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一年省两台iPhone,存量房主终于得救了

2024-09-27推荐

01、一年省两台iPhone

9月24日早9点,一场有关「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规格会议悄然举行,发布会开始不到20分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上来就释放了一系列「王炸」消息。

不光有降存量房贷利率,还有降息、降准、降首付等连环招,其数量之多、强度之大都令人震惊。当日,资本市场率先做出反应,A股、港股主要指数集体飙升。但要说最牵动买房人内心的,还是盼了许久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当日,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左右。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前透露,「LPR也将继续下调20~25个基点。」

当前,我国存量房贷平均利率在3.9%左右,最高达到4%以上。这意味着,在降低存量房贷50个基点的基础上,如果未来LPR被继续下调20~25个基点,今年年底前,利率最低将被拉至3.15%。

据此,先来算一道数学题。如果存量房贷利率大幅降至3.15%,那么,按照存量房贷利率为4.2%的贷款客户,以100万元商贷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为例,每月按揭款大约可减少593元。

这样算下来,很多买房人都心动不已。虽然实施时间、实施方案等细则还没完全公布,但精明的业主已经开始忍不住掏出计算器,盘算省出来的这笔钱要怎么花了。

政策公告发布的当天,沈雪第一时间就把利率下调的消息发到家庭群里。「如果真能降到3.1%,比很多银行的信用贷都低了。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到时候存个钱,理个财,买买股票也不错。」沈雪这样计划着。

这两年,无论如何理财,收益似乎都无法超过房贷利率,连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已跌破2%了。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再加杠杆,提前还贷、减少负债几乎成了大家的集体共识。沈雪也把手中几乎所有的积蓄拿来准备提前还贷。

目前,沈雪所在的北京市,首套房贷已经降到3.4%。不过,由于赶上了房价还处于上涨通道的2021年,沈雪的房贷利率如今还站在4.75%的高位,可她还有130多万元的商贷没有还。

沈雪给自己算了笔账,按照北京最新首套利率3.4%来算,以100万贷款为例,房贷利率降低后,自己的房贷利率每月能减少月供1125元,每年节省金额13500元,「这么算下来,一年能省两个iPhone 16」。

同样期盼着利率下调的,还有北京的购房人林霞。「心里有预期会降,但没想到进展能这么快」,得知存量利率确定要下调的消息后,林霞开心了一整天。

过去半年,林霞听到了许多有关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消息,但每一次都只停留在传言层面,直到这次等到了超乎预期的官方消息。

早在5个月前,北京「430」新政出台后,林霞第一次品尝到了政策放开后的喜悦。一直想再在北京买一套改善房的林霞,终于等来了购买资格,成了重获买房资格的第一批买房客。

她兴冲冲跑到了北京五环外,把北苑、回龙观、新宫等区域的二手房看了个遍。5月9日,林霞相中了一套回龙观区域的房子,房子坐北朝南,属于小区里最抢手的户型。

但没想到的是,不等两个月后,林霞就被接连下降的新增房贷利率「背刺」了。沮丧之下,林霞和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存量自救小组,掏空储蓄积极还款,竭尽所能地逃离被套的命运。

曾经,为了努力提前还房贷,群友们火速退了演唱会票,旅游也不去了,大家彼此打气,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而在众多买房人的努力之下,提前还房贷潮在今年上半年再次登上顶峰。

据统计,目前全国存量房贷余额高达38万亿元,而上半年全国14家中大型银行的房贷余额都在减少,提前还贷热度不减,呼吁「存量房降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尽管相关细则还未正式发文通知,但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早已是众之所向,也是稳定市场、促进消费的关键。如今,房贷利率下调终于等来了,这也意味着,提前还贷潮有望得到缓解。

02、银行届时会统一调整

接下来,各大银行的动作将备受关注。而具体到调整方式上,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拟指导银行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

也就意味着,一旦调整,存量客户们不再需要根据每人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而是将面临统一的调整方式。当前,针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最新落地情况,【财经天下】咨询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关人士与官方客服。

多家银行客服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新闻」「正等待监管部门出具相关细则」「正积极研究相关方案和具体操作细则」等。但对于究竟什么时候出,以及出台方式等,谁都摸不清。

杨阳是一家国有银行的房贷从业人员。他告诉【财经天下】:「下降是一定的,但具体什么时候降,以什么方式降还要等具体通知。目前还在等总行制定细则和具体执行标准,落地节奏肯定会加快。」

