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如何评价 3 月 26 日发布的 vivo X Fold3 系列?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2024-03-26推荐

谢邀。

折叠机已经成熟到可以冲击直板旗舰了。

17年国内手机出货量首次下跌,到去年仅2.71亿部,创下十年以来新低。

全球同此凉热,去年全球出货量同比下跌3.8%,仅11.5亿部。

尽管Counterpoint对今年销量做出了乐观预期,但24年预期销量也就同比增长3%,依然没有回到15年水平。

虽然去年四季度全球出货量增长8%,但手机行业仍处于周期的低位。

在过去几年的存量环境下,不少手机厂商保守化。

最直观是残酷价格战。

最响的一枪实际上是苹果开的:去年双十一苹果在京东淘宝等平台均有补贴,最高1100元;今年开年又价格调整。

苹果长期是手机的价格锚定,苹果向下,等于带着全行业主力竞争向下压迫。

另一头,成本还在上升。

去年年初暴跌的内存和存储在10月迎来40%的价格指数涨幅,而柔性OLED单三季度就涨了10%。

元器件本身处于周期性价格回升,而AI需求挤占了一部分产能。于是手机厂商们一边忍着用户51个月的换机周期,一边熬着成本上涨、在不敢减配的压力下打价格血战。

「AI大模型手机」是去年难得的增长点。但围绕大模型手机的生态还在搭建期,现阶段大模型的应用体验还不足以单独支撑用户换机。

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

但就是在这周期底部里,折叠屏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国内市场上,折叠屏连续四年增长超100%,从18年的19.8万部冲到去年的700万部。这个品类早已不是少数极客的尝鲜玩具。

而且势头一根阳线冲天,直到去年四季度还有149.6%的同比增幅。

一般来说,高增长是平价产品的优势,但折叠屏去年66.5%的售价高于7000元。

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折叠屏之猛:折叠屏核心元器件超薄玻璃(UTG),去年二季度突破1万平米、全年达6.6万平米,暴增。

逆大势增长,增速猛且以中高端为主,简直异类。

但折叠屏不是一直一帆风顺。

18年是原则上的折叠屏元年。柔宇首发全球首款折叠屏Flex Pai,但空有概念体验太差销量不佳。后柔宇IPO受阻深陷债务危机,很多小胖友已经忘了这个折叠屏先烈。

19年,实际上的折叠屏元年。

年初两个折叠屏正式玩家登场,分别是三星的Galaxy Fold和华为的Mate X。

这二位揭开折叠屏产业大幕。但Mate X太重,整机约300克;Galaxy Fold又太厚,折叠厚度约1.6cm。而且两位售价都超1.5万元,太贵。

「重、厚、贵」成折叠屏最直观的「前三原罪」,其刻板印象一直留存至今。

而且由于早期产品方案和供应链技术不成熟,CPI的折痕问题、大屏耗电的续航问题、UI适配性差的上手问题,成了尝鲜用户的「后三原罪」。

20年折叠屏仍在试水期,厂商们转入UTG和铰链,但毕竟铰链开合寿命还在10万次级别,折痕依然明显。厂商们的主要方向是升级5G和SoC性能。

这年的真正惊喜是国产供应商的崛起,例如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A等,他们把可折叠面板的整体成本压到了130美刀。

于是在21年,厂商们开始玩创新。

华为Mate X2搞出内折叠和不对称机身,三星Galaxy Fold3则加上S pen、IPX8防水和屏下摄像头。

小米擅长供应链整合,MIX Fold首次把价格拉到万元以下,9999交个朋友;OPPO的Find N紧跟其后,7699,价格开始杀入主流中高端区间。

华星光电/京东方/深天马等国产屏自有产能逐渐成型,精研、科森等国产铰链也开始批量出货。

22年,命运之年,折叠屏在国内市场下跌13%的背景下增长118%,逆境黑马。

vivo、荣耀等全数下场,厂商们彻底严肃对待该品类。

这年的折叠屏产品普遍旗舰性能,荣耀Magic Vs和小米MIX Fold2都做到了20万开合折叠次数,vivo的X Fold更是做到了30万次。厂商们在努力逐步消除用户对折叠屏的不耐用焦虑。

但厚度和续航等还是老问题。例如MIX Fold2咬牙做到折叠厚度11.2mm,年度最佳,但还未跨入1cm领域。

不过这年旗舰在大屏和大摄像头的压力下纷纷「加重」,iPhone14 ProMax 240克、小米12S Ultra 225克,用户对「半斤机」怨声载道。

而折叠屏在一路减重,OPPO Find N2压到233克,折叠屏在体验上有望超车直板手机。

于是竞争细化的23年,连扎根非洲的传音和迭代速度温开水的谷歌都下场折叠屏,分别推出Phantom V系列和Pixel Fold。

这年vo米荣们各补短板。

V的折叠屏策略是:先保旗舰体验,再解决轻薄。

例如22年的X Fold在性能材质设计上都顶配,但311克重量确实不轻;于是到23年的X Fold2,重量直砍到278克,开售一天就拿下三大运营商销冠;

OPPO则冲小折叠,外屏交互出色,Find N3 Flip拿下去年小折叠第一;

