这个世界的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