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官方消息,也给杨阳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次发布会前,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收到。」杨阳叹了口气,「昨天我们内部还在正常走放款流程,突然宣布降息降利率的消息,好多客户一听就急了。」

这几天,杨阳不得不挨个和客户重新解释,原本计划中的放款工作也只能暂时延缓。不过,对于下一步什么时候放款,杨阳称:「具体什么时间还不知道,等接到监管部门正式文件后,到时候会有银行客服和公众号公布操作指引。」

他进一步表示:「按照流程来讲,还需要中国银保监会下达正式文件。出了文件后,还需要报各大银行总行,然后总行才会下文,目前都在等正式文件。」不过,目前来看,银行已经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调整作准备,「内部在进行一系列技术支持准备工作」。

【财经天下】注意到,目前,不少银行的App端口都显示有存量利率下调的入口,点击进去并不能办理。而这些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申请端口,为去年统一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所设,并非最新上线。

目前来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确切时间,还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不过,对于存量客户来说,比起期待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时间,更重要的还有调整方式和调整幅度,其中最受关注的呼声便是「转按揭」。

今年8月底就有消息称,国家正在考虑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允许转按揭,以降低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而在此次大会上,潘功胜也提到:「初期会先在本行内实施转按揭,下一步再考虑是否需要跨行转按揭。」

一旦开放转按揭,意味着购房者办完贷款后就可以换银行,哪家银行利率低就可以换哪家,让银行真正地卷起来。但实际上,目前转按揭在银行体系内争议依旧很大,想要实施起来依旧堵点重重。

杨阳对【财经天下】分析道:「银行办理转按揭的流程,需要先把上一个银行贷款还清,办理完解押后才能转走,不能带着抵押转。哪怕是在本行的转按揭,也涉及一个利率重新定价的问题。」

而对于银行端来说,转按揭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此前市场传闻放开转按揭业务,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就曾公开表示,尚未接收宏观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或者金融总局的意见,也没有征求过商业银行等各方面的意见,「如推出会对存量按揭利率带来负面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进一步指出,从「转按揭」业务开展需要考虑的问题来看,在跨行「转按揭」业务中,要考虑抵押品的价值重估、抵押权属的变更、不同银行之间贷款标准不同等。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转按揭是否可以跨行推行,其主要的目的都在于大幅下调存量按揭利率。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测算,8月新房平均房贷利率约为3.3%,而存量房平均房贷利率约为3.9%,相差约60个基点。

03、存款人的利息将继续下降

存量房贷利率降低,无疑让身背贷款的买房人压力变小,但对靠放贷为生的银行却造成一定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拖累银行息差。

所谓净息差,指的是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多寡。净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各家银行对此都非常重视。

截至2024年6月底,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4%,低于1.8%的「警戒线」。而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原本的高息优势将不再,无疑会对净息差造成进一步压力。

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测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50个基点,国有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净息差受拖累6.4个基点。

如果利润和息差继续下降,银行持续减费让利,稳健发展的压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大。而为了缓解银行的盈利压力,相关存款利率的降低工作也是箭在弦上。

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同时,潘功胜在会上进一步表示:「预计本次政策利率调整之后,LPR还有存款利率等将随之下行0.2%~0.25%」,这也预示着,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到来。

实际上,为了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仅在两个月前,国有六大行已启动过一轮存款利率下调。7月25日,国有六大行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0.05个百分点,一年期以内下调了0.1个百分点,二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

随后,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各地中小银行开始陆续跟进。尤其进入8月以来,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速度开始明显加快,银行调整存款利率的行为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进入8月,本轮存款利率整体下调,且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农商行、村镇银行3年期、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幅度更大,个别银行降幅最高达到80个基点。

按照当前趋势来看,新一轮存款降息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接踵而至,这也倒逼不少银行储户们考虑起了新的理财计划。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储户开始重新审视中长期资金的具体去向,转向其他保值增值的渠道,如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寻求更多让「钱生钱」的法门。

而经历多轮「降息潮」后,银行存款向理财「搬家」的现象也不再是少数。不少专家观点认为,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存款搬家的现象再现,未来银行理财的规模或突破31万亿元的历史高位。

对于降了存量房贷的客户来说,提前还贷终于不再成为买房人的集体共识了。伴随着房贷利率的不断下跌,原本用来还房贷的钱,可以不再那么急迫了,先花在吃喝玩乐上,关注一下眼前的幸福了。

(文中沈雪、杨阳、林霞为化名)

作者 | 窦蔻

编辑 | 费明举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