小米偏向撑足性能,MIX Fold3搭载骁龙8gen2领先版;荣耀则全攻轻薄,Magic V2首次把折叠厚度干到9.9mm。

厂商们逐步相互看齐,以军备竞赛的姿态迎接24年的开年大战。

这就到了话题的主角,vivo X Fold3 Pro。

X Fold3 Pro的综合素质,已经做到了为折叠机品类定型,一锤定音,并完全能和各路直板旗舰平起平坐。

首先就是够轻,236克。

三星的折叠屏扛把子Galaxy Fold5,255克,这还是三星靠新一代精工铰链减轻了10克;

华为Mate X5,官方主打「超轻薄」概念,最轻的素皮版,243克。

236克,这已经不仅仅是折叠屏中的轻,更是直板旗舰的轻。

华为Mate 60 RS 非凡大师,最轻的玄黑版242克;三星S24 Ultra,232克;小米14 Ultra,224克。

一般手机壳的重量在15至20克,稍带纹理或皮革材质的就会往30克以上走。

在直板机普遍过200克的现在,X Fold3 Pro的重量已经与直板机同一水平,甚至略轻于部分直板旗舰。

重量,换言之,手感,是折叠机的长期短板。X Fold3 Pro的236克做到了折叠屏对直板超车。

其次,够薄。

展开厚度5.2mm,折叠厚度11.2mm。左边是Galaxy Z Flip5,折叠厚度15.1mm。

手感上,折叠的X Fold3 Pro和一部展开的小折叠已在一个水平。

对,X Fold3 Pro不是折叠屏最薄,但首先这个薄度已经是折叠机顶流水平,Mate X5和MIX Fold3都是11mm。

其次,X Fold3 Pro外屏加特殊抗摔晶体、后盖用抗冲击特种纤维,是首款通过SGS抗摔认证的折叠屏;

还通过了50万次折叠无忧的莱茵认证;

还支持IPX8级抗水。

在236克和11.2mm的顶流轻薄上做到耐摔耐水耐磨三项全能,这个轻薄不仅是手感和美感,实用性的含金量也拉满。

然后,性能够水桶。

这点倒不意外,毕竟第三代骁龙8 SPU,安兔兔跑分217万,折叠屏第一。

折叠屏第一的8.03吋屏、第一的91.8%屏占比;

还有vivo传统影像艺能:蔡司全家桶,T*光学镜头+潜望超级长焦+全焦段人像。

总之性能方面无须赘述,X Fold3 Pro延续vivo在旗舰上的一贯策略:性能顶配+强悍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蓝心大模型,X Fold3 Pro也是一部AI大模型手机。

70亿端侧级参数和700亿云端级参数,蓝心大模型长期在各路AI榜单上位列第一。

结合折叠屏的分屏多屏功能,智能搜索、生成笔记、会议纪要等功能都会是重要生产力。

顺便一提,vivo是一家做事不吭声的公司。

隐私保护数据加密,这类功能一般被认为是主打商务调性的厂商爱做的。

vivo也做,还挺猛。

X Fold2系列是第一款拿下V3.3版本CC MDFPP国际安全认证的折叠机。

现在一堆App偷窥用户的复制粘贴内容。你打一段「我好想吃淀粉肠啊」,再打开电商App,蹦出一堆淀粉肠。你的信息被App们秒卖。

vivo能帮你把剪贴板的内容「蒙住」,过滤隐私信息,App们只能看到大概。而且全在手机端进行,内容不上云。

如果你不慎装了诱导充值的诈骗App,vivo的千镜可信引擎还能在你付款前对App进行分析,主动拦截。

折叠屏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另一面就是数据安全。而vivo把隐私数据留在手机本地处理、并对其他App进行遮罩,非常适合担心泄密的中大厂打工人。

最后,续航还够用。

折叠屏功能更丰富,注定更耗电,这也是折叠屏的天然短板。

X Fold3 Pro用蓝海大电池补上了,甚至超越直板旗舰。

能量密度提升15.7%,等效5700毫安时,是折叠屏里唯一等效电量突破5500毫安时的。

连续通话33小时,还是100W快充。

尤其是行业首发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液仅占电池重量的10%。凝胶态电池可在零下22度的严寒中支撑22.7小时的视频播放。

X Fold3 Pro跟随南极科考队见证中国南极岭南站建成,实战认证。

这已经是超越直板旗舰的电池性能了。

总的来看,X Fold3 Pro是一部各版块95分+的手机。

折叠只是Ta的形态,所有比较都是和直板旗舰正面硬刚,没有田忌赛马。

X Fold3 Pro能够完整发挥折叠机的优势:

节省空间、打开的仪式感和折叠形态的游戏、摄像新玩法、分屏多屏的生产力、大屏的娱乐体验;

同时抹去折叠机的传统劣势:厚、重、续航。

X Fold3 Pro在继承传统直板手机优势的基础上提供了折叠的新体验和新效率,因此能成为超越尝鲜的真实新需求。

压力来到了直板机这边。

当体验上折叠与直板难区别时,折叠屏就正式弯道超车。

如果直板旗舰们没有大招(我都有点难想象vivo自家直板旗舰该如何应对),中高端用户还会源源不断流向成熟折叠机的怀抱。